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之所以在历史上有那么大的影响力,除了它自身的艺术价值非常高之外,还在于它的题材非常丰富,分门别类任何题材都会有写到。不管是山水还是田园,不管是怀才不遇还是有志得意满,不管是相思之苦还是爱情甜蜜,在唐诗当中都能够找到回应。

归园田居其一乡村常见之景的句子(第1句有个六七)(1)

这就是唐诗的伟大之处,而且唐诗最大的特点,就是只用20多个字就能够勾勒出一幅非常美丽的画面。这也是为什么唐诗过去那么多年,依然在今天受到欢迎的重要原因。后世很多诗歌或者是今天的很多文章要用大篇幅的语言来描写的场景,古诗当中寥寥数语就能办得到。

今天我们谈到的这首古诗就是如此。第1句有个“六七”,第2句有个“三四”,却成就一幅鲜活的田园画作: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归园田居其一乡村常见之景的句子(第1句有个六七)(2)

这首唐诗就是唐代诗人吕岩的《牧童》,第1句有个“六七”,第2句有个“三四”,唐诗是诗歌当中的数字,最容易抓住人们的眼球。因为本身字数就比较少,而且还用到这样简单的数字,就看得出诗人对于诗歌的把握是有多么出色。

题目当中就能够看出这是一幅田园画作,写的就是一个牧童的惬意生活。古代诗人眼中最让人羡慕的就是牧童,还有渔夫,因为诗人眼中,感觉到这些人是真正的和大自然合二为一的。

归园田居其一乡村常见之景的句子(第1句有个六七)(3)

那里是山,那里是水,那都是大自然最有灵性的物质。而这两种职业完全可以和大自然亲密接触,所产生的人生境界和生活意味,都是现在拼搏的诗人们所远远达不到的。

唐诗一开始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就是“草铺横野”,甚至足足有“六七里”,面积之广阔,意境之宽阔,让今天的我们心生向往。而这样的生活环境也让牧童非常满意,“笛弄晚风”说明他内心惬意的感觉,只有在高兴的时候才会有如此的行为。

归园田居其一乡村常见之景的句子(第1句有个六七)(4)

三四声”虽然说明笛声悠扬,断断续续。但也至少说明这是一幅惬意的图画。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此后的诗句更是进一步地展现出了牧童的美好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和这个大自然融为一体。尤其是诗歌的最后一句,写牧童休息的情景,把以地为床,以天为帐,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牧童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

归园田居其一乡村常见之景的句子(第1句有个六七)(5)

整首唐诗都是鲜活的田园画作,题目才是真正的灵魂人物。人在天地之间非常渺小,但如同的牧童一般和这个世界融为一体,或许才是人真正的精神归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