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言律诗,简称“七律”,起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文学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到唐朝时,七律已经成熟,格律严密,诗句由八句组成,每句七个字,没两句为一联,共四联,而此诗被誉为七言律诗第一,比七步诗还绝,至今难以超越。

登高是千古七律(古今七律第一的登高)(1)

七律能够在唐朝快速由定型走向成熟,得益于杜甫。在初唐时,文人沈佺期、宋之问、杜审言、李峤始有成篇,后又有王维、李颀、岑参等人刻意锤炼,体制上尚且纯熟,不过有名的诗人崔颢、李白仍有骈散交杂、半古半律的作品出现。

登高是千古七律(古今七律第一的登高)(2)

诗人杜甫就全面开辟了律诗的境界,风土人情、时事政论、身世抱负、文物古迹,皆一概熔铸于精严的格律之中,从而使得七言律诗这一诗体的价值可以与古诗、绝句处在同一高度。

登高是千古七律(古今七律第一的登高)(3)

而杜甫的七律之作《登高》被誉为是七言律诗第一,至今难以超越,《登高》原文如下: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此首七言律诗创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秋,此时杜甫已经56岁,已经经历了人生中的诸多变故,过得极度困窘。这一年距离安史之乱已经过去了四年,但各地军阀却为争夺地盘大打出手。

杜甫本来投靠了严武幕府,奈何严武不久病逝,杜甫被迫离开经营了5、6年的成都草堂,然后乘船南下,年老的杜甫也可以被病魔缠身,身体一日比一日消瘦,到了夔(kuí))州后,受到了当地都督的照顾。

登高是千古七律(古今七律第一的登高)(4)

不过杜甫待在夔州的三年时间里,过的十分困苦,一日他独自登上了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遥望远方,想起往昔种种,心中别是一番滋味,这首被誉为“七律之冠”的《登高》由此而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