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纳税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纳税就是每一个公民把自己财产的一部分,按照一定的比例交给税务机关。纳税也是一个国家主要的经济来源,也是必不可少的原因之一,这些税收主要用于推动一个国家的发展,这也是强国的主要因素。纳税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那时候不叫纳税而是称作“赋税”。赋税的制度是有很多种,其中以人丁征收的人头税、以户为依据的财产税,和以田地征收的土地税等。

路史曾记载“神农之时,民为赋,二十而一”其意思就是,在神农时期,百姓上交给国家的赋税,是他们收成的20分之一,这也是中国古代最早赋税的传说。之后因人们大多数都是依靠土地来维生的,就出现了,井田制和均田制等赋税的方式。

均田制瓦解的原因(井田制到均田制)(1)

井田制

井田制

西周时期井田制赋税的制度就出现了,那时候道路跟渠道纵横交错,土地就被分成了大大小小的方块形状,因形状像“井”,因此得名“井田”。

周王将井田分配给庶民使用,使用者不得转让和买卖,并且还要交予一定的税收。不仅如此周王还强迫庶民集体耕种井田,中间的部分为公田,周边的部分为私田。而且你想要单独的耕种自己的田地的话是不可能的,你只要耕种了私田就要耕种公田,你不种就不让你用私田。那些庶民为了保证自己家庭能够维持生计就不得不一起耕种。

均田制瓦解的原因(井田制到均田制)(2)

井田

“井田”一词最早出现在《谷梁传·宣公十五年》:“古者三井田制度井田制度百步为里,名曰井田。”据传,夏朝时期就曾经过井田制,西周时期井田就是由夏朝转换而来,而井田制在实行的过程中也发生了不少的变化。《周礼·地官·小司徒 》中有这么一段话 :“ 乃经土地而井牧其田野,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四丘为甸,四甸为县,四县为都,以任地事而令贡赋,凡税敛之事。”这段话就详细的记载了,井田制转化到西周时期是如何分配的。当时的赋税制度,为贡、助、彻三点,公田的收入为周王所有,其私田收入为耕种的农民所有,这是一种“劳役租税”。

均田制瓦解的原因(井田制到均田制)(3)

井田制

均田制

等到了北魏时期就出现了均田制,均田制是一种按照人口来分配土地的制度。太和9年,正式实行颁布“均田制”的诏令。凡是15岁以上的男子,每人可以分配到露田40亩,女子20亩,而拥有奴婢和牛的人,可以额外获得更多的土地。那些奴婢农民一样可以得到田地并且不限人数但土地所有权归主人所有,牛每头可以得到30亩露田。这些田地虽可以终身使用,但却不可以买卖。

均田制瓦解的原因(井田制到均田制)(4)

均田制

赋税变化

出现均田制的重要原因还是跟赋税有关联,朝廷就是为了跟增加赋税才会发布均田制。均田制的变动也引起了赋税制度的变动。在均田制发布后,北魏就重新定义了赋税称作“租调制”。钧田除农户丁男杂役外,一夫一妇者需纳帛或布一匹,粟二石。15岁以上未婚的男女4人,和奴婢8人,牛20头都按照一男一女来交税。北周时期就取消了倍田之名,改应收额为一男一女100亩,单丁100亩。授田年龄改为18岁。赋役改为一夫一妇纳调绢一匹、绵八两租粟五斛,单丁减半。北齐时期重新颁发了均田令,规定邺城三十里内土地全部作为公田,三十里外的土地按照官职差别分配给官僚和士兵,一百里外地区,分配给农民,奴婢和丁男。赋役改为,一夫一妇之调与北周同,租为垦租二石、义租五斗。

均田制瓦解的原因(井田制到均田制)(5)

赋税

好处

推动朝代发展

均田制的出现和赋税的改革将朝代的经济推上了一个顶点,并且造成了不少的影响。均田制出现后,肯定了土地的所有权和占有权,也就是说当你种植到一定年限后,这块土地归你所有,你只需要按时纳税就行了。这一点让很多的农民肯定了均田制这一制度,因此很多的农民都甘愿纳税,朝代的经济发展也就会稳步上升。

均田制瓦解的原因(井田制到均田制)(6)

均田制

减少纠纷

均田制出现后也减少了很多的纠纷,古代时期人们会因为土地的事情而大打出手,毕竟农民都是依靠土地为生的。而在均田制没有出现前,土地是归属国家所有的,就这时候的农民为了赚取更多的钱财就会去抢夺其他人的土地,产生的纠纷不在少数。当均田制出现后,这块土地就是你的了,别人来抢夺的话是要受得刑法的,并且有明文规定,土地是不允许买卖的。一旦产生了买卖双方都会受到刑罚。这一点对于那些只能依靠土地为生的农民是极大的优势,而对朝代来说也会慢慢产生一种国泰民安的景象。

均田制瓦解的原因(井田制到均田制)(7)

均田制

农业兴起

另一点就是农业兴起的影响了,北魏时期分配的露田都是那种没有人认领的荒地,一旦分配到农民手上了,这块地就是属于你的,你就可以利用这块地种植粮食,以此来扩大自己的收入,这也使得农业发展向前进了一大步,这点不管是对朝廷还是对那些农民来说都是有利于己的事情。

均田制瓦解的原因(井田制到均田制)(8)

均田制

弊端

均田制先后被北齐、北周、隋、唐等朝代所使用,为何这么好的赋税和田地制度在唐朝之后就荡然无存了呢?不应该是一直延续下去么。 其实均田制也有它的弊端第一:均田制最后虽然能成为私人土地,但用来分配的土地都是那些无主土地和荒地,数量有限,但古代的农民十分居多,所以分配就会不均匀。一旦分配不均匀自己的收入就会减少,而赋税却还是要交一样多,就会产生不平衡的心理以至于反对均田制。

均田制瓦解的原因(井田制到均田制)(9)

第二:随着人口慢慢的增多,很多的农民都想着将那些无主之地占为己有,因为赋税是一样的,而无主之地又是没人要的,我占为己有就能增加自己的收入可赋税却没有任何的变化。并且一旦无主之地被占为己有了,能够分配的土地就很少了,这就造成了收入越大但赋税越少的状况,而收入小赋税却没有减少的农民也会产生不平衡的心理以此破坏均田制。

均田制瓦解的原因(井田制到均田制)(10)

第三:有明文规定分配到的田地是不可以买卖的,但那些田地少人口又多的农民家庭中,一旦赋税超过了自己的收入,就不得不卖出自己的土地以求生存。这时候就会产生土地兼并的事情了,当越来越多的土地到了那些地主和官僚手中,农民的土地就会越少,甚至就根本没有土地,一旦这件事情发生就会成为农民战争的导火索。以至于均田制在推行期间,也破坏了好几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