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俗语是前辈在生活实践中慢慢积累下来经验总结,源于生活,话语结构简单,通俗易懂,容易让老百姓理解,但其语意却博大精深,蕴含丰富的内函和生活哲理,有的俗语其语意包含着几层含义,俗语,"七不出门,八不归家",就是其中之一,那么如何正确理解这句俗语的内函语意呢?

民间老话讲六十不留七十不留宿(农村俗语)(1)

(一)七不出门,从字面意思理解为两层意思,①,家中主人在外出门之前,必须要把家里的大小事情办好,料理周到,家里必备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品-柴、米、油、盐、酱、醋、茶,等七样东西都要备全,方可才能出门,避免后顾之忧。

②按农历每逢七日-初七日,十七日,二十七日等不宜出门,如果出门不吉利,不但古代如此,现在农村许多地方还在沿用,尤其家里人出远门或春节过后走亲访友一般要避开七日,这点相信在农村生活过的人大多数现在还在遵守这一老规。

(二)八不归家,从字面意思也可以理解为两层意思,①在古代,在外面做生意或闯江湖的男人,都要遵循老宗辈传教的做人必备的八规-忠、孝、悌、信、礼、义、廉、耻,在外面的男人都要遵守做好,如果其中一样没有做到位,也是对祖宗辈的不尊,有愧于他们的尊严,没有脸面回家。

民间老话讲六十不留七十不留宿(农村俗语)(2)

②按农历每逢八日-初八日、十八日、二十八日,在外出远门的家人不宜回家,如果逢八日回家不吉利,因为"八"与"爬"同谐音,如果在八日回家,就是爬的回家,预示主人在外面生活情况不好,贫穷潦倒,回家时,不敢见人,爬沟溜渠的回家,所以古人不希望出远门的家人在八日这天回家,以免别人说闲话,现在农村有些老人还有这种逢八日不归家的风俗。

总之,农村俗语"七不出门,八不归家",以上两种语意,我们也不再纠缠于刨根争论这两种理解的对错,这两种语意都体现了古代朴实勤劳的农民对家庭平顺,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后人的生活起到一定的教导作用,现在,我们在做人的道德礼义方面还可以加以借鉴。

民间老话讲六十不留七十不留宿(农村俗语)(3)

以上愚见希望对您有所帮助,谢谢浏览!欢迎关注,下期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