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眼有星辰,手可摘星。霓虹争辉的星城大地上,健康的绿意从颐而康的上百家门店中铺陈开来,这背后,是无数调理师们在平凡岗位上默默耕耘,他们用双手守护顾客的健康、改写自己的命运。今天起,红网长沙站推出系列报道《手可摘星辰》,记录渺小但不平凡的他们“只手摘星”的故事。

治愈系笑容镜头下的那些青春年华(手可摘星辰麻威林)(1)

麻威林为客人进行推拿按摩。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姚宇超 石兰夫 长沙报道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对于90后青年麻威林来说,虽然已无法感受光明,但这并不影响他向阳而生,循梦而行:考上大学,出国深造;入驻颐而康“特色技能工作室”,带动健全人一起创业;考取医师资格证,把中医理念传播远扬;投身公益宣传,改变公众对视障人士的认知……

在大多数人看来,这样的经历堪称“励志典范”,但麻威林却婉拒了这样的“标签”:“我从没有把自己看成弱者,也不觉得有多励志。我只是想证明,盲人也可以像普通人一样生活。”

在麻威林黑色的眼睛里,有别人看不见的精彩。

治愈系笑容镜头下的那些青春年华(手可摘星辰麻威林)(2)

麻威林每天坚持学习,提高技术。

“别人能学会的,我也能”

开朗、健谈,举手投足落落大方,工作时全情投入,闲暇时也会“看”手机、上网……初见麻威林,很难意识到他是个盲人。

出生于河南洛阳的麻威林,因儿时的一场高烧导致视神经损伤,渐渐失去视力。“看不见并不意味着世界就是漆黑一片,那种感觉就像盯着太阳很久,再看其他地方,都是白晃晃的,又像眼前始终蒙着一层雾,白天黑夜都没有区别。”麻威林说。

眼前的世界变得模糊,脚下的路却并没有因此“消失”。2007年,麻威林考上了有着“盲人界的清华北大”之称的长春大学,就读于针灸推拿专业。当年,这个专业在全国招收的名额仅有60个。

5年的学习经历,刻骨铭心。“盲人学习推拿,最难的在动作。”麻威林说。“推摩揉滚按,动拿拨擦扣”,推拿中,每一种特定的技巧动作都有严格的要求。“比如说‘拿’这个动作,就像手里要抓着一个装水的气球。用力过大,气球容易破;用力不足,气球就会掉。‘拿’的每一下,都要达到这种微妙的平衡。”

在学习时,无法用眼睛观察,麻威林就调动起触觉、听觉等其他感官,一点点感受老师的动作,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手怎么放、肩怎么摆、腿怎么站,一个动作往往要重复成百上千次模仿和纠正的过程,花费一两个月才能练好基本功。

大学期间,麻威林就像一块汲水的海绵,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时间,不断获取技能和知识。好学的他还辅修了特殊教育作为第二专业。

和普通人比起来,他学习的难度和耗费的精力都成倍增加。一本本厚如辞典、比A4纸大一圈的盲文书,他要一遍一遍摸。一些没有盲文教材的课程,他就用电脑读屏、复读机录下来一遍一遍听。“没别的想法,就是觉得别人能学会的,我也能。”

正是凭着这份自强不息,麻威林打下了扎实的基础。2012年大学毕业后,他来到广州成为一名中医推拿师,还在广东省一所职业技术学校兼职做特教老师,教授100多名盲人学生。

因为表现优异,他被学校推荐到马来西亚雪兰莪州的皇家警察合作社下属医学院交流学习两年多,不仅将中医针灸推拿技术传播海外,也更好地提升了自己。

“让患者少花钱、少痛苦”

