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因国库存银被大量挪借而只得前往江南募捐赈灾的皇四子胤禛,尚未返回京城就得到了可能被委派追比国库欠款的消息。就当时的朝局形势而言,追比国库欠款乃系关系皇权稳固、朝局安定的关键所在,更是康熙皇帝借以考验皇子办事能力、孤臣精神乃至登基以后如何应对当前诸多弊政的最佳机会。

返京以后,皇四子胤禛一身凌然正气、甘为孤臣,向康熙皇帝主动请求追比国库欠款的差事,得到了康熙皇帝的高度赞赏。虽然在具体的追比过程中,皇四子胤禛所行所为,诸多不利乃至行事操切、言行过激,但康熙皇帝并未给予干涉甚至拿出大内存银支持皇四子胤禛的追款工作。

可等到追比国库欠款的时限一到,康熙皇帝召集王公贝勒、在京诸臣大起朝会时,却对皇四子胤禛和追款帮办田文镜,予以了不同程度的训斥和惩治。对于老臣魏东亭的自尽,康熙皇帝的数次回应更是令人捉摸不透!



雍正要债逼死魏东亭片段(雍正王朝魏东亭之死)(1)

欠下三十五万两白银而无法偿还的魏东亭,万般无奈之下没有像其他老臣一样,请求康熙皇帝的帮助,而是选择了自尽。自尽之前,魏东亭留有一份写给康熙皇帝的“遗书”

“奴才魏东亭诚惶诚恐,稽首顿首,拜奏我至圣皇上驾前!奴才幼从圣主、长忝朝职,仰沐天恩近五十年;而奉职未能建尺寸之功,溺职反遗君父夙夕之忧!使以东岳之高,不及我皇上待臣之恩高;东海之深......”

鉴于此,不得不佩服汉语之博大精深、委婉精妙!因还不上欠款而无奈自尽,又恐怕落得一个畏罪自杀的罪名,使得家眷子孙受到牵累,就洋洋洒洒、千方百计将自己欠款之由回忆给康熙皇帝听,以期获得圣上宽宥、厚待身后!

接到魏东亭的“遗书”后,康熙皇帝表现出了自己的愧疚之情:

“朕两次南巡住在他家,用的银子何止百万,他的死,朕亦有过!”

张廷玉则适时宽其心:

“魏东亭受恩深重,籍皇上南巡之幸略尽孝心,也是天理人情之所至!总怪他不善持家,才落下这般亏空!皇上,您千万不可以以此而自责!”


雍正要债逼死魏东亭片段(雍正王朝魏东亭之死)(2)

张廷玉的这番说辞,虽然有着宽圣上之心的嫌疑,但从皇四子胤禛在魏东亭葬礼上,对其子的训斥也能看出端倪:

“你当你老爷子的死跟你无关吗?告诉你,要不是你们这些不孝之子肆意挥霍、花天酒地,你老爷子会欠那么多债吗?一个三十不到的人娶了四房妻妾,还要在外面喝花酒、养妓女!你当我不知道?鸳鸯楼那个桂花儿的妓女,花了你多少银子?上个月为了给你第四房小妾打戒指,你又偷着花了五千两银子。如果说有谁逼死了魏大人,这个人不是别人,就是你这个不孝之子,还有你这阖府穿金戴银的小姐太太们!”

另外,在魏东亭求到皇十三子胤祥的府上时,胤祥也有过相关疑惑:

“我记得您在漕运总督任上的时候,好像也积了不少钱,您怎么反倒落下这么多亏空呢?”

由此,就足以证明张廷玉对魏东亭“不善持家,才落下这般亏空”的认定,绝非虚言:

1、漕运总督,乃系清代朝廷派出的统管全国漕运事务的高级官员,品秩为从一品或者正二品,基本相当于现今的省委书记兼领国务委员这等高级别干部。掌管全国漕运的油水之大,绝对不亚于两江总督!

2、康熙皇帝两次南巡都住在魏东亭的府上,说明其在江南担任过重要官职或者就如同《康熙王朝》所演绎那般,担任过天下油水之最——两江总督。两江总督每年的正常薪俸、灰色收入乃至稍微松手能捞得的黑色收入,数量之大,绝非常人能够想象!

