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序言

生若夏花之绚烂,死若秋叶之静美。

——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郑振铎译)

有人说,从泰戈尔的这句话里,看出了日本樱花的一生。要开的灿烂,用尽一生去绽放,也要淡然接受死亡的来临。既像夏花一样,绚烂旺盛,开到极致;也要像秋叶那样,回归自然,哀而不伤。

樱花动漫里哪些动漫比较带感(爱希望武士)(1)

日本樱花

日本人爱樱花,除了爱樱花的美丽之外,更多的是樱花背后的精神和日本人自身的情感十分契合,花开极致,樱花从开花到落花也就10天左右的时间,生命短暂的樱花却会绽放出无比灿烂的辉煌,在日本,每年三四月份,日本人会举行特别的“花见(赏樱会)”,来观赏樱花。

日本人赋予樱花特殊的含义,樱花又影响了日本人的精神世界。日本“樱花文化”中,更多的饱含的是一种悲情色彩,类似他们自身精神世界的一种表现。

二、日本“樱花文化”

​日本国花樱花,被视作日本人精神的象征。日本把每年的3月15日至4月15日定为“樱花节”。日文中赏樱被称之为“花见”,日本人认为人生短暂,世事无常,要像樱花一样灿烂的离去。樱花凋落时,纯洁干净,花期很短,被认作是日本人精神当中非常重要的内涵。

在社会学家的眼中,日本人的民族性格复杂而又矛盾,既生性好斗而又温和谦让,既穷兵黩武而又崇尚美感,既桀骜自大而又彬彬有礼,既顽固不化而又能屈能伸,既忠诚而又心存叛逆,既勇敢而又怯懦。日本人的性格不是仅靠樱花就能形容的,但从日本人对樱花的感悟,和热爱,可以看到日本这个民族所特有的民族精神。​

樱花动漫里哪些动漫比较带感(爱希望武士)(2)

樱花节

奈良时代,日本人开始进行有关樱花的花祭、花会、花宴和花舞等活动。《万叶集》中有关于樱花的和歌,当时的日本人对待樱花,是以一种对待所有花的直观感受,樱花在他们眼中还仅仅停留在“花”的层面,还没有形成一定的“樱花观”。

从平安时代(794-1185)起,日本的风物文化已经有了更加丰富的层次与更加季节化的感受,而和歌、俳句里的“花”,也不知不觉地开始从梅花变成了樱花。樱花开始成为春日的重要象征,日本民间据说有“田打樱”的习俗,樱花即作为界定这一习俗的标志。 

平安时代,日本人除了用审美的眼光去审视樱花之外,还用他们特有的审美观念去修饰樱花,把它描绘在和歌等文学作品中。当时,樱花更多的代表了荣华富贵,代表了皇权王威。在这样的主流中,偶尔能看到掺杂着无常观的樱花和歌,这预示了“樱花观”在以后的发展趋势。

镰仓时代,武士登上了历史舞台。说到镰仓时代的樱花和歌就不能不提到西行法师,他的樱花和歌作品比比皆是,知名的作品也不在少数。可以说他也是整个镰仓时代樱花形象的代言人。

江户时代,樱花正式成为日本主流文化的标志性象征。其文化内涵主要包含两个方面:

1、武士道精神的确立;

​2、东方花卉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与推广。 

“欲问大和魂,朝阳底下看山樱。” 明治时代学者新渡户稻造,也曾在《武士道》一书的开章写道:“所谓武士道,就是如同日本的象征----樱花一样的事物。”在此之前,樱花的形象还偏向于女性化,比如木花开耶姬,还有各种爱情故事等等。但当武士道精神介入之后,一切就变得立刻光芒四射、气势磅礴起来,樱花的地位也大大提升。 

三、“爱、希望、武士”,不同作品中樱花代表的含义

1、《秒速5厘米》——爱情

如果,樱花掉落的速度是每秒5厘米,那么两颗心需要多久才能靠近?