积累了丰富的阅历和经验,回国后的麻威林,也有过创办一家盲人推拿店的念头。但是,对市场不了解、缺乏经营理念等原因,让想要白手起家的他心里没底。

2016年,麻威林到长沙看望好友,在朋友的推荐下,他走进了颐而康,也为自己的人生推开了另一扇窗。谈起当时的感受,麻威林用“震惊”来形容。无论是颐而康的连锁规模、企业文化,还是店里调理师的水平、管理模式,都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恰逢当时,颐而康提出“特色技能工作室”的概念——让盲人高技能人才借助颐而康技术、资金、管理、品牌价值、客户资源等方面的优势,成立工作室,实现从雇员到合作者再到创业者的身份转变。

“这不就是我想要的模式吗,给个人提供发挥的平台,又不束缚你的个性化发展。”仿佛找到了归属,麻威林迅速加入颐而康,成立了自己的综合治疗工作室。

正当他踌躇满志准备施展才华的时候,现实却泼了一盆冷水。“刚开始工作室经营得很艰难,业务量不大,一般是前台分给我一个客人,我就服务好一个客人。”麻威林说。

但哪怕一天只有一个客人,麻威林都用百分百的心力做好。所以,虽然人数不多,但回头率很高。“最高的时候,一个月有88个客人,其中熟客就有81个。”

客人的认可,给了麻威林很大的信心。随着时间的积累,麻威林渐渐树立起自己的口碑,工作室的床位也从1个扩展到6个,每天的客人多达20多个。现在,他已经成了店里的一张“金字招牌”。

求索的脚步从不因收入和名望而放缓。麻威林常说,中医是值得一辈子去探索的事。在调理过程中,他推陈出新,结合龙氏整脊术和李林点穴疗法,琢磨出了一套有自己特色的治疗方法,不少患者专程从外地慕名而来。

2018年,在颐而康公司的支持下,麻威林又向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发起挑战。这场全国性考试与每年高考无异,如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通过率不到30%。经过半年准备,麻威林顺利拿下资格证,他的工作室也实现了由推拿到中医系统诊疗的转变升级,成为颐而康6个中医门诊部之一。

在诊断的过程中,麻威林给自己立下“两个宗旨”,一个是尽量让患者少花钱,一个是尽量让患者少痛苦。

如今,麻威林每天从中午12点工作至晚上9点半,忙碌而充实。工作过程中,他还不遗余力地向身边人传授知识和技法,希望用自己的能力培养更多中医方面的人才,目前已有十多名学生相继“出师”。

治愈系笑容镜头下的那些青春年华(手可摘星辰麻威林)(3)

麻威林指导学生拔罐。

“盲人的世界也很丰富”

“很幸福、很知足。”32岁的麻威林这样形容现在的生活。而背后的支撑来自温暖的家庭。“妻子在生活上给予我很多关心和帮助,儿子今年1岁多了,工作之余就喜欢带孩子。”每每提到家人,他的脸上都会不自觉露出微笑。

来到长沙6年多,他深感这是个有爱的城市。“过红绿灯有提示音,出门有无障碍设施,很方便。”

麻威林说,其实,现在仍有不少人对视障人士有误解。“人们会好奇,盲人的生活能不能自理?盲人怎么用触屏手机、用电脑?但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盲人的世界也很丰富,真的不需要那么多同情。”

在麻威林看来,视障只是一种不同的生活方式而已,应该走到阳光下,为大众所了解。就像“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那般,麻威林希望,可以有更多视障人士能像普通人一样,融入社会,被社会接纳。

闲暇时,麻威林努力用自己的方式去推动这种“融合”:比如他会参与腾讯软件无障碍功能的内测反馈,提出建议,改善盲人使用软件的体验;还会作为志愿者“现身说法”,向他人普及关于盲人的常识等。

当生活的迷雾散尽,麻威林的未来愈发清晰:“在传统中医方面,要有更好的发展,去带动和影响更多人,了解、传播、学习中医文化理念。还要做更多的公益,激励盲人朋友走出一些不正确的心理误区,也给社会公众一个新的对视障人士的认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