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淫,指风、寒、暑、湿、燥、火(热)六种外感病邪正常情况下,风、寒、暑、湿、燥、火是自然界六种不同的气候变化,是万物生长变化和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称为“六气”。当自然界气候变化异常,超过了人体的适应能力,或人体正气不足,抗病能力下降,不能适应自然界气候变化而导致发病时,六气就成为了六淫,又称为“六邪”。就像去年武汉发生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发生的病因也是属于气候异常,也属于六淫的范畴。

什么叫六经病(何为六淫病邪)(1)

自然界中正常的风气

什么叫六经病(何为六淫病邪)(2)

自然界中正常的寒气

什么叫六经病(何为六淫病邪)(3)

自然界中正常的暑气

什么叫六经病(何为六淫病邪)(4)

自然界中正常的湿气

什么叫六经病(何为六淫病邪)(5)

自然界中正常的燥气

什么叫六经病(何为六淫病邪)(6)

自然界中正常的火(热)气

六淫的共同致病特点
  1. 外感性。六淫致病,其侵犯途径多从肌表、口鼻而入或两者同时受邪。如风寒湿邪易犯人肌表,温热燥邪易自口鼻而入等。由于六淫邪气均是自外界侵犯人体,故称其为外感致病因素所致疾病即称为“外感病”
  2. 季节性。六淫致病常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如春季多风病,夏季多暑病,长夏多湿病,秋季多燥病,冬季多寒病等。六淫致病与时令气候变化密切相关,故其所致病变又称为“时令病”。由于气候异常变化的特殊性,因此夏季也可见寒病,冬季也可有热病
  3. 地域性六淫致病与生活、工作的区域环境密切相关。如西北多燥病,东北多寒病,江南多湿热病,久居潮湿环境多湿病,长期高温环境工作者多燥热或火邪为病等
  4. 相兼性六淫邪气既可单独伤人致病,又可两种以上同时侵犯人体而为病。如风热感冒、暑湿感冒、湿热泄泻、风寒湿痹等。如《素问·痹论》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
六淫各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1.风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1)风性轻阳开泄,易袭阳位:风邪具有轻阳、向上、向外的特性。开泄,指风邪伤人易使腠理不固而汗出,故风邪侵袭,常伤及人体的上部(头、面)和肌表,易出现头痛、汗出、恶风、咽痒、咳嗽等症。

(2)风性善行而数变:“善行”,指风性善动不居,游走不定,故风邪致病具有病位游走、行无定处的特点。如风寒湿三气杂志引起的痹证,若见游走性关节疼痛,通无定处,即是风邪偏盛的表现,称为“行痹”或“风痹”。“数变”指风邪致病变幻无常,发病迅速。如风疹常表现为皮肤瘙痒时作,疹块发无定处,此起彼伏,时隐时现等。而且,以风邪为先导的外感病,一般发病急,传变也较快。

(3)风性主动:指风邪致病具有动摇不定的特征。如风邪伤人,常见颜面肌肉抽掣,或眩晕、震颤、抽搐、颈项强直、角弓反张、两目上视等。

(4)风为百病之长:风为百病之长有两层含义,一指风邪常兼它邪而伤人致病。故凡寒、湿、暑、燥、热诸邪,常依附于风邪而侵犯人体,从而形成外感风寒、风湿、风热、风燥等证;二指风邪伤人致病最多,风邪终岁常在,且风邪伤人,无孔不入,表里内外均可伤及,易发生多种病证。因此风邪也被称为外感致病因素的总称。

2.寒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1)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为阴气盛的表现,故称为阴邪。感受寒邪,最易损伤人体阳气寒邪侵袭于肌表,卫阳被遏,可见恶寒、发热、无汗、鼻塞、流清涕等症寒邪直中脾胃,脾阳受损,可见脘腹冷痛、呕吐、腹泻等症若心肾阳虚,寒邪直中于少阴,则可见恶寒蜷卧、手足厥冷、下利清谷、小便清长、精神萎靡、脉微细等症

(2)寒性凝滞:指寒邪伤人,易致所伤部位之气血津液凝结,经脉阻滞寒邪伤人,阳气受损,失其温煦功能,易使经脉气血运行不畅,甚或凝结阻滞不通,不通则痛,故寒邪是最易导致疼痛的外邪。如寒客肌表经络,气血凝滞不通,则头身肢体关节疼痛,痹证中若以关节冷痛为主者,称为“寒痹”或“痛痹”;寒邪直中脾胃,则脘腹剧痛;寒客肝脉,可见少腹或外阴部冷痛等。

(3)寒性收引:指寒邪伤人,可致气机收敛,腠理、筋脉挛急收缩。如寒邪伤及肌表,卫阳被郁遏不得宣泄,可见无汗等;寒客血脉,则气血凝滞,血脉挛缩,可见头身疼痛,脉紧等。

3.暑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1)暑为阳邪,其性炎热:暑为盛夏火热之气所化,故暑邪为阳邪。暑邪伤人多表现为一系列阳热症状,如高热、心烦、面赤、脉洪大等

(2)暑性升散,易扰心神,易伤津耗气:暑为阳邪,易升发上犯,故易上扰心神、头目,出现心胸烦闷不宁、头昏、目眩、面赤等。暑邪伤人,可致腠理开泄而多汗。且汗出过多,不仅伤津,而且气随津泄则易耗气,故临床除常见口渴喜饮、尿赤短少等津伤之症状外,往往可见气短、乏力,甚则耗伤太过,清窍失养而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等。

