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皓史成双说“我命里有你”“信任是天生的”,是谁嗑死了?

马东说的不是原谅了而是算了(马东又让你搞成了)(1)

当大锁鼓励大家不必等到30岁再追梦,是谁哭死了?

马东说的不是原谅了而是算了(马东又让你搞成了)(2)

当行业大佬现场排队喂资源,是谁慕死了?

马东说的不是原谅了而是算了(马东又让你搞成了)(3)

马东说的不是原谅了而是算了(马东又让你搞成了)(4)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的最后一期,谁看谁满足。

节目结束,豆瓣评分涨至8.4,很多人都说,“刚落幕就已经开始怀念它”。

显而易见的是:马东这次,又成了

国产神剧背后的男人侯鸿亮,这样描述自己与马东的缘分:

我看过的综艺不多

我发现我看过的综艺,基本上都是他做的

马东说的不是原谅了而是算了(马东又让你搞成了)(5)

相信不少人对这句话深有感触。

即便我们看过的综艺远不止米未出品,但论记忆和回味的深刻,总归绕不过这个男人的名字。

玩得了“花招”,更有实在的干货。

从2014年《奇葩说》开启网综盛世起,比那些花哨后期更抓人的,在于他总能满足观众的核心期待——

辩论有金句,乐夏有金曲,喜剧有爆梗。

从首个作品《互联网体检》刷屏以来,「喜剧大赛」几乎每期都有出圈的作品引路人好奇发问:这哪个节目啊?

真正做到了靠内容引流。

为什么总是马东?我想,他虽自诩商人,但从没放弃过知识分子的追求。

在娱乐的本能中,也兼顾人的可能。

马东说的不是原谅了而是算了(马东又让你搞成了)(6)

快乐是内核

整档节目的高光时刻,非《最后一课》莫属。

满分9300分,他们拿下了9100分,在所有作品里最高。

马东说的不是原谅了而是算了(马东又让你搞成了)(7)

它讲的是,曾经的表演系高材生沦落成密室逃脱的游戏NPC,偏偏被昔日老师撞见的大型社死现场

学生只想钻回垃圾桶,却被老师拉出来当场讲戏,最可怕的是,还要被一群学弟学妹围观!

一个人的自尊心稀碎、尴尬到无处遁形,却被设计成了一丢一个响的巧妙包袱。

马东说的不是原谅了而是算了(马东又让你搞成了)(8)

这些包袱,来自演员蒋龙的真实经历

作为北电优秀毕业生,“代表作”却是豆瓣2.2的《逐梦演艺圈》,在大制作剧里只能当人肉背景板。

演了,又没完全演。

蒋龙的尴尬,是节目里所有“脚部”演员的心酸写照。

马东说的不是原谅了而是算了(马东又让你搞成了)(9)

当徐峥主动要求加蒋龙微信后,蒋龙泪洒舞台,希望大家也能把注意力更多给到其他选手。

比如他的搭档叶浏,来这个舞台之前差点转行。

还有把爱豆演得惟妙惟肖的孙天宇,最难的时候卡里只有6块钱,在米未食堂吃饭每次都把米饭摞得高高的。

马东说的不是原谅了而是算了(马东又让你搞成了)(10)

《最后一课》也是让三位学院派出身的会长最感慨的一个作品。

毕业后无戏可拍、熬不出头的日子历历在目。

于和伟看完眼眶湿润,他说:喜剧要有一些悲剧的核,它做到了。

马东说的不是原谅了而是算了(马东又让你搞成了)(11)

但就是这样一个满腹辛酸的故事,收尾利落,既不拔高也不煽情

当蒋龙听到广播里传来昔日同学的声音,立马幸灾乐祸带老师去给他上课,成功地逃脱了密室,也逃离了社死。

全程看不到一丝卖惨和自我感动。

马东说的不是原谅了而是算了(马东又让你搞成了)(12)

《最后一课》,很大程度上能说明我对《喜剧大赛》的好感来源——

将快乐留在台上,让感动发生在台下。

这一点是高明的,也是可贵的。

不过几年前,我们的喜剧还在被疯狂吐槽:什么时候喜剧也需要煽情了?

贾玲的《你好李焕英》,最初只是综艺《喜剧总动员》里的一个小品。

当她靠亲情催泪大获成功后,其他选手为了得票也纷纷效仿;

马东说的不是原谅了而是算了(马东又让你搞成了)(13)

还有《欢乐喜剧人》,前两季还能看到惊喜和诚意,从第三季陷入疲软后就开始搞笑不够煽情来凑。

更别提春晚那些爸妈老了、夫妻和好、好人有好报等看了让人想吃盘饺子的传统艺能。

观众还没被逗笑,他们倒是先哭上了。嘿。

马东说的不是原谅了而是算了(马东又让你搞成了)(14)

后来,小沈阳在一档演员竞技综艺上袒露心声:

小品现在都是喜头悲尾,我不喜欢

马东说的不是原谅了而是算了(马东又让你搞成了)(15)

