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名篇

重温一下诗仙李白的名篇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再来看看《水经注》中描写长江三峡的一段: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大蔽日,自非停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李白早期游历的作品(李白剽窃的水经注也是千古名篇)(1)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说剽窃有点严重,天下文章一大抄。不过确实能看出李白这首诗是完全基于《水经注》这篇描写三峡的文章而构思提炼的。

李白早期游历的作品(李白剽窃的水经注也是千古名篇)(2)

诗仙把近200字的《水经注》中的原文,经过自己的再加工,精炼浓缩,化作四句诗,名扬千古,传诵得更广,也是为《水经注》打call宣传了。

时代背景

再看看《水经注》与作者郦道元。郦道元所处魏晋南北朝是个引人瞩目的时代,中国处于一场大规模的混乱中,动荡不安的社会在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环境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长城无法阻止北方游牧民族的南下。八王之乱,五胡乱华,民族的迁徙带来了新的文化、地理观念,相互交融。

李白早期游历的作品(李白剽窃的水经注也是千古名篇)(3)

对多样地理环境的感受,拓宽了人的视野,丰富了地理知识,地理思想的活跃伴随着社会政治势力的此起彼伏。郦道元就生长在这样一个时代。

他出身官宦世家,书香门第。前几辈都是做官的,郦道元也历任了各地的各种职位,官至三品,属于北魏高级官吏。魏晋南北朝时代文学领域牛人辈出,除了郦道元,像王羲之家族就是代表之一。

为《水经》做注

郦道元从小喜爱游览,对地理兴趣浓厚。《水经》是东汉地理学家桑钦所作,郦道元发现《水经》很不完善,也渐渐与时不符,于是决定为《水经》做注。注释过后比原著增加20多倍,这已经不仅是注释了,而是完成了一次新的创造。

《水经注》以河川为纲,包括自然与人文地理,记述了河流的发源与流向,流域的地形地貌,人口变迁和社会发展,及火山、温泉和水利工程等。

李白早期游历的作品(李白剽窃的水经注也是千古名篇)(4)

作为地理学书籍,其系统性、科学性和文学性都是空前的。其中两篇千古传颂的杰作,一个是写黄河的孟门瀑布(壶口瀑布),另一篇就是开篇提到的写三峡的文章。

《水经注》是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历史地理、军事地理、经济地理学的综合,兼具金石学、语言学和文学价值。同时也是研究郦道元的一手资料,也是具有自传性质的一部作品。

参考文献:地理的故事

(网图侵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