3、能让当朝皇子说出“积了不少钱”的认定,说明魏东亭的积蓄绝非十万二十万的小钱,肯定是令人吃惊的巨大数目。

雍正要债逼死魏东亭片段(雍正王朝魏东亭之死)(3)

再加上皇四子胤禛对魏东亭之子的训斥,魏东亭之死即使说不上罪有应得,也绝无值得同情可怜之处!

除了接到魏东亭“遗书”后的略感遗憾,康熙皇帝在之后还有过两次直接或间接对魏东亭之死的评价。

得知太子胤礽为了偿还国库欠款,而以五十万两白银卖出了六个油水足、权力大的官职后,康熙皇帝震怒召见太子胤礽。再等到胤礽来到以后,康熙皇帝却对卖官鬻爵的事儿只字不提,反而追比国库欠款中出现的的问题,进行了询问:

“胤俄在前门大街卖家当,还打了田文镜,你知道?一大帮子老臣到朕这来哭的事儿,你也知道?朕不明白,欠债还钱,这么简单的一件事,干起来就这么难办!居然还有人以死抗争!我大清的官员都穷到这个份上了啊!这个债再追下去,不知道还会出什么事儿!”

这里,康熙皇帝对于魏东亭的自尽很明显带有不满,甚至有所鄙夷!

在追比欠款的总结朝会上,皇九子胤禟当朝弹劾田文镜:

“十阿哥昨天的做法是不对,但田文镜当街顶撞皇子,为了一两欠银羞辱老状元;还有魏东亭之死,也因为他追迫太甚。这样的酷吏,不惩治实难服众人心!”

听到皇九子胤禟的奏请后,康熙皇帝将田文镜贬到了陕西做知县,并对打算为其请求的皇四子胤禛,极其不耐烦的以一句“田文镜的事,不要再说了”予以了绝对回绝。

雍正要债逼死魏东亭片段(雍正王朝魏东亭之死)(4)

可是,我们来看下康熙皇帝对处置田文镜的原因说明:

“做官和做人是一个道理,做事固然要认真,但总要怀一点仁恕之心。为了一两银子,剜心刺骨百般羞辱斯文,圣人教你的恕道呢?革去田文镜户部核查处的差使,到陕西以知县任职!”

看到了吧!康熙皇帝只字未提关于魏东亭的事儿,只是因为田文镜“羞辱斯文”的缘故才受到了惩治。也就是说,对于皇九子胤禟的奏请,康熙皇帝选择性的将魏东亭略过,只是在替被田文镜形容为“怀土不怀德、怀惠而不怀刑;不尊德化、用尽心机、尸位素餐的假道学、真小人”的陈文盛打抱不平而已。

所以,对于魏东亭,康熙皇帝并无任何正面评价;对于其因为还不上欠款而自尽的举动,更是并未给予任何正面回应。魏东亭自尽后,康熙皇帝的愧疚言辞和从大内拨付四十万两白银为其偿还欠款、贴补家用的举动,乃系刻意安排之后的弥补而已。

对于魏东亭,康熙皇帝到底安排了什么?或者,魏东亭的自尽和康熙皇帝有着直接关系吗?

当然!

我们来看下追比欠款的总结朝会上,在康熙皇帝严惩了桑佩、图伦升、邓元芳后,皇四子胤禛如此请罪:

“儿臣在户部清理债务一月有余,竟未能查出他们的劣行,是儿臣失职,儿臣自请处罚!”

皇四子胤禛果真没有发现上述三人的劣行吗?

1、早在未接下追比国库欠款差事之前,邬思道就为皇四子胤禛关于欠款的三类人予以了明确说明。桑佩、图伦升、邓元芳即为邬思道口中“最可恶,纯属贪得无厌、唯利是图;只要能捞到,就是拆了金銮殿也毫不心疼”的第三类人。

雍正要债逼死魏东亭片段(雍正王朝魏东亭之死)(5)

一个足不出户的邬思道,都能对这类人了如指掌,皇四子胤禛会不清楚这类人的底细?

2、在魏东亭的葬礼上,皇四子胤禛对魏东亭之子喝花酒、养妓女,甚至连其为第几房小妾干什么,花了多少钱都能详细掌握,会对桑佩等人如此明显的借款去向全然不知?

