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对蔡襄书法的评价(最后一位是蔡京还是蔡襄)(1)

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苏东坡在书法上的造诣虽然登峰造极,自成一家,但是能不能在宋朝称第一,其实有待讨论。

今天的人们通常把苏东坡的书法视为两宋以来的第一位,是因为宋朝“苏黄米蔡”四大书法家的排序上,误以为苏东坡排第一。

众所周知,“苏黄米蔡”四大家分别指的是,苏东坡、黄庭坚、米芾和蔡襄。但是另外还有一种说法,即四大家中的第四家,其实指的是蔡京,而不是蔡襄。因为蔡京名列宋朝“六大奸臣”之一,人品太差,不足以为后世之人效法,所以把蔡京移除了宋四家,用蔡襄来替代。

为什么说“宋四家”的排序不是根据书法造诣来排的呢?“苏黄米蔡”四大家的排序,其实是按照辈分长幼来排序的。

如果我们采信“宋四家”的第四家为蔡京的说法,很容易就会发现,苏东坡、黄庭坚、米芾和蔡京四个人,他们出生的年份和活跃的朝代,是逐渐往后排的。苏东坡出生在公元1036年,死于公元1101年,一生经历了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五个朝代,主要活跃于英宗、神宗和哲宗年间。

苏东坡对蔡襄书法的评价(最后一位是蔡京还是蔡襄)(2)

黄庭坚出生在公元1045年,死于公元1105年,只比苏东坡小了九岁,主要活跃于神宗和哲宗年间。黄庭坚在诗文和书法上都与苏东坡并称为“苏黄”,但是他其实是苏东坡的学生,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东坡门下,称为“苏门四学士”。苏东坡与黄庭坚,是亦师亦友的关系。

苏东坡对蔡襄书法的评价(最后一位是蔡京还是蔡襄)(3)

米芾出生于公元1051年,死于公元1107年,主要活跃于神宗、哲宗和徽宗年间。米芾又比黄庭坚小了六岁,比苏东坡小了十五岁。所以米芾在苏东坡面前,完全算是后辈了,但是苏东坡生前,与米芾也保持着亦师亦友的关系。

苏东坡对蔡襄书法的评价(最后一位是蔡京还是蔡襄)(4)

蔡京出生于公元1047年,死于公元1126年,主要活跃于徽宗年间。虽然蔡京比米芾年长四岁,但是他死得比米芾晚了整整十九年。古人通常以“死者为尊”,所以蔡京排名在米芾之后,也就不奇怪了。

今天的人误以为“苏黄米蔡”是按照书法造诣来排序的,其实是一种误读。同样,“宋四家”的排序也很容易推测出,关于第四家是谁的争议。

蔡襄出生于公元1012年,死于公元1067年,主要活跃于仁宗年间。蔡襄比苏东坡、黄庭坚、米芾三个人都要早数十年,算是他们的前辈。而且在宋朝初年,蔡襄的书法,可以说是开风气之先,是后来者学习和模仿的对象。所以蔡襄,算得上是苏东坡、黄庭坚、米芾三人的老师级别的人物,虽然“宋四家”的书法风格各有不同,自成一派。

蔡襄作为前辈,排在米芾之后,位居“宋四家”之末,于情于理,都是说不通的。

说完了“宋四家”的排序,我们再来看一下“苏黄米蔡”各自的书法风格,自成一家,其实并无高下之别。

苏东坡对蔡襄书法的评价(最后一位是蔡京还是蔡襄)(5)

苏东坡自称,“我书造意本无法”、“自出新意,不践古人”。黄庭坚称他:“早年用笔精到,不及老大渐近自然。”主要的书法作品有《黄州寒食帖》、《赤壁市》、《祭黄几道文》等帖。

黄庭坚的书法参禅妙悟,多理性使笔,能大开大合,聚散收放,进入挥洒之境,从容娴雅,虽纵横跌宕,亦能行处皆留,留处皆行。主要的书法作品有《松风阁诗帖》、《诸上座帖》、《狄梁公碑》等帖。

苏东坡对蔡襄书法的评价(最后一位是蔡京还是蔡襄)(6)

米芾的书法“稳不俗、险不怪、老不枯、润不肥”,重视整体气韵,兼顾细节的完美,成竹在胸,书写过程中随遇而变,独出机巧。主要的书法作品有《蜀素帖》、《临沂使君帖》、《甘露帖》、《苕溪诗卷》等帖。

苏东坡对蔡襄书法的评价(最后一位是蔡京还是蔡襄)(7)

蔡京的书法笔法姿媚,字势豪健,痛快沉着,独具风格,为海内所崇尚,最能能体现宋代"尚意"的书法美学情趣。主要的书法作品《草堂诗题记》、《节夫帖》、《宫使帖》等帖。

虽然苏东坡、黄庭坚、米芾和蔡京四大家的书法各有特点,但是在他们早期,其实都有学习过蔡襄的书法。

宋朝的书法主要承袭的是魏晋时期的书法风格,其中又以二王一脉,也就是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二人为主。

苏东坡对蔡襄书法的评价(最后一位是蔡京还是蔡襄)(8)

蔡襄在学习前人的基础上,不断总结出了自己的风格,开启了宋朝书法的风气,擅长正楷、行书和草书,他的书法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

苏轼在《东坡题跋》中指出:“独蔡君谟天资既高,积学深至,心手相应,变态无穷,遂为本朝第一。”可见在苏东坡心中,蔡襄才算得上是宋朝书法第一的。但是站在后人的角度来看,还是那句话——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苏黄米蔡四大家,都为中国书法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的书法作品,也值得永远流传下去。

在我们讨论他们的书法造诣孰高孰低之时,不如拿起笔来,将书法这种艺术形式延续下去。不要到了后来,习惯了手机和电脑的中华儿女,自己连字都不会写了。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