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降水施工方案 1.1《天津市勘察院岩土工程勘查报告》 工号:K2010-0480,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基坑降水排水施工方案?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基坑降水排水施工方案(基坑降水施工方案)

基坑降水排水施工方案

基坑降水施工方案

一、编制说明

1.1《天津市勘察院岩土工程勘查报告》 工号:K2010-0480

1.2双港新家园设计图纸

1.3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程《DB29-202-2010》

1.4《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T111-98)

1.5《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

1.6《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

1.7《建筑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1.8《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二、降水设计概况

2.1、总体简介

2.2地质概况

2.2.1地层分布及土质特征

根据《岩土工程技术规范》(DB29-20-2000)第3.2节、附录A;《天津市地基土层序划分技术规程》(DB/T29-191-2009)及本次勘察资料,该场地埋深25.00m深度范围内,地基土按成因年代可分为以下6层,按力学性质可进一步划分为8个亚层。为描述方便起见,根据9a层粉土厚度、顶板标高的变化情况,将场地划分为2个工程地质区。A区:9a层粉土厚度一般大于2.50m、顶板标高一般高于-19.00m;B区:9a层粉土厚度一般小于2.50m、顶板标高一般低于-19.00m。现自上而下分述之:

1、人工填土层(Qml)

全场地均有分布,厚度为0.40~1.40 m,底板标高为2.35~0.53 m,主要由耕土(地层编号1)组成,局部(仅4、53号孔处)分布素填土,呈褐色,软塑状态,粉质粘土质,含植物根。局部(仅132号孔处)分布杂填土,由砖块、废土组成,成分杂乱。

本层土受人工扰动较大,土质结构差,欠均匀。

2、全新统上组陆相冲积层(Q43al)

厚度为1.00~2.80 m,顶板标高为2.35~0.53 m,主要由粘土(地层编号4)组成,呈黄褐色,软塑~可塑状态,无层理,含铁质,属高压缩性土。局部夹粉土、粉质粘土、淤泥质粉质粘土、淤泥质粘土透镜体。

本层土水平方向总体上土质较均匀,分布较稳定,顶板局部有所起伏。上部土质较好,强度较高;下部土质较软,强度较低。

3、全新统中组海相沉积层(Q42m)

顶、底板标高局部有所起伏,厚度有所变化,厚度为10.60~13.20 m,顶板标高为-0.17~-1.19 m,该层从上而下可分为2个亚层。

第一亚层,淤泥质粘土(地层编号6a):厚度为3.20~6.20 m,呈灰色,流塑状态,有层理,含贝壳,属高压缩性土。局部夹粉土、粉质粘土、淤泥质粉质粘土、粘土透镜体。

第二亚层,粉质粘土(地层编号6b):厚度为5.20~8.40 m,呈灰色,软塑状态,有层理,含贝壳,属中压缩性土。局部夹中密~密实状态粉土透镜体;局部夹淤泥质粉质粘土、淤泥质粘土、粘土透镜体。

本层土各亚层分布较稳定,水平方向上整体土质较均匀,6b亚层局部砂粘性有所变化。6a亚层底板、6b亚层顶板标高有所起伏,6a亚层顶板、6b亚层底板标高局部有所起伏。6a亚层土质较软,强度较低,压缩性高,工程性质差;6b亚层土质一般。

4、全新统下组沼泽相沉积层(Q41h)

厚度为1.00~2.40 m,顶板标高为-11.39~-13.17 m,主要由粉质粘土(地层编号7)组成,呈黑灰~浅灰色,可塑状态,无层理,含有机质、腐植物,属中压缩性土。局部夹粉土、粘土透镜体。其中在6、38号孔附近缺失该层。

本层土总体上分布较稳定,局部地段缺失,水平方向上土质较均匀,顶、底板标高局部有所起伏。

5、全新统下组陆相冲积层(Q41al)

底板标高有一定起伏,顶板标高局部有所起伏,厚度有一定变化,厚度为1.70~6.70 m,顶板标高为-12.82~-14.46 m,主要由粉质粘土(地层编号8)组成,呈灰黄色,可塑状态,无层理,含铁质,属中压缩性土。局部(借1、5、6、9、24、32、38、57、59、60、62、65、133、146号孔附近)夹0.60~2.80m厚的密实状态粉土透镜体;局部夹粘土透镜体。