3、按照皇四子胤禛最初的差事安排,桑佩这等“王公以下的众官员”乃系追比欠款帮办——田文镜的差事,皇四子胤禛完全可以将这等过错推到田文镜的身上。反正,田文镜已经被贬为知县,已经被惩治完毕,再无影响。

皇四子胤禛急于“抢下”这个罪过,反倒有着欲盖弥彰的意思。

我们再来看下,对于皇四子胤禛的“请罪”,康熙皇帝的回应:

“你这人一向以精明自诩,这一次呢?该查的该追的,都查了吗?有些可以缓一缓的,你却不能量情度势,弄得不该死的死了,该办的没有去办!”

啥意思?

一句话足以概括:别耍小心思,你在追比欠款过程中的整体规划,朕心里明镜儿似的!

为什么这样说呢?

返京以后,邬思道连夜就追比国库欠款的事儿向皇四子胤禛进行了分析,邬思道将欠款对象分为三类,分别为不得已而借之,这类人很多;不安分而借之,这类人不多,但是他最不好对付;第三类人最可恶,纯属贪得无厌、唯利是图。只要能捞到,就是拆了金銮殿也毫不心疼。除此之外,宗室王公们也被邬思道直接列举了出来。

可是,面对邬思道的分析,皇四子胤禛如此回答:

“照先生的意思,这个差事我不能接!”


雍正要债逼死魏东亭片段(雍正王朝魏东亭之死)(6)

邬思道如此回应:

“不!一定要接!这么多阿哥,为什么就没有一个人愿意出来接这个差事呢?是他们认为国库的欠款不应该追回吗?不是!他们是抱着这样一个心思:不愿意得罪人,更怕得罪了人也追不回欠款!如果王爷您也不愿意接下这个差事,那么皇上不是连一个愿意为他分忧的儿子都没有了吗!”

这个时候,皇四子胤禛却用一个哈欠,中断了两人之间的对话!

为什么?

因为皇四子胤禛想得到的答案已经得到了!想要在这次追比国库欠款的差事中达到的目的,也心中有数了!

试想一下,如果两人的对话继续,该是什么话题?

肯定是针对上述三类欠款的对象,该采取何种追比方式,才能圆满完成这个差事!

所以,皇四子胤禛接下追比欠款差事的目的并不在于圆满完成差事,而在于三点:

1、在康熙皇帝心中树立孤臣形象;

2、成为唯一一个能为康熙皇帝分忧的儿子;

3、不得罪人;

总结起来就一点,那就是在接下差事,成为唯一一个能为康熙皇帝分忧的皇子以后,用最小的代价完成孤臣形象的正面塑造!

在第二天的君对奏对时,皇四子胤禛主动请缨:

“儿臣愿意办理追比欠款的差事!只要对朝廷有利,对我大清的江山社稷有利,儿臣大不了做个孤臣就是了!”


雍正要债逼死魏东亭片段(雍正王朝魏东亭之死)(7)

面对皇四子胤禛的奏请,康熙皇帝异常高兴,夸赞道:

“好!有个做孤臣的心思,就没有办不好的事儿!”

好了,皇四子胤禛的孤臣形象初步建立了!接下来,便是具体行动了!

在追比国库欠款的第一天,田文镜就找到了两个最不应该得罪的老臣:天子门生——陈文盛、功勋老臣——魏东亭。注意,按照邬思道划分的三类欠款对象说明,陈文盛和魏东亭并不在这三类之中。

也就是说,陈文盛和魏东亭被共同挑选出来,而且是第一个被挑选出来的概率极低!

这是巧合还是有人刻意为之?

就陈文盛和魏东亭两人同康熙皇帝之间长达数十年的特殊亲密关系,如果皇四子胤禛对其不顾情面、不怕得罪的拼命追缴,不就能立马彰显自己的孤臣形象吗?

能将太子胤礽交代的几个人从户部账单上抹去,就不能将这两位最具代表性的老臣,排在追缴欠款花名册的第一页?

我们再来看下“负责各位皇子王公欠款”的皇四子胤禛在第一天的追缴行程:

先是份属“八爷党”的皇十子胤俄;然后是“三爷党”的首脑皇三子胤祉;皇长子胤褆并未借款,可是皇四子胤禛却将大闹户部、大骂田文镜的“大爷党”成员——马国成直接带到了大爷府,并留下了一句:“人,我是交给您了,该怎么处理,您看着办吧!”