以为让观众哭就是高级喜剧,这是对“喜剧的内核是悲剧”这句话的彻底误解。

喜剧不可以严肃,更不能强行催泪,哪怕演员在台上哭也是为了逗观众笑。

它的心酸和刺痛,是需要观众从演员的自嘲与反讽中去自行体会的。

就像《最后一课》的那句“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如果失去了喜剧效果的包装,就是在干巴巴地上价值。

可蒋龙张弛让我们笑出来了,与此同时,他们也表达了初心。

用笑声传达心声,才算得上高明的喜剧。

马东说的不是原谅了而是算了(马东又让你搞成了)(16)

隔壁的“脱口秀女王”杨笠就陷入了一个尴尬期。

她想要表达更多自我和思考,却没法找到最自然恰当的方式融进段子。

于是,也就肉眼可见地不好笑了。

除了高级的笑点,「喜剧大赛」也有简单的快乐。

很多作品没有来由、不讲逻辑,但看到就开心。

比如三狗红缨枪:

马东说的不是原谅了而是算了(马东又让你搞成了)(17)

先生请出山:

马东说的不是原谅了而是算了(马东又让你搞成了)(18)

半人马热舞:

马东说的不是原谅了而是算了(马东又让你搞成了)(19)

总有一个,让你欲罢不能,笑到嘴歪。

魔性洗脑的笑点,让「喜剧大赛」动不动就达到破圈传播的效果。

也让我们明白,好笑才是喜剧的本质

马东说的不是原谅了而是算了(马东又让你搞成了)(20)

人是目的

跟传统喜剧相比,「喜剧大赛」的气质焕然一新。

你能清楚地感觉到,它是懂年轻人的。

大宇治水的内娱笑话,谁看了不说一句内行?

在网络票选中,勇夺第一的是两人合作的《偶像服务生》,被观众笑称:“十年秀粉才能写出来这样的梗吧?“

冲浪速度不够快的人,都未必能跟得上他们讽刺的内容。

马东说的不是原谅了而是算了(马东又让你搞成了)(21)

马东说的不是原谅了而是算了(马东又让你搞成了)(22)

主题赛也能看到最有讨论度的社会议题。

像是职场内卷、女性恐婚、互联网陷阱、网络诈骗......

网络上正在发生的事情,是他们第一手创作素材。

不像春晚的老艺术家们,需要从网络热梗中去抄作业。

马东说的不是原谅了而是算了(马东又让你搞成了)(23)

更有细致入微的观察。

比如点外卖凑满减这种小事,也被演绎出了装监控一般的真实感。

马东说的不是原谅了而是算了(马东又让你搞成了)(24)

夸张和讽刺背后,其实映射了某些当下的荒诞和焦虑。

「喜剧大赛」用最新鲜的热点,紧扣时代情绪,搞笑的同时格外容易引起共鸣。

输出这些内容的喜剧人,也让人有更新换代之感。

不再是一口大碴子味,总是拿外貌身材做文章,或者来点二人转、相声的传统技能。

我们能在这群人身上看到各种真功夫,表演、音乐、戏剧、舞蹈,乃至唱跳rap......

十八般武艺最后都被完美融进了喜剧舞台。

不管是蒋龙的拉丁丧尸,还是宗俊涛用正剧的方式演一根毛掉了。

他们证明,喜剧有技术含量,也能雅俗共赏

马东说的不是原谅了而是算了(马东又让你搞成了)(25)

这才是马东所说的,“新喜剧”的未来。

创作终归是痛苦的。

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交出又好又多的参赛作品,不亚于地狱考验。

但在他们脸上,我们更多地看到的是创作快感。

志同道合、审美相似的搭档、编剧和幕后,形成了良好的团队共创的氛围。

既保证了作品的质量,也保证了节目持续输出的生命力。

一个人的理想显得孤独,但一群人的理想,燃烧起来就有灼人的力量。

所以不光是观众,黄渤这些综艺老江湖们,到了「喜剧大赛」都被深深感染。

马东说的不是原谅了而是算了(马东又让你搞成了)(26)

人才,是这档节目的灵魂。

惜才的马东也是。

毕业大戏请来的嘉宾阵容,让我们忍不住惊叹于马东的人缘和人脉。

沈腾看了都开玩笑:放眼望去,全是大领导啊!

马东说的不是原谅了而是算了(马东又让你搞成了)(27)

最关键的是,没有谁是来做样子的,加微信的加微信,送合同的送合同。

就连幕后编剧,都早早被徐峥黄渤抢去合作短片了。

马东说的不是原谅了而是算了(马东又让你搞成了)(28)

当选手用全部的热情和才华创作产出,马东也会回馈以最丰厚的资源扶持。

这是观众最乐见其成的结果。

因为,观众、选手、制作方都是共赢的。

在马东的节目里,人不是制造热度的工具,而是自我实现的目的

我们看得到人才,看得到人情味,也看得到人文关怀

这也是为什么,他的节目,乐着乐着就让人感动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