——《秒速5厘米》

少年时,贵树和明理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他们互相吸引互相喜欢。却因为明里转学,贵树搬家的缘故,两人无法在同一所中学,贵树和明里用书信交流并且约定去看樱花树。在搬家前,贵树乘坐新干线千里迢迢和明理相会,在漫长的等待后,茫茫大雪中,两人在枯萎的樱花树下深情相拥,并献出彼此的初吻,约定着下一次再一起来看樱花。

樱花动漫里哪些动漫比较带感(爱希望武士)(3)

樱花树下的约定

时光荏苒,两人竟再没见过,长大后的他们还记得彼此吗?贵树有了一个交往三年分手的女朋友,明里有一个爱她并且已经结婚的老公。​两人留下的只有记忆了,只是还偶尔会梦到13岁时的这段青涩而美好的感情,对曾经的过往是笑着告别。两人的距离随着樱花坠落速度,越来越远,越来越看不见。

樱花动漫里哪些动漫比较带感(爱希望武士)(4)

最终错过的两人

导演新海诚借樱花的短暂描述的是年少时青涩却真挚的感情,也许这份感情没有永恒的继续下去,但是年少的喜欢已经成为生命中最值得珍藏的回忆,足以铭记。

美丽是不可以论斤足两讨价还价的,因为它的光彩夺目完全超越了任何想配得上它的努力,也因为没有任何人能够赋予它一种完全对等的美丽。因此美丽只能自我消灭。

——波德利亚

​樱花坠地的那一秒,往事逐渐涌上心头又缓慢的消失了,樱花的美丽正在逝去,也因为逝去而美丽。两人的爱情最终错过了,也正是因为错过才让年少时的喜欢显得弥足珍贵。秒速5厘米的“逝去之美”,是对这段感情的一种铭记。时间的逝去,主人公的成长,一切美好的东西也不复存在,即使绚丽如樱花也终将逝去,这种逝去的美丽随着岁月的流失愈加迷人和伤怀。

樱花动漫里哪些动漫比较带感(爱希望武士)(5)

飘落的樱花

2、《clannad》——希望

古河渚​:“我非常喜欢这所学校,但所有的一切,都不可能永远延续。不管是快乐,还是欣喜,全都...全都不可能永远延续即使是这样,你也会喜欢这里吗?”

冈崎朋也:“更多的欢乐,更多的信息,去找到不就行了。”

樱花树下相遇的两人,让彼此的生活有了色彩。

樱花动漫里哪些动漫比较带感(爱希望武士)(6)

《clannad》初相识

时间似乎在朋也身上静止了,却在某一天一个长长的坡道之下,生命迎来了新的色彩。

幼年丧母,父亲酗酒的冈崎朋也,和父亲之间因为母亲的离世而渐行渐远,生活颓废。他对上学也不感兴趣,无论是上课还是课余都只是魂不守舍地发呆,不参加社团,也没有交心的朋友,唯一能和他亲密说话、每晚“收留”他的“朋友”——春原阳平,也无法触及到他心中冰冻的部分。他只希望终有一天能够离开所在的小镇。

樱花动漫里哪些动漫比较带感(爱希望武士)(7)

冈崎朋也

因为小时候的意外后变得体弱多病的古河渚,留级过一年。性格积极,有着复活演剧部的梦想,但由于缺乏自信,通常容易被周围的人们所忽视。

樱花动漫里哪些动漫比较带感(爱希望武士)(8)

古河渚

他在樱花坡道上认识了一个名为“古河渚”的女孩,他的生活在遇到古河渚之后迎来了希望。而这个女孩在留级第一年后与男主角冈崎朋的邂逅,与朋也的相处令她得到了勇气,决心开始向演剧部的梦想迈进。

樱花动漫里哪些动漫比较带感(爱希望武士)(9)

迈向新生活的两人

“一个小小的契机,就能让未来发生未知的改变。我希望我们接下来所走的路上,能充满各种各样的可能性。”

