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公布上海市质量发展状况:2021年,上海市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为95.34,连续13年排名全国第一,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为97.12%,高于全国水平4.04个百分点,连续四年稳定于卓越质量竞争力阶段;连续7次获得国务院质量工作考核A级,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上海的制造业是怎么发展起来的?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上海的制造业是怎么发展起来的(上海市制造业质量竞争力连续13年居全国第一)

上海的制造业是怎么发展起来的

9月28日,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公布上海市质量发展状况:2021年,上海市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为95.34,连续13年排名全国第一,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为97.12%,高于全国水平4.04个百分点,连续四年稳定于卓越质量竞争力阶段;连续7次获得国务院质量工作考核A级。

近年来,上海坚持新发展理念,持续实施质量强市战略,大力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助推上海高质量发展取得了较好成效。

首先,全面推广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目前,上海市共建立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40个,各试点项目“一点一策”制定工作方案,共服务市场主体数量近5万家,帮扶企业2000余家,解决质量问题548个,为企业提升工业产值约2410万元。

例如:普陀区依托上电科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总部)、国家机器人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市机器人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设立上电科服务站,为机器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质量综合服务。2021年,上电科服务站共开展技术服务232项,受理机器人产品研发测试200余项,对接20余个创业孵化项目,申报专利45项。

同时,上海发挥政府质量奖励制度作用,以一批质量标杆龙头企业带动企业质量提升。目前上海已有453家组织、189名个人获得国家、市、区政府质量奖,遍布本市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公共交通、医疗卫生等30个行业。

例如:闵行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牵头集聚辖区内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中航商发、中船重工第七一一所、上海航空电器、电气电站集团、电气风电集团等6家高端装备龙头企业,成立“闵行区高端装备制造业质量提升合作联盟”,形成“链主企业带动、上下游互融共生”的高端装备制造业标杆企业引领示范的产业链供应链整体质量提升工作模式。吴江、常熟的两家中小企业供应商,通过联盟定向质量提升活动,年合同量从200万元扩大到3000余万元,产品质量问题下降20%以上,有效实现供应链供需双方的合作共赢。

针对中小企业质量提升,上海在全国率先发布《开展群众性质量提升活动的指导意见》。2021年参与群众性质量活动企业基层班组1万余个,参与职工达15万余名,涌现质量管理小组优秀成果260余个、质量信得过班组优秀成果100余个,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超过38亿元。

例如:奉贤区近年来以“政府出资、企业主体、机构支撑、商会参与”的模式,将质量提升“大礼包”送到中小企业身边。由政府出资引入专业管理专家免费为入孵企业“把脉号诊”;在区级政府质量奖的评审过程中增设了针对中小企业的创新成果奖和首席质量官奖,培育一批细分市场领域的“隐形冠军”。截至目前,区内已孵化培育211家次重点企业,已有27家企业和6名个人先后获得奉贤区区长质量奖,并有5家企业及2名个人先后获得上海市政府质量奖荣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