本层土分布较稳定,水平方向上局部土质砂粘性有所变化,底板标高有一定起伏,顶板标高局部有所起伏,厚度有一定变化。

6、上更新统第五组陆相冲积层(Q3eal)

本次勘察钻至最低标高-23.87 m,未穿透此层,揭露最大厚度为7.10 m,顶板标高有一定起伏,为-15.70~-20.15 m,该层从上而下可分为2个亚层。

第一亚层,粉土(地层编号9a)为主:顶、底板标高均有起伏,揭示厚度有一定变化,A区厚度一般为2.90~6.00 m;B区厚度一般为0.50~2.50 m,呈褐黄色,密实状态,无层理,含铁质,属中(偏低)压缩性土。本层局部表现为砂性大粉质粘土,力学性质有所差异。局部夹粉质粘土透镜体。

第二亚层,粉质粘土(地层编号9b):本次勘察未穿透此层,揭露最大厚度为3.60m,呈褐黄色,可塑状态,无层理,含铁质,属中压缩性土。局部夹粉土、粘土透镜体。

本层土在揭示范围内9a亚层分布较稳定,水平方向上土质砂粘性局部不甚均匀,土质总体上较好;9b亚层分布不稳定,土质一般。

2.3降水概况

1.采用大口井降水方案。将坑内地下水降至坑底标高500mm以下。土方开挖前15天提前降水。

2.基坑开挖至坑底标高时,沿基坑周边作等粒径碎石盲沟,盲沟要求:随挖随填,形成宽400mm深400mm与降水井相连组成降排水系统。

3.本工程采用大口井坑内降水,采用ø500mm无砂水泥管,外包多层土工布及等粒径碎石,透水直径不小于800mm,地库及32-36#楼、40#楼井1降水井深12m,井数共39口,井2降水井深14m,共61口;37-39#楼及41#楼井1为16口,井2为8口。

三、施工目标

1、工期目标

按基坑支护图纸及规范要求,提前降水15天,满足土方开挖的安全要求;

2、质量目标

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达到国家验收合格标准;

3、安全文明目标

安全事故为零,文明施工,加强环境保护。

四、施工部署

布置降水井数量:13m深为69口,11m深为52口;

先施工塔吊桩周边井,再施工主楼楼座内及周边井;地库井根据施工进度插入降水井施工。

坑内盲沟在土方挖至坑底标高时工序衔接施工。

五、施工工艺

5.1材料机械准备

1、钻孔机2台,钻头直径为800m;

2、滤水井管

滤水井管采用直径500mm无砂水泥管,管壁和管底外包等粒径碎石,其透水直径不小于800mm。

3、吸水管

用直径50~100mm的胶皮管,插入滤水井管内,其底端沉到管井吸水时的最低水位以下。

4、水泵

采用水泵型号Q6-22/2-0.75kw,扬程33m,流量3m3/h的深井潜水泵,每个井管装置一台。配电箱为一机一箱,配电箱和电缆架空。

5、其他:8~5mm豆石、木底座或混凝土底座等。

5.2施工准备

1、首先要了解地质勘探资料、掌握地下土质和水位变化情况,以便确定钻孔工艺和准备必要材料。

2、根据总的平面布置和所开挖地下工程的面积,确定正式管井和观测管井的数量、位置,排水管位置、流向,沉淀池位置以及与污水管道联接地点。

3、对设置井点位置进行平整、放线,用白灰标明其位置。

5.3管井构造

降水井管井的滤管为无砂大孔混凝土,采用粒径为8~5 mm的豆石加水泥按6∶1左右比例预制而成,强度大于2MPa,每节长1m左右。最下部一节为有孔滤管,其空隙率为20~25%,底端加木端板。管接头处外夹竹片用10号铅丝扎牢,以免接缝处挤入泥砂淤塞管井,其外径为500mm。

5.4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放线→成孔钻机就位→成孔→泥浆护壁→下管→下滤水层→上部用厚土填实→洗井→下潜水泵→抽水→排水总管→沉淀池→污水管井

