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人口贩运的问题在社群媒体上受到大量关注,一时间,台湾省与亚洲地区的近代人口贩运案例不断曝光。除此之外,如果将眼光再放远一些,那么将人力当作是商品进行贸易的跨国事件,可不只是现代才有,从14-15世纪开始的大西洋奴隶贸易,到19世纪的华工贸易,都是历史课本上熟悉的例子。历史总是重复上演着类似的经验,不过,我们也不是什么都知道。比如,在华人移民美国的19世纪,除了加州掏金之外,3000公里外的路易斯安那州,也曾经想要大规模的引进华人劳工,可惜过程一波三折,过程中到底发生什么事?

一切要从19世纪开始说起,华工作为非洲奴隶的替代品,成为世界各大殖民地中最炙手可热的商品之一。在欧美的各大殖民地、或者前殖民地国家,例如东南亚、美国、澳大利亚甚至南非,都可以看到透过有期限的劳动契约作为幌子,实际上则被债务束缚人身自由的华工身影。不过,所有的旅程都有终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个鲜为人知的华工贸易终点站——美国路易斯安那州。

美国加州是众所皆知的华人移民重镇,受到淘金热的吸引,华人移民在19世纪中叶络绎不绝地前往加州。不过,相隔3000多公里的路易斯安那州,又为什么出现华工贸易的需求呢?在19世纪美国南北战争以前,美国南方的产业靠着非洲奴隶维持生产。在南北战争以后,名义上「解放」了南方的非洲奴隶,然而,棉花田和甘蔗园没有消失,而是等着从战后的残破景象中恢复。于是南方农场主人非找到替代性的劳动力不可。奴隶主本想继续透过制度和契约役使「前奴隶」继续工作,但成果寥寥。于是,路易斯安那的业主们脑筋一转,动到了正方兴未艾的华工贸易之上。

南方椰子的故事(用之不竭的华工)(1)

比黑奴更完美的劳动力

19世纪的华工,经常被殖民政府和产业主形容为优质、梦幻的劳动力。在这些人的想像中,华工除了拥有相对优越的农业技术,还能适应热带气候和疾病,以勤奋并服从的态度进行劳动。更重要的是,这些人的价格比非洲奴隶更低廉、人口数量又庞大,简直是取之不竭的劳动宝藏。另一方面,在当时的美国新闻中,中国总是被描写为贫穷、战争与天灾人祸横行的地方,所以有一部分提倡华工贸易的人,甚至将华工买卖视为给华人移民谋生的「人道行为」,路易斯安那的庄园主们也不例外。在华工贸易还在路易斯安那酝酿之时,当地的报纸就开始宣传,相比叛逆的前奴隶,华工有多么优秀,是下个时代的劳动来源。于是,心动的庄园主们开始筹组华工贸易,除了募集资本外,更努力找寻适合的代理人来负责实际经营。

他们有三条可见的华工贸易选择,第一条自然是中国当地出发。当时美国当地透过条约,早已合法取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劳动仲介机构「招工馆」的权利。不仅如此,从上海、广州等地,不透过劳动仲介公司、搭船前往美国的华人劳动移民亦时时有之。由于合法机构有较明确的保障条款和名义上的官方保护,价格较为昂贵,所以在当时的澳门,更有着全中国最大的非法海外人口买卖。据说,澳门到处都是贩卖人口的卖人行,整个葡萄牙殖民地的经济基础都建筑在人口买卖上。

南方椰子的故事(用之不竭的华工)(2)

除了中国之外,路易斯安那州的庄园主们还有第二条路可以走——从加州转口华工到路易斯安那州的国内路线。当时的美国加州早已是华人移民的主要聚居地,淘金和铁路建设都需要许多手作劳动,更常雇用华人劳工。但是,华人移民低廉的薪水和过长的工时却引起了其他移民劳工的不满,尤其又以爱尔兰籍的移工,对华人竞争的反应特别激烈。这些移工认为业主雇用华工,根本是在劳动市场造成恶性竞争,使劳动条件越来越差。此外,因为文化不同而产生的歧视问题越来越重。在种种因素影响下,加州爆发排华运动,这也让远在天边的路易斯安那庄园主们,开始招募那些不满加州环境的华人移民到路易斯安那,作为非洲奴隶消失后的替代品。

