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首咏物诗。全诗未着一个“风”字,但通过风所作用的对象的种种表现,处处显示了风的踪影与风的功能。

猎蕙微香远,飘弦唤一声。

林梢鸣淅沥,松径夜凄清。

风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人通过风作用的表现(1)

此诗首句作“猎蕙微风远”,今据《名媛诗归》定为“猎蕙微香远”。只有这样,才合乎事物的逻辑,因为风是“猎蕙”的主体,而“微香远”则是风吹蕙兰的结果:只有这样,才符合咏物诗的一般写法,因为有许多咏物诗就是一个个带韵脚的物谜谜面,而谜面是绝不容许谜底出现的。又唐人虞世南《奉和咏风应魏王教》诗有句云:“动枝生乱影,吹花送远香。”此例亦可证明猎蕙“微香远”是较“微风远”更为贴切的。

风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人通过风作用的表现(2)

第一句,写风掠过蕙兰时发生的情景,使得蕙兰的清香散溢得很远很远。猎:历也,即经过的意思。宋玉《风赋》有句曰“猎蕙草”,即为一例,该赋还有“离秦蕾,概新夷,被莫杨……动沙课,吹死灰”等等,都是从风所作用的对象来表现风的踪影的。这里,薛涛既借用了《风赋》里“猎蕙”,又有她自己的发挥,即把“猎蕙”的结果“微香远”写了出来。诗人善用典、活用典的功力,由此可见一斑。

风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人通过风作用的表现(3)

第二句,写风拂过琴弦时引出的反映:琴弦犹如鹤鸣,发出一声清越的叫声。唉:专指鹤鸣。如南朝宋诗人鲍照《舞鹤赋》有句云:“嗅清响于丹墀,舞容飞于金阁。”以琴音写风也不自薛涛始,南朝梁何逊《咏风》诗即有“镜前飘落尘,琴上响余声”之句。然而,薛诗此句的意境显然胜过何诗。

风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人通过风作用的表现(4)

第三句,写风吹过林梢,引动树叶颤抖,发出一片淅沥声响,仿佛自天降下一阵被雪或雨水。这里用的仍是比喻的手法,以雨雪的淅沥声形容树叶的晃动声,即以常见可闻的听觉形象来比喻虽属常见但却不易闻到的听觉形象。

风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人通过风作用的表现(5)

第四句,写当一阵微风吹过松阀小径时,夜色愈加显得凄凉清幽。这里,既是继续状写风的踪迹与作用,又是抒发诗人的主观感受,即不仅咏物而且抒怀。这是比一般纯粹的咏物诗胜过一筹的地方。读者透过这松间的幽径和清冷的夜色,可以感受到诗人那淡淡的孤独愁苦之情。这也许是诗人触景伤情,感叹自己寄寓他乡的生活,同行止无定的风儿有某种相似之处的缘故吧。

风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人通过风作用的表现(6)

夜色

由于风在通常情况下是一种有声无形的自然现象,所以诗人就借助风所引发的嗅觉上与听觉上的可感性,来状写风的客观存在。而且在表述它的可感性方面,其手法也是富于变化的。比如,第一句用的是赋法,第二、三两句用的是比法,第四句则是具体描摹一种综合的感觉,即咏物与抒情融为一体,兼而有之。所以清人赵世杰称誉薛涛是“画风手”,并非溢美之词。

本文乃作者项瑛琭说娱乐独家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