雍正要债逼死魏东亭片段(雍正王朝魏东亭之死)(8)

看见了吧!除了皇四子胤禛当时尚属的“太子党”,皇四子胤禛将三大皇子势力集团得罪了一遍!

皇四子胤禛离开大爷府以后,皇长子胤褆手下臣属,向其报告了一个秘密——太子也借了款,并明确给出了消息来源:是八爷的人透给我的

皇长子胤褆得到回答后,展现出了毕生之智慧:

“好老八,明知道我和太子不和,绕着弯子把这个消息透露给我,好让我和太子去绞杀,他在岸上看翻船!”

第二天,皇长子胤褆就将这个消息转手透露给了魏东亭,化解了皇八子胤禩的挑拨目的!

可,太子胤礽借别人之手挪借国库存银的消息,果真是皇八子胤禩派人透露的吗?

太子胤礽将六个官儿卖了五十万两以后,揆叙将这个消息报告给了皇八子胤禩,对于揆叙“要不要告诉皇上”的询问,皇八子胤禩如此回答:

“不!给大阿哥透个风就行了!”

这个风,在揆叙带领六位外放官员面见康熙皇帝的时候,“不经意间”透露给了皇长子胤褆。胤褆则全然不知内里隐情,直接将太子并未见过这六个人的情况,汇报给了康熙皇帝!

这次挑拨,皇长子胤褆为何不转借他人之手了?因为他并未发现揆叙对太子卖官鬻爵的刻意泄露!

雍正要债逼死魏东亭片段(雍正王朝魏东亭之死)(9)

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对于太子胤礽借他人之手挪借国库银两的消息透露,绝非出自皇八子胤禩的手下!如果真是胤禩所为,肯定不会被对方如此轻易的得知!

那么,到底是谁透露了太子挪借库银的消息?

黄体仁和肖国兴被田文镜叫去问话以后,太子胤礽怒了:

“你答应好的先不问我那几个人,为什么又叫田文镜风急火燎地把黄体仁和肖国兴叫去逼债呢?我知道,你是看着我这个太子不讨皇阿玛的欢心了,想趁早另拣高枝了!”

对于太子胤礽而言,谁才算得上“高枝”?

对于皇八子胤禩,作为兄长的皇四子胤禛绝不会委屈自己,投其门下;皇三子胤祉,又是一个只知道舞文弄墨的书生皇子,皇四子胤禛更不会投靠;唯一能被太子称为“高枝”的,就只有一个早就和自己形成党争、居长优势的皇长子胤褆。

也就是说,真正将消息透露给皇长子胤褆的人,并非皇八子胤禩,而是皇四子胤禛!其目的很明显,就是将所有的皇子势力集团全部得罪,让自己在皇子中成为真正的孤臣!

就当时的皇子势力分布而言,皇子之间的结党形势已经明确,再无拉拢可能;就皇四子胤禛而言,不管追比欠款的差事完成的如何,都会得罪这些夺嫡对手们。与其如此,还不如彻底得罪,将自己孤臣的正面形象彻底坐实。

而对于真正影响自己夺嫡结果的欠款朝臣们,皇四子胤禛只需要得罪一个陈文盛、逼死一个魏东亭足矣。

雍正要债逼死魏东亭片段(雍正王朝魏东亭之死)(10)

对于皇四子胤禛用最低成本换回最大收益的孤臣形象塑造规划,康熙皇帝看的一清二楚,只是碍于自己之前“上至王宫贵胄,下至文武百官,凡借款者限十日内还清,倘有抵赖不还者,由步军统领衙门追拿追比,绝不姑怠”的严旨,碍于对皇四子胤禛孤臣形象的保持鼓励,不能、不会也不愿出手干涉而已。

也就是说,康熙皇帝对于孤臣心思的高度赞赏,让皇四子胤禛生出了仅牺牲一个康熙老臣、得罪所有原本就无法和平相处的夺嫡对手,就能塑造孤臣形象的低成本欠款追比行为。魏东亭之死,康熙皇帝绝对“亦有过矣”

参考资料: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雍正王朝》

(本文仅基于《雍正王朝》具体演绎情节和人设解析,并不以历史史实为依据,个人观点,欢迎提出批评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