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仲茜/文 赵杰/摄)中国古代儿童都喜欢玩什么游戏?哪些游戏又常出现在古诗词中?3月6日,现代快报小记者走进南京图书馆十德堂,聆听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俞香顺教授开讲《古诗中的儿童游戏》。原来,中国古代儿童常玩的游戏丰富多彩,四季不同。而与现代孩子喜欢的洋娃娃、机器人、乐高不同,古代儿童的游戏更加贴近自然、贴近生活,很多与田间劳动结合紧密,可谓是“益体又益心”。

有哪些好玩的儿童古代游戏(古代儿童喜欢的这些游戏)(1)

【有趣】花朝节、扑蝶会,儿童游戏一年四季各不同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虽说中国古代诗歌是“成人本位”,反映的大多是成人的情感和世界,但儿童作者、儿童题材、儿童视角的作品也有不少。3月6日,做客南图十德堂“国学图书馆”的俞香顺教授,就特别梳理了中国古代诗歌中与儿童有关的诗歌作品。“原来,古诗中记录的儿童游戏还真不少,而且稍作归类你会发现,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儿童玩的游戏各不同。例如在春天,古代儿童喜欢采花、扑蝶、放纸鸢,钓鱼、捕蝉、吹竹笛……”

有哪些好玩的儿童古代游戏(古代儿童喜欢的这些游戏)(2)

△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俞香顺教授

俞教授介绍说,古代春季还有花朝节、扑蝶会这样的风俗、节日,供大人和小孩一起玩耍。“扑蝶”是古代流行的春季游戏。南北朝时期的《荆楚岁时记》就记载说:“长安二月间,士女相聚,扑蝶为戏,名曰‘扑蝶会’。”宋代诗人杨万里在《诚斋诗话》写道:“东京(开封)二月十二日曰花朝,为扑蝶会。”这其中,“花朝”就是花朝节。后来的南宋都城临安(杭州)也沿袭了这个风俗。此外,《红楼梦》中也有扑蝶。

到了夏天,采莲、戏水、垂钓,更是常见。白居易的一首《池上》,将偷采莲蓬的小娃写得惟妙惟肖。“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胡令能的一首《小儿垂钓》,也是将小孩子钓鱼没有经验的可爱样子记录下来。“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秋天到了,孩子们最爱促织。“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促织”就是蟋蟀,俗名蛐蛐。“挑促织”,就是用条状物或有尖的东西拨开或弄出来捉蟋蟀,“挑促织”也是儿童喜欢的项目,姜夔《齐天乐》咏蟋蟀云:“笑篱落呼灯,世间儿女。”但古代斗蛐蛐,可不是仅仅是儿童的专利,不少大人也喜欢。

冬天里,冰雪自然是儿童游戏的好道具。“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杨万里的《稚子弄冰》就是代表作。诗中孩子弄冰的场景,充满了乐趣:将冰块提在手中,轻轻敲打,冰块发出穿林而过的响声,当欣赏者正醉心于那穿林而过的响声时,忽然听到了另一种声音——冰块落地,发出了玻璃破碎的声音。

有哪些好玩的儿童古代游戏(古代儿童喜欢的这些游戏)(3)

【有益】亲近自然、结合劳动,儿童游戏益体又益心

除了好玩的四季游戏,古诗中还有一类儿童游戏,是牧童和农家儿女常常喜欢做的事情,他们常常把游戏与田间农事结合在一起。例如,“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千家诗》里也收录了一首“牧童”的《答钟弱翁》:“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牧童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儿童形象。”俞教授解读说,牧童骑着牛,不是规规矩矩地骑,而是横坐着;他吹笛也不是认真地吹,而是“无腔信口吹”。于是,牧童调皮天真的神态,活生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使人为之耳目一新。

有哪些好玩的儿童古代游戏(古代儿童喜欢的这些游戏)(4)

又如诗人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不会耕地也不会织布的孙儿孙女,农忙时也不闲着。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于是“也傍桑阴学种瓜”,就在茂盛成阴的桑树底下学种瓜。“这是农村中常见的现象,颇有特色,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

又如袁枚的《所见》:“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这首诗描写了生活中的一个小小细节,大声歌唱表现的是童心的自由自在,随后的闭口不言也是由于童心所致。“寥寥数语,描绘了儿童瞬间的神态变化,刻画出一个活泼可爱的形象,整首诗充满情趣,很有韵味。”

“诸上所引述的作品,都充满了童趣。作者虽然都是成人,但是都具有一颗童心,反映了中国古代儿童的生活,展现了儿童的天性。”俞香顺教授总结说,“我们发现,中国古代的儿童热衷的游戏是生活中的游戏。这些游戏与自然有关、与季节有关,是就地取材‘DIY’来的。这种游戏对于儿童的身心发展大有益处,值得我们借鉴。”

有哪些好玩的儿童古代游戏(古代儿童喜欢的这些游戏)(5)

课后,俞教授鼓励孩子们,和古代儿童一样,走出家门,亲近自然,释放天性,获得乐趣。正如《论语》所说:“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