南方椰子的故事(用之不竭的华工)(3)

最后,路易斯安那庄园主们还可以采纳美洲的国际贸易路线。当时,中南美洲的前殖民国家和殖民地,早已开始大量买卖华工。其中距离路易斯安那最近的地点,是西班牙殖民地、位在加勒比海的古巴岛。古巴的蔗糖园在19世纪独霸砂糖市场,背后的劳动力骨干就是跨国人口贩运的始祖:非洲奴隶。但自从非洲奴隶贸易被世界各国,(尤其是英国)盖上非法、非人道贸易的烙印后,古巴庄园主就开始寻求华工作为劳动力来源补充。在不到30年的时间,古巴岛就从中国进口超过10万民华人移工。

不过,古巴岛的华工劳动条件恶劣举世知名,过劳和虐待致死的古巴华工不计其数。论者因此认为古巴华工实际上是新奴隶,只是徒有劳动契约的虚名而已。再者,从1868年开始,古巴岛陷入为期10年的独立战争,社会环境民不聊生。所以,路易斯安那的业主们就想,只要提供一定程度的条件,古巴华工必定不会拒绝逃离古巴的机会。

南方椰子的故事(用之不竭的华工)(4)

庄园主自欺欺人的幻想

尽管有许多管道,但是路易斯安那庄园主们和华工之间,仍有一道巨大的难关必须克服,那就是:美国政府。早在南北战争以前,美国政府就对中国的华工贸易有很多疑虑。不仅批评中国华工贸易是变相的奴隶贸易,若美国商人参与其中,只会损害美国在华的信誉,进而危及美国在中国蓬勃展开的其他贸易活动;在南北战争奴隶解放以后,美国政府对任何可能是挂羊头、卖狗肉的可疑移工活动,都十分敏感、小心。换言之,路易斯安那庄园主们要成功进口华工,首先要说服美国政府,于是他们开始透过报纸宣传这些有契约的自由劳动力的华工,和过去的非洲奴隶有多不一样,尽可能地撇除华工贸易与奴隶贸易之间的任何关联。 可惜,美国政府并未完全采信这些报导,在路易斯安那庄园主派遣的仲介成功将第一批华工送到美国后,船只立刻就被美国政府扣留。美国政府合理地怀疑,这些所谓的自由中国劳工,不过是路易斯安那州庄园想要获取劳动力的幌子。因此,美国政府自不愿放行船只上的移工入境。庄园主们费尽唇舌,美国政府也不买帐。

不久之后,派往中国的仲介公司在后续的招募活动上也遇到许多困难,实际上招募的人数,根本无法满足庄园主的预期。最后,路易斯安那庄园主只能颓然放弃从中国直接进口华工的计画。国外进口的方法行不通,幸好,路易斯安那的庄园主们,还有国内的华工。当时,有许多不堪加州的反华声浪排挤的华人移民,在仲介的介绍下,集体跨越大半个美国,从加州到来路易斯安那州来寻找新的打工机会。这些人为数虽然不多,但总算一遂庄园主们找寻替代劳动力的心愿。 当在这些华工初抵路易斯安那州时,当地的报纸形容他们是一群专业、安静和听话的农业劳动力,尽管动作比非洲奴隶慢,但他们的农业技术与知识能弥补这个缺憾,雇主与劳工都期待,双方可以共同迎向一个全新的未来。

南方椰子的故事(用之不竭的华工)(5)