5.4.1机器就位:确定井点位置,将机器稳好钻具对准井点中心,且保证机器平稳垂直。

5.4.2钻孔:钻井过程中要匀速随时观察循环泥浆的稠度以防出现塌空及偏孔现象。

5.4.3清孔:达到钻孔深度后进行清空使泥浆比重达到要求。

5.4.4下管及回填滤料:清孔完成后要立即下管,下管时要保证井管的垂直,管口之间不能错口,回填滤料要及时发防塌孔。

在降水井填滤料前井管钻杆至离孔底0.30m~0.50m,回填滤料至地面。

5.4.5安放水泵清空:成井完成后用潜水泵将井底沉浆排出孔外。水泵安装前,应对水泵和控制系统作一次全面细致的检查,检查电动机的旋转方向,各部位的螺栓是否拧紧,电缆接头的封口是否松动,电缆线有无破损折断。然后在地面空转3~5min,无问题后放入井中使用。安装完毕后应进行试抽水,满足要求后投入正常使用。井点供电系统应采用双线路,并设置备用的发电机组,以防止突然停电或出现故障,淹没基坑。

5.4.6管井采用无砂砼井管,单管长度1米;管井制作为32.5级水泥、水灰比0.29、灰骨比1:4,试验压强为102.8kgf/cm2、渗透系数1498m/d。充填砾石过滤层,滤料规格应与含水层岩性相适应,使其形成的孔隙,在洗井时,应能通过含水层中的沙粒直径d<50mm的大部分细小颗料进入井中排出地面,而直径d>50mm的骨架颗粒稳定聚积在滤料外围开有成天然过滤层,根据本工程实际情况滤料宜采用石英岩或硅化岩石组成的砾石作为滤料。

5.4.7管井成井后,需用2寸大口径潜水泵作洗井和抽水试验,井底沉淀物厚度不得超过0.5%。

5.4.8大门口设三级沉淀池,排入市政排水网。

5.5工艺原理

5.5.1、降水井管井采用泥浆护壁钻孔法成孔,孔的直径800 mm,泥浆护壁。待冲孔到设计深度后,用吸管将其中泥浆吸净,下底座,然后下管,底部及外侧填塞滤水3-15 mm小豆石。

5.5.2、管井使用

应经试抽水,检查水是否正常,有无滤塞现象,如情况异常,检修好后方可转入正常使用。在抽水过程中,经常对抽水机械的电动机、传动轴、电流、电压等进行检查,并对井内水位下降和流量进行观测和记录。

排出的地下水经过沉淀池后排入市政管网,严禁直排。沉淀池满足三级过滤要求。

基坑开挖至坑底标高时,沿基坑周边作等粒径碎石盲沟,盲沟要求:随挖随填,形成宽400 mm深400 mm与降水井相连组成降排水系统。

5.5.3、管井封堵

5.5.3.1降水井封堵

因降水井先施工主楼楼座内及周边降水井,土方开挖至基坑底后,封闭主楼及人防口部部位降水井(详图示一),保留停车位及跑道部位降水井,根据地库及主楼施工进度逐步封井,剩于降水井与顶板覆土完毕或主体结构施工至五层后方可封井(详图示二)。封井部位、时间及数量根据施工进度与设计商讨后再定,并将封井的部位、时间等详细情况报送监理、建设单位审核。

封井措施如下:

1、封井前将用水泵抽水,在投料前不能停止。

2、搅拌同底板混凝土强度的混凝土干拌料;提前准备好投料用的溜槽等机具。

3、将干拌料运至投放地点,溜槽准备完毕,将水泵提出降水井(提出过程中水泵处于工作状态),在降水井内投入约20cm的石硝,迅速将干拌料投入降水井内。随即用同底板强度的混凝土灌注。

4、用厚度5mm的钢板满焊封堵,焊缝高度不小于5mm,焊缝饱满无夹渣等缺陷。

5.6质量要求

1、大口井管降水施工的井深、井距必须根据设计要求定位、施工。遇到桩基、承台位置可以稍作调整。

2、降水深度要达到设计要求,其水位线须降至位于基坑底部下0.5m,边坡要求稳定,基坑干燥。

3、泵位于井管内,泵的位置一般在基础底板下方,具体高度由技术负责人根据施工阶段和沉降量确定,用钢丝绳固定于井面,通过胶皮管将水从井中提至地面排掉,其中电器设备必须安装自制自控装置,根据水量大小,调整自控装置线、使之抽水和停抽时间相配达到施工需要。

