《登飞来峰》

宋·王安石(1021—1086)

飞来峰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简析: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西)人。庆历二年(1042)进士,数度出任宰相,是北宋著名的维新变革的大思想家、政治家。王安石的诗作雄健俊俏,清丽硬朗,词句典雅,格调很高,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也是新乐府运动的积极倡导者。他的诗风对苏轼、黄庭坚都很有影响。他提倡"文贵致用",其主要作品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这首诗据考证作于宋仁宗皇佑二年,为王安石在鄞县知县任满,返回故里时所作,时年王安石三十岁。政治抱负极高的他,血气方刚,踌躇满志,在登上杭州灵山飞来峰时,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诗。前两联"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极言佛塔之高。只有登高远眺,才能在雄鸡啼晓的黎明时分,望见喷薄而出的一轮红日。心胸与气魄之宏大,非常人所能及。后两联"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在高层"。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曾有句云:"总为浮云遮望眼,长安不见使人愁。"王安石在这里反其义而用之,表明了他对革新政治早就胸有成竹,对自己的事业和政治前途,充满信心。这首诗气势磅礴,锋芒外露,使一代大政治家不同凡响的心胸气魄跃然纸上。

登飞来峰王安石诗配画(诗画鉴赏55诗登飞来峰)(1)

《黄山始信独秀图》

画评:这幅作于绢底上的《黄山始信独秀图》完成的时间为1978年秋,这是戌午外贸画作的晚期作品。从1976年以后,外贸画作开始出现题款,但仍无画家名款和黔章。较之前期的无名无款,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说明四人帮倒台之后,政治气氛逐步回暖,人心思变,中国传统绘画创作逐步走向正常。这幅写意山水侧锋运笔,中锋走线,以横线短笔纵横交错,画出山石的坚硬崎側和纹理走向,浓墨点染,挥洒自如。其笔墨苍秀挺拔,气势雄浑磅礴——画面上青峰插天,云海苍茫,奇松挺立,山岚雾气,上下翻腾,茫茫无际,充分融入了当代山水画的笔墨特点,既有中国传统笔墨的勾勒点染,又有西方绘画阴阳背向的光彩处理,峰峦陡峭,云气开合,将黄山独特的景致完美地体现出来。从笔墨特点和艺术风格分析,应为山水画大师何海霞先生的作品。何先生戌午年间下乡"改造",1978年初时被调入京城,为即将改革开放的楼堂馆所作画。这幅作品应是入京初期,在陶然亭一带居住时所作,他不久即搬入京西宾馆,从事创作。这幅作品小中见大,深远广阔,笔墨苍秀,气势雄浑,是何先生画作的特点。书法受张大千影响,于行草中带有隶书笔意,大家气度,不同凡响。

画家介绍:何海霞先生(1908—1998),初名何福海,字瀛,18岁加入北平;1935年为张大千,跟随大千先生习画14年之久。遍临宋元古画,特别是在敦煌时期,跟随大千先生,日夜临摹古画,为以后的笔墨造诣打下了更坚实的基础。何先生长期工作在西北地区,与石鲁、赵望云共同成为长安画派的主流旗手。


发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外贸名家画作,重大意义何在?

https://www.toutiao.com/i67127246833110226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