(3)暑多夹湿:暑季气候炎热,且常多雨潮湿,热蒸湿动,故暑邪致病,多夹湿邪为患。临床表现除发热、烦渴等暑热症状外,常可见身热不扬、汗出不畅、四肢困重、倦怠乏力、胸闷呕恶、大便溏泄不爽等湿滞症状

4.湿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1)湿为阴邪,易伤阳气:湿与水同类,故属阴邪。阴邪伤人,机体阳气奋起反抗,故湿邪伤人,易伤阳气脾主运化水液,性喜燥恶湿,故外感湿邪,常易困脾,致脾阳不振,运化失调,从而使水湿内生、停聚,发为泄泻、水肿、痰饮等。所以说湿易损伤脾阳。

(2)湿性重浊:湿邪致病,常出现以沉重感及附着难移为特征的临床表现,如头身困重、四肢酸楚沉重并且附着难移等。湿邪外袭肌表,困遏清阳,清阳不升,则头重如束布帛;湿邪阻滞经络关节,阳气不得布达,则可见肌肤不仁、关节疼痛重着或屈伸不利等,病位多固定且附着难移,称之为“湿痹”或“着痹”;湿邪为患,易出现分泌物和排泄物秽浊不清的特征。如湿邪在上,则面垢、眼眵多;湿浊下注,则小便浑浊或滞涩不利、妇女白带过多;湿滞大肠,则大便溏泄、下痢脓血;湿邪浸淫肌肤,则可见湿疹浸淫流水等。

(3)湿性黏滞,易阻气机:湿邪致病,其黏腻停滞的特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症状的黏滞性。湿邪为患,易呈现分泌物和排泄物黏滞不爽的特征,如湿热痢疾的大便排泄不爽,淋证的小便滞涩不畅,以及汗出而黏、口黏、口甘和舌苔厚滑黏腻等;二是病程的缠绵性。因湿性黏滞,易阻气机,气不行则湿不化,胶着难解,故湿邪为病,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反复发作,或缠绵难愈,如湿疹、湿温、湿痹等,皆因其湿邪难除而不易速愈,或反复发作;三是易阻气机。因湿邪为重浊之邪,故伤人最易留滞于脏腑经络,阻遏气机,使脏腑气机升降失常,经络阻滞不畅。

(4)湿性趋下,易袭阴位:湿邪类水属阴而有趋下之势,故湿邪为病,多易伤及人体下部,如水肿、湿疹、脚气等病以下肢较为多见

5.燥邪的性质及治病特点

(1)燥性干涩,易伤津液:燥邪多发于秋季,侵犯人体,最易损耗津液,出现各种干燥、涩滞的症状,如口燥咽干,鼻干、唇干、眼干、皮肤干涩,甚或皲裂,毛发不荣,小便短少,大便干结等。

(2)燥易伤肺:肺为娇脏,喜润而恶燥。肺司呼吸,开窍于鼻,燥邪易从口鼻而入,故最易损伤肺津,从而影响肺气之宣降,甚或燥伤肺络,出现干咳少痰,或痰黏难咯,或痰中带血,甚则喘息胸痛等。由于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津耗伤,大肠失润,传导失司,可出现大便干涩不畅等症。

6.火(热)邪的性质及致病

(1)火热为阳邪,其性燔灼趋上:火热之邪燔灼、升腾,故为阳邪。阳邪伤人,发为实热性病证,临床多见高热、恶热、烦渴、汗出、脉洪大等症;火性炎上,火热之邪易侵害人体上部,故火热病证,多发生在人体上部,尤以头面部多见,如目赤肿痛、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糜烂、口苦咽干、牙龈肿痛、头痛眩晕,耳内肿痛或流脓等。

(2)火热易扰心神:火性炎上燥扰,故火邪伤人尤易影响心神,轻者心神不宁而心烦、失眠;重者可扰乱心神,出现狂躁不安,或神昏、谵语等症。

(3)火热易伤津耗气:火热之邪伤人,除了可迫津外泄,使气随津泄而致津亏气耗之外,还可直接消灼津液,耗伤人体阴气,因此火热之邪致病,临床表现除热象外,往往伴有口渴喜冷饮,咽干口燥,小便短赤,大便秘结等津伤阴亏的征象,当大量耗伤津气时,还可见体倦乏力、少气懒言等气虚症状,重者可致全身津气脱失的虚脱证。

(4)火热易生风动血:“生风”,指火热之邪侵犯人体,易劫伤肝阴,筋脉失养失润,易引起肝风内的的病症,临床表现为高热神昏、四肢抽搐、两目上视、角弓反张等。“动血”。指火热邪气入于血脉,迫血妄性和损伤血络,引起各种出血证,如吐血、衄血、便血、尿血、皮肤发斑、妇女月经过多、崩漏等。

(5)火邪易致疮痈:火邪入于血分,结聚于局部,燔灼脔肉,易发为痈肿疮疡,以局部红肿热痛为临床特征。

@头条健康@快问中医#健康2021##快问中医超能团##健康科普挑战赛#


关注@橘皮半夏,关注您们的健康!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点赞转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