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冬天在没有农活的时候,我们便集体返回了城市。

回到城里可比在村里要忙多了,各个村的知青经常要汇聚在一起,和自己相熟的同学相聚,互相交流着在各自圈子里的奇闻怪事,已经种种经历。

那个时候的社会治安也很乱,有的知青经常出去和别的公社或者其他学校的同学去约架,像大家看过的《血色浪漫》的剧情一样,这种事情当时是经常发生的。

知青往事月度例行评分(知青探家变成惹事的冬假)(1)

那时候还流行过一阵子抢军帽,到处搭讪那些长得眉清目秀的女孩子,叫拍婆子。

我在那几年每年冬季要去北京待一个月,那里有我的几个表哥,他们也都是在黑龙江或者内蒙古东北地区插队。

一到冬天便也都返回了北京,选择这个时候去北京正好可以大家都见上一面,还可以和我玩两天。

知青往事月度例行评分(知青探家变成惹事的冬假)(2)

就在这个时期,我也认识了不少不在一个学校,但却是在一个公社下乡的知青。由于大家都谈得来,所以到现在还保持着联系,算起来交情也50多年了。

那时候电影院演的电影很少。有些电影都是内部电影,由当时的革委会给这些有关人员看的。

在那个时候我看过,从早晨进去到下午4:00才能出来的几部日本电影。《军阀》、《啊,海军》、和《山本五十六》、《珍珠港》等。

知青往事月度例行评分(知青探家变成惹事的冬假)(3)

通过那几部电影才知道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当中的珍珠港之战和中途岛战役,以及在中国领土上发生的日俄战争。

那个时候的同学们最喜欢去的是我们家,一个是因为我们家的房间多。文革前我们家有一个四十多间房的大院子,文革中变成了大杂院,只给我们留了七间房。

再一个也是因为我父母亲比较好客,他们来了以后都可以在这里很方便的吃到午饭和晚饭。

甚至有一年大年三十他们都在我们家过的。结果我们房后边的一个油脂厂燃起了大火,整个天都红了半个,我们在屋子里吃着饭喝着酒,看到外边那么亮,还以为是谁们家的旺火点的这么红火。等第二天早晨出去回家时才知道原来后边发生了那么大一场火灾。

有一年冬天的时候,我们房间的三个人,在家里都有一个同样的任务,就是给自己的姐姐看小孩。经常带着三个小外甥串门,小孩子们自己玩,我们在一起胡说八道。

在那个时候,有一个乐趣是到处寻找书籍。大家经常互相交流自己所找到的书,那些书在当时可都是禁书。

像什么《三个火枪手》、《基督山恩仇录》、《茶花女》、《羊脂球》等,原来的世界名著在那时都成了毒草。

知青往事月度例行评分(知青探家变成惹事的冬假)(4)

每年冬天的时候,也是我们看书的黄金季节。因为这个时间书的交流比较快,谁有好书可以说都提前预定了,一个月前都计划好了,每个同学看三天,日程都安排的满满的。

我们家里有一台立式的留声机,是美国货,文革抄家之后又退回来了,很高级,收音机带电唱机,下边一层是两个超低音的大喇叭。

能找到的唱片都是78转的黑胶片唱片,还得去到百货公司找熟人买唱针,每次去北京的时候我都要往回带几盒。

能找到的唱片也不多,大部分是京剧。当时我们还听不懂什么马连良、梅兰芳。我们只能到废品收购站去搜罗一些歌曲的唱片,如《深深的海洋》等唱片。

知青往事月度例行评分(知青探家变成惹事的冬假)(5)

那个时候的废品收购站是宝地,可惜我们这些人对古董没有认识,各种铜制的佛像之类的东西挺多,有熟人的话,只要掏原价就可以买回来,按重量两块多钱一斤。

如果那个时候有文物知识的话,那可比马未都厉害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