可惜,这段看似两情相悦的故事,并没有迎来永远的幸福结局。当地庄园主与新来华工的蜜月期非常短暂。不久,庄园主们就发现,华人劳工实际上跟前奴隶一样难以治理。他们同样会抗议、怠工和逃亡,以对抗庄园内不平等的措施。尽管华人在路易斯安那较无社会基础,所以能采取的反抗策略不如前奴隶激烈。但是华工们还是会采取消极抵抗。华工的工作表现不如预期,庄园主们自是大失所望。很快地,不久前还把华工捧为完美劳动力的当地报纸,开始诋毁华工形象,一夕之间,他们从听话的优质劳力,变成一群野蛮、懒惰而且喜欢反抗的劳动移民,是南方州的庄园不需要的劳工。

实际上,先前报纸上所有对华工的正面描绘,也只是庄园主想像中的劳动力模范。自始至终就不是华工真实的模样。中国移民不见得都善于农业劳动,中国的农业生产方式与美洲种植园也大相径庭;至于华人乐于顺从权威,更是庄园主们自欺欺人的幻想。华人文化非常复杂,是否能与西方文化两立,简化为顺服的文化,自是难以一概而论。从当时发生的事实而言,就能看出华人移民在该反抗的时候也会反戈一击。古巴独立战争中的华人战士还让西班牙殖民政府忙得不可开交呢!更别说那时常常发生的苦力船集体暴动事件,这些大暴动可都是国际大新闻。不过,庄园主们随后对华工的负面想像,自也是脱离脉络的事实:庄园主的劳动制度既然以支配人为目的,怎能期待员工乐于卖命?后来的后来,随着负面消息不断传出,华工也就逐渐消失在路易斯安那州的庄园中了。

亘古不变的人口贸易

这出发生在美国东南方路易斯安那州的庄园华工贸易尽管规模不大,且雷声大雨点小,但也反映了当时人口贸易的几个特质。19世纪人口贸易的功用之一,就是为了寻找一群可以像奴隶一样被支配、大规模役使的消耗劳动力。许多对于移工的描述,无论是正面还是负面,经常也都沦于满足描述者的心理与社会需求,换句话说,这些描述常常是殖民者自身对被支配者的殖民投射,所反映的与其说是被描述者,不如说是这些殖民者自身的情况。这个「描述并不反映被描述者,而是更能反映描述者或者预设读者自身」的情况,可能直到现在也还是需要警醒。

南方椰子的故事(用之不竭的华工)(6)

对比近期发生在台湾省的柬埔寨人口贩运来说,路易斯安那州的华工贸易,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启示,即在这样的跨国人口贸易中,并不是少数不肖份子就可以为所欲为,而是必须要有一个庞大的、多国的共犯结构作为前提。路易斯安那州的华工贸易要成功,不只需要庄园主的钱财和在中国沿岸的地下势力这两个要件而已,庄园主还必须要说服相关的政府,不只是美国,就连当时华工输出国的当地的官府态度也十分重要。比如当时热门的人口贩卖地区澳门,这里长期由葡萄牙殖民政府把持,所以人贩子也必须和殖民当局建立好关系,才能让澳门成为当时全中国最庞大的非法人口贩运出口地。

路易斯安那州的华工贸易历史,不仅呼应时事,同时也揭示华人在美洲移动路线的复杂性。华人从中国移民到美洲是较为人所知、容易想像的。但同时,华人在美洲不同地区之间的移动也非常蓬勃。在路易斯安那州的案子中,我们可以看到华人在美国内部的移民——从加州前往路易斯安那。

南方椰子的故事(用之不竭的华工)(7)

另一方面,庄园主从古巴进口华工的规划,则使我们看到美洲不同殖民地与国家间的华人国际移动。不只古巴,实际上19到20世纪美国移民当局都经常抱怨,华人从墨西哥、加拿大等地偷渡进入美国的问题。这些事实反应的是在19世纪,美洲已经存在着一个相当活络的华人国际移动网路。华人社群的人员、资金和物品怎么透过这个网路在美洲移动,也是相当值得瞩目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