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2016-10-08 张潇 绘阅读

思维导图分类与组合(擅长分类的孩子拥有更好的认知能力)(1)

MBA、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一位关注孩子综合素质培养、努力为孩子营造快乐成长微环境的妈妈,不断坚持亲子教育、家庭治疗等心理学相关领域的学习,致力于分享科学育儿的理念与方法。开设个人公众号——糖纸匣子,分享思维导图、启蒙教育、亲子关系、婴幼儿早教、亲子阅读与个人成长的点点滴滴。

本期我们继续连载《亲子教育新“法宝”——思维导图》系列,这是第五篇。

特约作者图怎么用

分类概念是孩子们最先掌握的逻辑关系之一。在生活的早期阶段,孩子们往往已经积累了很多关于“分类”的实践经验,比如分类摆放玩具、分类收拾书包、分组参加游戏或户外活动等。

通过分类和分组的练习,孩子们可以学会分析一件事物的构成,或看到不同事物之间的关联。

树形图之实战演练实践1:庖丁解牛,厘清故事结构

女儿第一次接触树形图,缘于一次英文书的亲子阅读。

思维导图分类与组合(擅长分类的孩子拥有更好的认知能力)(2)

《Frank Pearl in The Awful Waffle Kerfuffle》(弗兰克与华夫饼比赛)讲述了小男孩 Frank 为了获得勋章参加了悠悠球、宠物、华夫饼三项比赛,正好符合树形图表达的“类别关系”。 三项比赛中,弗兰克和他的朋友们各显神通——如果说三项比赛是“分类”,那么参赛选手就是“成员”了。

借鉴书中的插画,我分别画出了分类及成员的标志性图像,希望通过这个生动的故事,帮助女儿初步建立“树形图”的概念。

思维导图分类与组合(擅长分类的孩子拥有更好的认知能力)(3)

我把设计好的树形图展现给女儿,请她猜一猜“这种图为什么叫做树形图呢?”

女儿把纸调转过来说:“这样倒过来就是树的样子啊。”

她一边指一边让我看:“这些、这些都是树杈!”——孩子天然具备形象思维能力啊!

我趁机提示她观察:“有没有哪一个树杈,没有与主干连接呢?”她摇摇头。

我追问道:“你知道这些树杈都代表什么吗?”女儿指着图,兴奋地回答:“这一组是悠悠球比赛的,这个是宠物比赛,然后是华夫饼比赛。”

如同庖丁解牛,女儿借助树形图将故事情节再现出来,顺利地完成了整张图的填写。

思维导图分类与组合(擅长分类的孩子拥有更好的认知能力)(4)

实践2:分类概念,归纳总结知识

使用树形图还可以完成对百科知识的总结和归纳,使概念更加清晰。

这次我们邀请女儿的同学馨月一起共读《神奇校车》之《在北极》。

思维导图分类与组合(擅长分类的孩子拥有更好的认知能力)(5)

在这个故事里,弗瑞兹老师带着孩子们来到北极,却忘记带保暖的衣服。我请孩子们思考“弗瑞兹老师和孩子们遇到了什么麻烦?他们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在讨论的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对于“保暖”和“取暖”的概念区分得并不清晰。好在弗瑞兹老师给孩子们戴上了观察热量的眼镜。借助这些生动的插图,我告诉孩子们,“保暖”是阻止自身热量散发,而“取暖”是要从外界获取热量。

思维导图分类与组合(擅长分类的孩子拥有更好的认知能力)(6)

弄清了取暖与保暖的区别,我继续追问道:“弗瑞兹老师和同学们用的这些方法,有哪些是咱们生活中不会用到的?”她俩抢着说:“我们班谁也不会把书撕了塞到衣服里!”“我们也不会穿上脂肪!”“我们也不可能钻到北极熊的毛里!”

“那咱们在生活中,都是用哪些方法来取暖的呢?”我进一步询问道。有了小伙伴的参与,思路果然打开得更快。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搓手算吗?”“还可以哈气!”“还有暖气!”“空调!”“还可以盖上厚被子!”看来这下子难不倒她们了。

最终,孩子们将这些主意一一绘制在树形图上,并配上了漂亮的小插图。

思维导图分类与组合(擅长分类的孩子拥有更好的认知能力)(7)

有了充分的讨论和思考,相信对于两个孩子而言,这一定是一次难忘的“御寒之旅”。

实践3:模拟实践,锻炼实战技能

树形图不光可以用于辅助阅读,还可以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比如模拟一次社会实践。

这次我给女儿布置了“小小图书管理员”的任务:假如你是小小图书管理员,需要把家里的儿童图书展示出来供小朋友们借阅,你会怎么分类摆放呢?

为了帮女儿打开思路,我告诉女儿,商品摆放是一门学问,并跟她讨论了楼下小超市是如何摆放琳琅满目的商品的。受到超市陈列架的启发,女儿提出,可以将新到的图书单独摆放出来,这样比较“吸引眼球”。这真是一个非常贴近实际应用的好主意!

女儿说,剩下的将中文书和英文书区分摆放就行了。“如果所有的中文书混在一起,同学们恐怕很难找到自己想看的书。”我启发她,“你再想想,如何分类才能帮助同学们很快找到自己想看的书?”

最终,女儿根据难易程度的不同,将英文书分为绘本、分级读物和小说三类;根据兴趣或文体的不同,将百科和历史分为一类,然后是童话、小说,还有绘本。她一边说,一边写,并在每一个细分类别下列举了相应的书名。

思维导图分类与组合(擅长分类的孩子拥有更好的认知能力)(8)

有了这样的分类和书目清单,女儿的小图书馆可以开张啦。

温馨提示

Tip1:不同的分类依据和标准,可能导致不同的结果。成年人往往被固化思路所限制,只看到一种“最优”模式,反而不如孩子们天马行空,生发很多的奇思妙想。在制作过程中,给孩子们提供自由挥洒的空间吧!

Tip2:在做树形图的过程中,爸爸妈妈可以引导孩子思考,有哪些东西或者信息可以分为一类,他们是如何完成分类的(依据是什么),还有没有其他的分类方法,以及如何为各个类别命名。这个过程可以很好地帮助孩子有意识地思考,养成系统思维的习惯。

Tip3:思维导图还是非常好的交流提纲,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完整地阐述、表达想法。如果小朋友们一起做,那么一定不要放过这么好的交流机会,鼓励他们讲讲自己作的图吧!

本文选自《心理育儿》杂志10月刊

思维导图分类与组合(擅长分类的孩子拥有更好的认知能力)(9)

联系我们

投稿/征集:hyd@mamitea.com

合作洽谈:hz@mamitea.com

转载说明

非常感谢您喜欢我们的文章,“绘阅读”的文章都是原创出品或授权转载,原创文章欢迎转载。转载中,请遵循以下规则:

在文章前注明作者:

文/绘阅读(搜公众号绘阅读或手动输入:xiaolaba_huiyued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