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 ↑↑↑ 戳一下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恨绵绵无绝期(故人已乘黄鹤去)(1)

文 | 澎湃菌

今日传出一个悲痛的消息,中国电视第一代导演、第一代女电视艺术家、中国第一位女制片人杨洁女士,于2017年4月15日去世,享年88岁。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恨绵绵无绝期(故人已乘黄鹤去)(2)

说起杨洁可能有人不知,但说起86版《西游记》,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恨绵绵无绝期(故人已乘黄鹤去)(3)

作为一部只靠一部摄影机、一个摄影师、还不到5毛的特效技术,拍了整整六年却重播了3000多次的经典神作,《西游记》的顺利问世,多亏了导演杨洁力排众议的坚持和全体剧组的努力。

没有绿幕抠像,没有仙境特效,这部剧的取景愣是走遍了全国各地,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一个一个镜头拍出来,照样拍得又自然又漂亮,简直吊打现在所谓的特效神话剧。再也没有一部剧,拍摄的时候恨不得走遍全中国了。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恨绵绵无绝期(故人已乘黄鹤去)(4)

这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是不太被理解的。据杨洁的丈夫王崇秋讲述,当时的拍摄遇到了不少阻力。

“当时还有人反对实景拍摄,据说有人告到中央,说我们游山玩水,后来财政部、广电部和中央电视台组成一个三人小组,来调查我们,跟着剧组一段时间,结果他们说你们太辛苦了,太危险了,给我们追加了100万,买新设备,给每个人买一件风衣。后来我们去泰国拍外景,结果有人说杨洁在国内玩得不够,还玩到国外去了,很可笑。在人物造型方面,当时也有一些专家很反对,比如李万春说猴子怎么能不勾脸?杨洁就说你那是舞台的,我这是电视的。她一旦认准了什么,谁也反对不了,不管你是专家还是领导。后来电视上谈的都是好的方面,背后多少事情都没说。”

(via.《新周刊》)

好在,杨洁导演顶着非议都坚持了下来,这才有了这部造就了89.4%收视神话的经典剧作。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恨绵绵无绝期(故人已乘黄鹤去)(5)

和《西游记》复杂艰苦的制作过程不同,杨洁导演所呈现出来的这部电视剧,在艺术层面上有着高度的造诣,这也使得其成为几代人眼中不可超越的经典,那些由于年代历史技术所限的粗糙感,反倒忽略不计,观众们深深地被剧中所塑造的人物所吸引。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恨绵绵无绝期(故人已乘黄鹤去)(6)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恨绵绵无绝期(故人已乘黄鹤去)(7)

《西游记》自1986年首播以来,已经度过了31个年头。但它的艺术魅力丝毫没有折损。为何这部电视剧能火30年,还经久不衰?杨洁女士给出了答案:

“因为我们是在搞艺术,我们没有为钱,没有为名,没有为利。”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恨绵绵无绝期(故人已乘黄鹤去)(8)

而如今,故人已驾鹤西去,只留下这部《西游记》留芳人间。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恨绵绵无绝期(故人已乘黄鹤去)(9)

美猴王的扮演者六小龄童得知消息后,发出微博悼念杨洁导演,尊她为恩师,称她为艺术和人生道路上的老师,表示如果没有西游记,也就没有美猴王。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恨绵绵无绝期(故人已乘黄鹤去)(10)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恨绵绵无绝期(故人已乘黄鹤去)(11)

小白龙王伯昭也发出昔日合照,悼念杨洁女士,并附文:我永远是她的小白龙!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恨绵绵无绝期(故人已乘黄鹤去)(12)

斯人已去,经典不朽!杨洁女士留下的艺术瑰宝,将永世留存。

愿杨洁导演,此番西去,一路走好!

-----------------------------------------------------------

以上图片、视频、新闻源来自网络

本文为澎湃菌原创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