樱花的色彩从灰暗走向艳丽,代表了两人从黑暗中得到了救赎,彼此朝着新的生活走去,这未来必定充满希望。

3、《薄樱鬼》——武士之魂

永垂不朽的武士之魂,希望吾等与你同在。

《薄樱鬼》是以真实的历史故事为背景的,动乱的幕末时期,因为联络不上父亲而担心的千鹤决定女扮男装前往京都探访。一路上,她看到了与饥渴地寻求鲜血的妖怪,战斗并制伏他们的新选组战士。千鹤与新选组结下了奇妙缘分,并因缘际会之下加入了新选组。在找寻失踪父亲的主人公面前,出现了神秘的刺客们,逐渐明朗化地新选组的秘密——罗刹的存在。 在狂暴的时代中,在幕末争斗的背后,胸中挥舞着理想与信念之刃的武士,与黑暗的战斗。

樱花动漫里哪些动漫比较带感(爱希望武士)(10)

《薄樱鬼》武士

对新选组的土方三岁,血族首领风间千景最终认可了他们的武士之魂:“汝等终将匆匆飘散,宛若逝樱。‘罗刹’,此伪物之名与汝已不相称,为表敬意,赐汝鬼之名——薄樱鬼。”

作品以动乱年代的武士为主要角色,新选组的成员,在樱花漫舞的京都为了正义而战,整个故事变得凄美又绵长。新选组成员,总长近藤勇,有“鬼之副长”之称的土方岁三,山南近助,永仓新八,藤堂平助,“天才剑士”冲田总司,唯一一个左手用剑的斋藤一,原田左之助

樱花动漫里哪些动漫比较带感(爱希望武士)(11)

新选组

为了维护心中的正义,他们拼死战斗到最后一刻。“为了保护珍视之物,所以我们死不足惜!”对于新选组众人来说,生命的长短意义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并肩作战的日子。他们只想拼死保护自己心中的正义,尽管历史的车轮是必要滚滚向前。

樱花动漫里哪些动漫比较带感(爱希望武士)(12)

土方

日本有句谚语:“花要樱花,人要武士”。

​樱花是一种骤然开放骤然凋零的花,这和武士的人生观紧密相关。樱花与武士在气质上是相通的,樱花虽美但花期短暂,这与武士的人生有相似之处。樱花的美丽与早逝,启发了早期武士的舍生忘死精神,他们认为,肉体的牺牲是返回永恒的神国的悲壮的仪式。樱花带给武士的精神共感是凄美悲壮的,也是诗意的,因此,樱花与武士精神是不可分割的。

四、樱花与日本“物哀”

不管是樱、萤或枫,都会在极短的时间内失去它的美丽。我们为了目击那一瞬的光彩,路途再远也愿意前往。那里存在的不只是纯粹的美丽,人们亲眼确认它们失去小小的光芒,看到鲜艳的色彩在眼前凋零,会不自觉地松一口气。当人们目睹一场美丽的盛宴消逝时,反而能找到安心感。

——村上春树

日本人通过“物哀”之眼看花,情色皆美,“物哀”却加剧了这种焦虑感。“物哀”精神是日本文学的传统审美观念。美丽与哀愁,相互对立又相互促进。本居宣长着重强调了哀,他说:“在人的种种感情中,只有苦闷、优愁、悲哀,悲伤之事,才能让人感受更深。虽然“物哀”在以后的发展中不仅是“哀”,还含有壮美、赞颂之意,但壮美、赞颂、感动、感慨、可怜等都是在“哀”这一基础上引发而来的。”

樱花动漫里哪些动漫比较带感(爱希望武士)(13)

日本极致盛开的樱花

樱花是日本美的集中体现,用尽生命绽放之后,刹那凋零。开花的时候无可比拟,掉落的时候死得其所。诗人西行法师吟曰:“我愿春之际,死于花之下,于释迦涅槃望月日。​”落樱之美,诱人祈望向死,这种“物哀”之叹,从此绑定了日本人的一生。

五、终

花色易褪/青春难再/绵绵细雨/如我愁思——《古今和歌集》

日本人对于樱花的感情,从最初的简单赏花,到通过和歌赋予其意义,到现在通过樱花来表达感情,经历了不同的阶段,每一次的改变都是日本人精神世界的改变。

花开花落,人来人往,最终一切回归平静,才是生命的常态。我们从樱花看日本人的生死观,是一种向往生命盛开到极致的感情,这一独特的生命价值观也成为了日本人的精神象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