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挑战赛#

人老了还是住在老家比较好(人此生最后的归宿)(1)

01

唐朝的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写道:“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一代人离开了,新的一代人又出现。如此循环往复,让人间得以长存。而头顶上的那片月亮,仿佛就没有任何的改变,永远都清辉如旧。

没有一个人,能够千秋万代,也没有一个人,可以躲过死神的追击。该来的时候,不得不来。该走的时候,也不得不走。

有钱有势的人,特别不情愿离开了,也不想失去他们所拥有的财富。但是,走到人生的尽头,他们也要尘归尘,土归土。

为什么呢?岁月最公平的地方,就在于每个人都需要老去。有钱人也罢,无钱人也罢,都要面对这个结果。过程不公平,那是没办法的事儿。而结果公平,则是自然的选择。

既然有“离开”,就说明人们有“归宿”。而这归宿,到底是什么呢?是家庭呢,还是故乡呢?

人老了还是住在老家比较好(人此生最后的归宿)(2)

02

在每个人眼中,叶落归根,就是此生的归宿。

所谓的“叶落归根”,说到底,就是回归到故乡的意思。人,出生在故乡,就希望在故乡离开,这是每个人的心愿和追求。

哪怕回不到故乡,人们也想在家庭当中离开。与其魂归外面,不如魂归家庭。所以,人们要么把故乡当归宿,要么把家庭当归宿。

当然,这两者,都不是人们最后的归宿。有句话是这么说的,看得见的,未必就是最重要的。而看不见的,才是我们所忽视的最重要的东西。

我们都是这个星球(地球)上的人,只要我们在地球上离开了,都属于魂归故乡。所以,叶落归根这件事,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复杂。

真正的归宿,不是看得见的家庭,而是看不见的东西。有诗云:曲终人散皆是梦,繁华落尽一场空。

可以肯定的是,人们的第一个归宿,就是“空”。

人老了还是住在老家比较好(人此生最后的归宿)(3)

03

谈到“空”,我们会想起什么呢?很多人都认为,“空”就是空空如也的意思,又有什么深层次的含义?

一般来说,人要把“空”这个字悟透,至少需要活到五十岁。没有一定的阅历,就不知道什么叫做“一场空”。

在《西游记》当中,为什么齐天大圣要叫“悟空”?因为红尘当中的一切事儿,都是虚幻的。看不透,就是不空。看透了,就是空。

比如说钱财名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拥有再多,也只是身外之物罢了。晋朝的石崇,世界首富,最后还是带不走一分钱,就连子孙后代,也被屠戮殆尽了。

比如说权势地位,也都是带不走的东西。在死神面前,再有权有势,也不顶用。祖龙始皇帝,千古一帝,不也49岁就离开了,哪能够长生不死呢?

所谓“古今将相今何在?荒冢一堆草没了。”古往今来的王侯将相,又在何方呢?原来,他们都跟普通人一般,成为了冢中枯骨,消失在时光当中。

人老了还是住在老家比较好(人此生最后的归宿)(4)

04

人的第二个归宿,那就是“心”。

被梁启超誉为第二位圣人的王阳明,一辈子都在研究“心学”。在王阳明看来,心就是真理,就是人生的真相。

为什么“心”如此重要呢?因为我们有什么情绪,有什么想法,做出什么样的一举一动,都跟心意有关。心如何,念如何,人生就如何,归宿也如何。

一个内心清明的人,一辈子都没有做伤天害理的事儿,那他在临走的时候,也能得以善终。为什么呢?因为对得起良心,此生就无憾了。

人们都瞧不起“良心”,因为他们不知道临终之前,每个人都要接受最后的审判。

曾仕强教授说过,你看那些差不多离开的人,为什么他们的神态,一会这样,一会那样?就是因为良心在算账了。没有良心的人,都很难善终。

人这一生,“善始”很容易,但“善终”很难。无数人都做了错事,一错再错,不仅晚节不保,就连安稳地离开,也很难。

人老了还是住在老家比较好(人此生最后的归宿)(5)

05

人,此生的归宿,只有两个,一个是“空”,一个是“心”。

心,那是生前的归宿。而空,则是离开后的归宿。在活着的时候,做人要对得起良心。离开之后,回归到虚空当中,不抱怨,不憎恨,放开一切。

古往今来,人们都为了世俗的一切而奔波,或者改变自己的心意,活得愈发虚伪,愈发痛苦。这,又有什么必要呢?

人活一世,只求活得尽心,活得痛快。地球很大,足足有80亿人。这80亿人,都有不同的人生体会,不同的人生道路。尽心而活,这生命,才会熠熠生辉。

只不过,很多人都做了钱财的奴隶,物质的奴隶,以及欲望的奴隶,一辈子都浑浑噩噩,最后连“归宿”在哪都找不到了。这,便是可悲之人。

不管自己有没有钱,都不要想太多,也不要暴躁。人生一切事儿,皆是一场空。活着的时候,只需要对得起天地良心,那就无憾了。

文/舒山有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