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看似很简单的问题,“用规章制度去衡量,对就是对,错就是错,这还有什么问题么?”的确,恰恰问题就出在这个事上稍微有点社会经验的人就能体会到:真的完全按照“明文规定”去生活,根本行不通,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妥当恰当有什么区别?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妥当恰当有什么区别(什么是恰当)

妥当恰当有什么区别

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看似很简单的问题,“用规章制度去衡量,对就是对,错就是错,这还有什么问题么?”的确,恰恰问题就出在这个事上。稍微有点社会经验的人就能体会到:真的完全按照“明文规定”去生活,根本行不通。

不少大学生刚刚走出校园,满怀信心地走入职场,结果却四处碰壁,发现人人都“不讲武德”。“换工作”有用么?或者干脆自己开公司“自己说了算”,有用么?都没用。无论怎么折腾,自己总是与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而另一方面,无论怎样的“恶劣环境”下,也会有安于其中的人,人家怎么就能活得好好的?是选择“改变环境来适应自己”,还是选择“改变自己来适应环境”?的确,有的人真的会选择“不与环境妥协,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换工作不管用,那就干脆换个国家”,结果呢?还是太天真了。去看看那些所谓的“精英”在欧美的实际生活状态,似乎也就那么回事,又能比在国内的同学好到哪里去呢?之所以不再搬家了,无非是已经没有什么别的去处了,无论好坏也只能认了。那些本来一门心思追求“改变环境来适应自己”的人,最终还是不得不“改变自己来适应环境”,而且,他所要的适应的环境、所要做出的改变比早早觉悟了的人要更艰巨。最终绕不开的一个问题:看来无论走到哪,世间都不存在什么百分之百“按规矩办事”,不存在什么“是”就是“是”、“非”就是“非”。

那么“不按规矩办事”是不是就等同于“没有是非观念”?无论自己是怎样的“不看好”,但一个企业、一个国家都不受自己的去留所影响,而运行存续得好好的,怎么可能“没有规矩”呢?只不过这个“规矩”,不是“规章制度”,而是“恰当”。生活中有这样的体验,同样的一套方法,放在以前就行得通,而放在今天就行不通。问题就在于,“方法”本身是无所谓“对”与“错”的,必须要放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才能判断。能够适应环境的方法,那才是行得通的好方法;环境变了,原本的好方法就会变为坏方法。

所以,结论就是:压根就不存在什么绝对的“是”或者“非”的概念,客观上只存在“恰不恰当”之说,一言一行皆如此。乍一听,耸人听闻,其实无论儒释道哪家哪派,早就苦口婆心地在劝诫人们要看破这一层。“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全是一个意思:放下是非善恶,用“本心”来衡量“恰不恰当”。“本心”就是“良知”“天理”“公道”,虽然这很难用更具体的语言来描述出来,但是人人心中都生而就有,就像人人天生有“眼耳鼻舌身”的功能,同样,人人天生就有“喜怒忧思悲恐惊”,都会关切身边的一切人和事。然而,当自己不再去关切环境中的外物,而将自己从环境中剥离出来,认为自己是独立于环境的,自己高于环境中的一切而存在时,那么自己的“喜怒忧思悲恐惊”就不再是“良知” “天理”“公道”,而慢慢地退化为“私道”。这就是从“法大于天”的死胡同,又走进了“私大于天”的另一条死胡同。最终还是认不清什么是“恰当”,同样地“与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