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对于读过初中的人来说,应该都很熟悉他从29岁起开始出仕,任官十三年,一直厌恶官场中的尔虞我诈,向往田园生活他在41岁时,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多天的彭泽县令,因不愿五斗米折腰而弃官归隐,后再没有出来做官,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古文观止俞平伯?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古文观止俞平伯(古文观止陶渊明之归去来兮辞)

古文观止俞平伯

陶渊明,对于读过初中的人来说,应该都很熟悉。他从29岁起开始出仕,任官十三年,一直厌恶官场中的尔虞我诈,向往田园生活。他在41岁时,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多天的彭泽县令,因不愿五斗米折腰而弃官归隐,后再没有出来做官。

这篇文章记述的是诗人辞官归田的抒怀之赋,集中抒写了对隐居生活的热切向往之情。诗人将为官的经历总结为“心为形役”,而隐居田园则充满归家的喜悦和满足、拄杖观景的悠闲、回归自然的乐趣、乐知天命的适意,点出“今是而昨非”的人生感悟。全文一气呵成,纯真自然,被欧阳修推崇为“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而已。”

其实,大多数人的内心都希望有一个田园,它是自由的象征,更是精神的寄托。下面我们一起欣赏陶渊明他脱离仕途回归田园的宣言。

【原文】: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译文】:

回去了啊!田园将要荒芜,为什么还不回去?既然是自己使心灵为形体所奴役,为什么还要惆怅和独自悲伤呢?醒悟了过去的事情再也不能挽回,也知道未来还可以追求。走入迷途还不算太远,已觉察到回家为是而做官为非。船儿摇荡着轻快地向前行驶,清风阵阵袭来,吹动着我的衣襟。向行人打听前面的道路,恨清晨天色还只是微明。

这段主要是诗人辞官归隐时的大彻大悟。在诗人的深层意识中,田园,是人类生命的根,自由生活的象征。田园将芜,意味着根的失落,自由的失落。归去来兮,是田园的召唤。也是诗人本性的召唤。“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正是诗人弃官之后的如释重负与深刻反思。

=============================================================

【原文】: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译文】:

终于望见了自家简陋的房门,就高兴地奔跑过去。仆人们欢欢喜喜出来迎接,孩子们等候在门旁。院中的小路已经快要荒芜了,松树和菊花还活着。牵着孩子走进屋里,酒杯中已经斟满了酒。端起酒壶酒杯自斟自饮,观赏庭院中的树木枝条心旷神怡。靠着南面的窗户,寄托傲然的情怀;深知这仅能容膝的小屋也可使人安居。每天都在园中散步,也很有情趣;虽然有门,却常常关闭着。拄着手杖漫游歇息,不时抬头向远方眺望。白云自由自在地从山峰里飘出,鸟儿飞累了也知道返回。日色昏暗,夕阳快要落山。我抚摸着孤傲的青松而徘徊。

这段主要是诗人归家后,一家人见面时温馨的场景。小儿迎接,妻子满酒,自己开怀畅饮,房屋简陋而安贫乐道。松菊犹存,正是庆幸自己,为官多年,本性未失,依然一身傲骨屹立世间。诗人怡然自得的,美景也映入眼帘。”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这些唯美画卷,正是诗人的心声,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现在正如鸟倦了,终于可以回巢休憩了。

================================================================

【原文】: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译文】:

回去吧,让我谢绝与世俗的交游。这世道既然与我的意愿不合,我还驾着车出去追求什么?亲戚们谈的知心话使我高兴,从弹琴读书中寻找快乐来消除忧愁。农夫们告诉我春天到了,将去耕种西边的田亩。有时坐着有帷幕的小车,有时划着一叶小船。既沿着曲折幽深的路途去寻访山谷,有时也经过高低不平的山丘。树木欣欣向荣地生长,泉水开始涓涓地流淌。我羡慕万物生长正得其时,感叹我的一生行将结束。

诗人与世俗格格不入,他息交绝游,亲人之间的情话,村民之间的朴实交往,弹琴书画来消愁。这些都是那么真实,再也不用去听官场中的官话、套话。诗人驾车乘舟,深入山水,山道深幽,山路崎岖,皆使人兴致盎然。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一切都是生机勃勃。而诗人已经垂暮之年,引起了他的后面的深思。

========================================================

【原文】: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译文】:

算了吧!寄身于天地之间还能有多少时日?为什么不顺着心意来决定去留?为什么还这样心神不定地想要追求些什么?富贵不是我的心愿,神仙境界也没有希望。爱惜这美好的时光就独自出去游玩,或者把手杖插在田边,去除草培苗。登上东边的山冈放声长啸,面对着清漱的流水吟诵诗篇。姑且顺着自然的变化直到生命的尽头,乐于顺从天命还有什么疑虑!

诗人感慨时日无多,为何不顺心如意而行。世俗的富贵与显达并非自己的追求,帝乡即佛教中西方乐土,佛教亦不是吾之向往。诗人要在自己的生活中,求得人生之意义,实现人生之价值。“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是诗人的人生哲学,《周易·系辞》云:“乐天知命故不忧。”天命,皆指自然之道。让自己的生命始终顺应自然之道,即实现了人生的意义,此足可快乐,此即为快乐,还有何疑虑呢!这是追求超越的同时,又是足踏实地的人生理想。

感谢一路同行,与君共勉。

未完待续,更新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