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来当时只道是寻常(文人执笔侠客梦)(1)

“仗剑一长笑,出门游四方。雄心吞宇宙,侠骨耐风霜。”是不是很豪情万丈的感觉?

空闲时间相对较多的时候,曾经对金庸、梁羽生的武侠小说很是入迷。且是唯一可以达到通宵达旦,废寝忘食地步的读物。

小说里面,主人公大多身怀绝技,执刀背剑,出入武林,打遍天下。行侠仗义、快意恩仇的感觉很是惬意。

真所谓: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

剑来当时只道是寻常(文人执笔侠客梦)(2)

于是每次读到“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这词,脑海里不是“断肠人在天涯”的场景,而是浮现出一个着锦衣,长相俊美,身怀绝技的江湖美少年背跨明月刀,迎着夕阳,行走于天涯海角间的意象。

刻骨铭心的,离不开“侠和义”。人俊心善,行侠仗义,这才是武侠小说的内涵。当然,有时候也会异想天开:如果自己也是书中人就好了。

剑来当时只道是寻常(文人执笔侠客梦)(3)

读了唐·李白的《侠客行》,尤其醉心于以下几句的描写: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前四句通过侠客的装束、兵刃、坐骑刻画侠客的形象;第二个四句描写侠客高超的武术和淡泊名利的行藏:

燕赵的侠士,头上系着侠士的武缨,腰佩吴越闪亮的弯刀。

骑着银鞍白马,在大街上驰骋就像天上的流星一样迅疾。

他们武艺盖世,十步可斩杀一人,千里之行,无人可挡。

他们大事做成后,拂袖而去将功劳和美名隐藏起来。

笔者对侠客之举,对拯危济难、为世立功的行为很是羡慕和叹服。

剑来当时只道是寻常(文人执笔侠客梦)(4)

读了宋·贺铸的 《六州歌头·少年侠气》,又见识了另外一种侠义之风。

贺铸(1052~1125),北宋词人,字方回,又名贺三愁,人称贺梅子,自号庆湖遗老。汉族,出生于卫州(今河南省卫辉市)。出身贵族,宋太祖贺皇后族孙,所娶亦宗室之女。自称远祖本居山阴,是贺知章后裔,以知章居庆湖(即镜湖),故自号庆湖遗老。

贺铸长身耸目,面色铁青,人称贺鬼头,曾任右班殿直,元佑中曾任泗州、太平州通判。晚年退居苏州,杜门校书。不附权贵,喜论天下事。

能诗文,尤长于词。其词内容、风格较为丰富多样,兼有豪放、婉约二派之长,长于锤炼语言并善融化前人成句。用韵特严,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部分描绘春花秋月之作,意境高旷,语言清丽哀婉,近秦观、晏几道。其爱国忧时之作,悲壮激昂,又近苏轼。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等对其词均有续作,足见其影响。

剑来当时只道是寻常(文人执笔侠客梦)(5)

贺铸

六州歌头·少年侠气

贺铸〔宋代〕

少年侠气,交结五都雄。肝胆洞,毛发耸。立谈中,死生同。一诺千金重。推翘勇,矜豪纵。轻盖拥,联飞鞚,斗城东。轰饮酒垆,春色浮寒瓮,吸海垂虹。闲呼鹰嗾犬,白羽摘雕弓,狡穴俄空。乐匆匆。(闲呼 一作:间呼)

似黄粱梦,辞丹凤;明月共,漾孤蓬。官冗从,怀倥偬;落尘笼,簿书丛。鶡弁如云众,供粗用,忽奇功。笳鼓动,渔阳弄,思悲翁。不请长缨,系取天骄种,剑吼西风。恨登山临水,手寄七弦桐,目送归鸿。

此词上片回忆青少年时期在京城的任侠生活。“少年侠气,交结五都雄”,以下分两层来写:“肝胆洞,……矜豪纵”是一层,着重写少年武士们性格的“侠”。他们意气相投,肝胆相照,三言两语,即成生死之交;他们正义在胸,在邪恶面前,敢于裂眦耸发,无所畏惧;他们重义轻财,一诺千金;他们推崇勇敢,以豪侠纵气为尚。这些都从道德品质、作人准则上刻划了一班少年武士的精神面貌。由于选取了典型细节:“立谈中,死生同。一诺千金重”等,写得有声有色,并不空泛。“轻盖拥,……狡穴空”是又一层,侧重描写少年武士们日常行为上的“雄”。他们驾轻车,骑骏马,呼朋唤友,活跃在京城内外。他们随时豪饮于酒肆,且酒量极大,如长虹吸海。有时,他们又携带弓箭,“呼鹰嗾犬”,到郊外射猎,各种野兽的巢穴顿时搜捕一空。武艺高强,更衬托出他们的雄壮豪健。这两层互相映衬,写品行的“侠”寓含着行为的“雄”,而写行为的“雄”时又体现了性情的“侠”,非自身经历难写得如此真切传神。笔法上极尽铺叙,如数家珍,接着仅用“乐匆匆”三字即轻轻收束上片,贺铸不愧大手笔。

此词塑造的游侠壮士形象,我们对这些侠士们行为上的“雄”,性格上的“侠”是不是又要折服一番呢?

剑来当时只道是寻常(文人执笔侠客梦)(6)

文人执笔侠客梦,一剑霜寒十四州。年少的时候,谁没有过仗剑走天涯,四海可为家的梦想呢[呲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