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其实很简单,一个江山与美人的抉择、一个恨与爱的抉择、一个必然的结局……

人生若只如初见,她还是西凉国无忧无虑的九公主,而他,是从中原贩茶来的顾小五。灿烂的星空下,飞舞的萤火虫中,那眉眼满是笑意的顾小五。

那为她捉来的一百只萤火虫,一只只都在述说着他的爱意。那草原上盛大的婚礼,公主笑得多么甜蜜。

一切都像一个幻梦,肥皂泡般一触即破。他竟是为毁灭她的家园而来。

忘川之水,在于忘情。她绝决地一跃而下。不愿面对残酷的现实,她要把他彻底忘掉。而他也跟着跳下,“我陪你忘”。不知不觉中,带着骗意而来的男子,已经那么真的爱上了 她。

如果真的能全部忘记,永远不再想起,那也是可以完满的吧?可是她终于还是想起了,那样残酷血腥的过往,国灭家亡,生生把三年积累起来的爱情撕成碎片。

东宫李承鄞大结局时说的台词(匪我思存东宫李承鄞篇)(1)

东宫,其实是一座浸满鲜血的宫廷。这里,充满了太多的阴谋、算计、血腥和残忍,看似华美的宫殿却回荡着多少冤魂、又透着多少血腥气,这个东宫,有时比皇帝的那张龙椅坐着更累更加艰难。 李承鄞在那座宫殿里努力、艰难地活下来,孤独而坚定地朝着皇位走去,摒弃了所有的情感,成为铁石心肠,老谋深算、阴险狠辣的储君。

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李承鄞似乎浑不在乎,他甚至又笑了笑:“这样子杀死她,跟杀死我自己有什么区别呢?阿照,我不能杀死我自己两次。”

相思相望不相亲,正因为有情,反倒会这般默默地,孤独地,立在这里。

君如天上月,侬似水中花。相映相伴,如影相随。

在玉门关,他终究不愿意放小枫离开才造成了最后的悲剧。当小枫跳下城楼,斩断腰带,对他说出“我要忘了你,顾小五。”他终于想起自己就是小枫深爱着的那个顾小五,也终于彻彻底底失去了小枫。

那一刻,李承鄞终于想起来了,他哭着抓小枫,可抓到的只是风,他喊着:“是我……小枫……我是顾小五……”小枫说这是她给李承鄞的报复,他不该忘记。

东宫李承鄞大结局时说的台词(匪我思存东宫李承鄞篇)(2)

后来,他对自己的儿子说“你是太子,将来是要做皇帝的,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你会有许许多多的女人,可是你心里有没有人,是不一样的。你若是心里有人,我劝你便一心一意对她好,别伤了她的心。要知道一个人心碎了,可就补不回来了。而且,若是你心里真有她,她的心碎了,你的心也没了。”

灭族之仇,他们之间隔着太多的生命。小枫不可能心安理得地做太子妃,李承鄞也不可能毫无芥蒂。当年种下了恶因,就不可能有善果。身为帝王,注定是不能江山与美人兼得的。对小枫来说,这样的血海深仇,死才是最好的解脱。

东宫的悲剧,不仅仅是小枫决绝赴死,更是在时隔几十年后,顾小五一直到老死都不能面对小枫的死;他只能,享他的无边江山,受他的万年寂寞。

每个人心底,大约都有个执着的少年,带着一腔真挚的无畏,爱一个人,做许多许多事,奋不顾身,等到心伤透了,淡淡地厌倦一切,藏好所有的伤,若无其事,活在这红尘。

东宫李承鄞大结局时说的台词(匪我思存东宫李承鄞篇)(3)

世间最悲惨的莫过于相爱的人阴阳相隔,最后李承鄞一个人孤独地生活在往日的记忆里,他自欺欺人,她还在,只是回了她的家乡西凉。寡人,高处不胜寒,谁又能明白那居于高位者的空虚寂寞,终是孤家寡人。

在他选择欺骗小枫时,他就选了皇位;可是在他选择和小枫一起跳下忘川时他的心里又是真正爱着小枫的,但他毕竟生在帝王家,他自己身上也背负着很多责任,所以他的身份地位也决定了他是不能和小枫这种性格的女子厮守一生的。

在番外《太液芙蓉未央柳》中,李承鄞已经成为一个英明伟大的帝王,能征善战,曾四征西域,平定南夷,攻下了大小无数城池,创下万世不拔的基业。曾经他费尽心机想得到的荣誉和权力他都得到了,可是他照样不快乐,脾气一年比一年暴戾。即便坐拥江山,没有小枫陪在他身边,又有什么幸福可言?

他四征西域,平定万邦,却唯独留下了一个西凉。他之所以留下西凉,是为了给自己找个寄托,欺骗自己小枫是回西凉了。他那么不愿意追封小枫,事隔二十载,在礼部的一再提醒之下,他才不情不愿下了道诏书,追封小枫为明德皇后。在追封皇后之前和之后,他一次都没有去祭奠过她,是不想承认她已经去世的事实。

在塞外,在西凉,顾小五和小枫是快乐的,无忧无虑的。但在中原,李承鄞和小枫并不快乐,一味隐藏自己的李承鄞,利用一切能利用的,将自己对小枫的感情埋藏在最深处。小枫的记起,李承鄞的疑问,妒忌,在最后小枫跳台时,一切回到原点。小枫,只是回到了西凉,回到了盼望已久的家乡。

全书基本上是一口气读完的,行文如流水般的温润流畅,让人看了欲罢不能,酣畅淋漓。在读完之后回头再看看这个故事,看看这个故事的结局,虽然是悲剧,但是不得不承认这样的结局才是最合适的。整个故事用了插叙的叙事手法,这也是作者的高明和仁慈之处。

东宫李承鄞大结局时说的台词(匪我思存东宫李承鄞篇)(4)

东宫李承鄞大结局时说的台词(匪我思存东宫李承鄞篇)(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