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有病,人就废一半!这可不是在危言耸听哦!

相比于“保温杯里泡枸杞”大家耳熟能详的肾虚,脾虚、脾弱可能就陌生了很多,但不熟悉不代表它不重要,其实脾虚比肾虚更加可怕!

脾虚湿气重治好了要注意什么(脾有病人就废一半)(1)

中医有言: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人始生靠先天,人既生靠后天,脾是推动生命循环的能量马达,只有脾分泌的物质强压给肾脏,肾脏才有力量过滤血液中的杂质。

脾主运化、胃主受纳,皆为“仓廪之官”。人一出生,人体的脏腑机能活动与生长发育都需要足够的物质和能量,而饮食水谷所化生的水谷精微是人自出生后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营养物质的最主要来源,饮食物经胃的腐熟磨化后,精微物质由脾吸收,上输于肺并布散全身,滋养五脏六腑,充养四肢百骸。

脾虚湿气重治好了要注意什么(脾有病人就废一半)(2)

《脾胃论•脾胃盛衰论》中说:“百病皆有脾胃衰而生也”。脾具有运化、升清、统血三大功能,其中运化功能更是三大功能的核心,运化,顾名思义,即转运,输送;化,即消化,吸收,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运化谷食,一是运化水液,二者是同时进行的。

这两方面“运化”什么意思呢?

运化谷食就是上面提到的,是指脾气将谷物转化为谷精,并将其吸收、转输到全身脏腑的生理功能。

运化功能强健,则气、血生化有源,机体得到充足的营养,反馈到人体是食欲正常、大便正常、精神充沛、形体健壮;反之,运化功能减退,也就是脾虚或脾弱,则就可能出现食欲不振、便溏、面色无华、神疲倦怠、气短乏力等症状。

脾虚湿气重治好了要注意什么(脾有病人就废一半)(3)

运化水液是指在消化饮食物基础上,对水液的吸收、输布作用。

脾气健运,则津液生成充足,输布正常,脏腑形体官窍得养;脾气失运,则津液生成不足,输布障碍,出现水湿痰饮等病理产物,甚至导致水肿,也是我们常说的体内湿气重。脾喜燥恶湿,废液湿气长期堆积,反过来更会加重病症。

脾虚湿气重治好了要注意什么(脾有病人就废一半)(4)

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有句话说:“脾经通畅,重病难上身”,医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中也有记载:“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所以脾好,身体才会更好。

如果身体出现脾虚,一定要引起重视,更好的做法,就是把脾虚控制在源头。

首先平常我们要怎么来判断自己是否脾虚呢?症状是什么?

教你两个判断脾虚的小方法。

一看眼皮,如果平时眼睛很大,明亮有神,现在眼皮却耷拉下来了,双眼无神,大概率就是脾虚。

二看舌头,如果舌头颜色较淡,舌边有齿痕,说明脾很可能出了问题。

脾虚湿气重治好了要注意什么(脾有病人就废一半)(5)

其次要知道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伤脾行为?了解了才能更好的规避。

一久坐不动;中医认为“久坐伤肉”,肌肉得不到锻炼,就会引起脾虚。

二暴饮暴食;饮食习惯很差,食速太快伤脾。

三贪凉喜甜;生冷的食物进入到体内,首先要被预热到36度才可能开始消化,这个过程是消耗脾气的,甜食吃多了会减缓肠胃蠕动,滋腻伤脾。

四思虑过度;心事太重的消化都不会太好,如“食不甘味”,从中医上讲,就是思虑影响了脾气。

脾虚湿气重治好了要注意什么(脾有病人就废一半)(6)

如果身体已经出现了脾虚,怎么来调理呢?

脾虚调理注重:祛湿、消积、健脾。

首谈祛湿,湿气有多烦人人尽皆知,湿气过盛,在现代,百分之七八十的人都有这个问题,体态臃肿、皮肤瘙痒起疹、胃口不佳、胸腹闷、容易拉肚子、手脚冰凉等等都是湿气重的表现。

究其根本,这是脾的运化功能失调导致湿气内生,脾是运化水湿的,脾虚或脾伤,水湿不能完全运化,就会滞留在体内变为湿邪,反过来,不及时祛湿,湿气又会加重脾虚,形成恶性循环。

脾虚湿气重治好了要注意什么(脾有病人就废一半)(7)

其次谈消积。中医认为,人有 4 积,食积、肉积、水积、气积,比如现在,秋冬季是进补的季节,也是人体易脂肪积累的季节。大鱼大肉不断,加之久坐不动,肠胃蠕动不开,负担极大,造成脾胃失调,腹部胀满。

据论证,消积的益处有很多,拿秋冬季来说:

1、 消食积:秋冬应酬多,容易引起食积,长期食积不化,会导致胆结石、胃肠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以及三高;

2、 消肉积:秋冬是人体易脂肪积累的季节,帮助脏腑尽快消除体内食物,避免脂肪堆积;

3、 消气积:秋冬干燥,外加空调火锅,清除火气,避免上火,同时消除气郁还能避免秋乏;

4、 消水积:解决湿胖烦恼;

脾虚湿气重治好了要注意什么(脾有病人就废一半)(8)

最后非常关键的就是健脾。脾好,生病少,脾伤,百病生;如果说祛湿、消积是治标,那么健脾就是治本,治标治本相结合,才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健脾,就是使脾强壮有力,健运脾气,使脾运转的更好。

上边说祛湿、消积是治标,其实也是为健脾这一环节打基础。脾胃想要健康运转,就必须先去除阻碍运化的“障碍物”,也就是湿、痰等这些病理性产物及食积(滞),否则健脾的效果不能更好的发挥出来。

中医讲究上医治未病,除了加强运动,改正自己的不良饮食习惯及作息时间外,比较温和的方式就是食补了,采用一些补气的、利湿的、消食的药食同源材料煲粥或食膳 ,比如赤小豆、薏米、茯苓、芡实等等

脾虚湿气重治好了要注意什么(脾有病人就废一半)(9)

但食补做起来比较麻烦,很多人不能长久的坚持下去,最后导致效果不佳,比起食补,有一种方式更简单,更方便,效果也更佳!你可能想都想不到,那就是喝茶。

喝茶,是我国传统的养生方式,将一些药食同源食材,搭配在一起,做成茶包泡水喝,日常饮用,能达到祛湿、消积、健脾的效果。

脾虚湿气重治好了要注意什么(脾有病人就废一半)(10)

300年中华老字号,和同仁堂并称四大药堂的雷允上,道出一个处方:雷允上《经病方论》一书中记载的五化六利方,采用赤小豆、大枣、橘皮、薏苡仁、白扁豆、黄苦荞、栀子、茯苓、甘草、山药、山楂十一位草本原料,科学配比出祛湿、消积、健脾的雷允上赤小豆薏米茯苓茶配方;赤小豆、薏苡仁、茯苓清热利尿,祛湿消肿;橘皮、甘草、栀子补脾益气,清热解毒;山楂、白扁豆、黄苦荞消食健胃,健脾化湿;大枣和山药补血益气。

脾虚湿气重治好了要注意什么(脾有病人就废一半)(11)

有言道:“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水补”,喝茶的好处由此可见;日常饮茶,改善脾虚就在悄然间,脾上病状,千万要引起重视,及时做好预防,否则病发时后悔莫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