4、不允许出现死井,洗井一定要及时,抽水及时,从而保证降水效果良好。

5、大口井管全面抽水20天后方可土方开挖。

降水与排水施工质量检验标准

序号

检查项目

允许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

单位

数值

1

排水沟坡度

1-2

目测:坑内不积水,沟内排水畅通 

2

井管(点)垂直度

%

1

插管时目测

3

井管(点)间距(与设计相比)

%

≤150

用钢尺量

4

井管(点)插入深度(与设计相比)

mm

≤200

水准仪

5

过滤砂砾料填灌(与计算值相比)

mm

≤5

检查回填料用量

六、沉降观测

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和天津市建委有关的变形观测规定,为了掌握工程沉降变形情况,及时了解工程施工对结构变形的影响,预防结构可能出现的变异,考虑进行沉降监测,并作好施工技术资料。

6.1发现水位不稳定时立即停止降水,同时对周边的道路,建筑物进行观测与测量,并进行详细的记录与分析。并及时通知甲方、监理和设计,根据情况编制合理的应急方案。

6.2水位变化过大时可采用回灌法,将降水井封闭用压力泵注水,密切注意周边建筑物沉降的速度直至沉降停止。

6.3对发生沉降过大局部区域可采用灌浆法固结沉降区域的土壤。当周围建筑物沉降停止后,在基坑边线5m范围内进行水泥浆压注,压注量每m3不少于120kg或压力不低于4kg。

6.4抽水发现流沙、浑浊等现象应暂停抽水,分析原因,必要时召集各方讨论。

水位观测记录

编号:

工程名称:

观测日期:

自: 年 月 日起

至: 年 月 日止

井点布置简图:

井点

观测日期

上次水位

(m)

本次水位

(m)

说明

观测: 记录: 使用仪器:

七、成品保护措施

7.1、土方开挖过程中,注意对管井的保护,防止压碎或压坏;降水井插红旗进行识别,防止人车误撞。

7.2、拆除管井时,防止土掉入管井;

八、安全措施

8.1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安全帽。

8.2井打成后,要及时加盖,以防落入人员和物品。

8.3沿基础周围安装一条主排水管,每个潜水泵与主管之间要用一单向截止阀连接,以防主管的水倒流回井里溢出,将基坑破坏。

8.4管井须高出地面500mm以上,周围做明显标志;

8.5夜间施工场地有足够照明;

8.6专人负责设备及电气安全用电。降水水泵的电气控制系统,要统一编号统一管理,选用灵敏的液面控制器和过热保护器,防止机电设备损坏,从而影响正常的降水效果,出现问题要及时更换和处理。

8.7降水过程中要隨时对测井进行测量,看水位是否浮动很大,发现水位不稳定时要及时查找原因,并对附近的降水井进行排水计量,看围护桩是否有渗漏现象,并及时进行封堵,同时对周围的建筑物等进行沉降观测,并做好记录降水井口要及时进行封盖,防止杂物掉入及人身伤害。

九、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措施

9.1钻孔过程中泥浆排向专用泥浆池,严禁场地乱倒乱流;

9.2钻孔及安装管井时注意控制噪音;

9.3建立各种制度,施工现场设置明显的标志标语,施工现场布置符合公司的综合管理体系要求。

9.4排水系统:地面上排水系统用机砖砌筑300×400的沟槽,过路处做钢筋砼沟槽,上面全部用铁蓖子进行封盖。考虑建筑物周边过长,所以设置三口沉淀池,沉淀池与沟槽内全部抹防水砂浆,防止渗漏对基坑的影响。

9.5排出的地下水经过沉淀池后排入市政管网,严禁直排,导致市政管网的堵塞。排放前要与市政有关部门取得联系,得到批复后再行排放。排水期间要随时对沟槽内、沉淀池内的沉积物进行清理,保证沉淀排放的效果。

十、降水井平面布置

降水井位置躲开墙柱、承台等位置,平面定位见详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