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
第一,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这种情况下,事物内部正在进行着量的变化,事物本身表现为相对静止的状态;
第二,矛盾的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互相转化。
因为一定的条件矛盾的双方正在转化为对方所处地位的过程中,此时事物本身明显的表现出变动,即显著的变动的状态。
同一性、统一性、一致性,互相渗透、互相贯通、互相依赖(或依存)、互相联结或互相合作,这些不同的名词都是一个意思,说的是如下的两种情形:第一、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每一种矛盾的两方面,各以和它对立着的方面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双方共同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第二、矛盾着的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各向着其相反的方面转化,这些就是所谓同一性。
同一性的前提:一定条件。
矛盾的相互转化是现实的、具体的。童话/神话中的变化是主观幻想的变化,是幻想的同一性,不是具体的同一性。
所谓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的同一性,就是说,我们所说的矛盾乃是现实的矛盾,具体的矛盾,而矛盾的互相转化也是现实的、具体的。
因“一定条件”这个前提,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什么是矛盾的斗争性
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的双方相互对立、相互排斥,体现出矛盾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
列宁说:对立的统一(一致、统一、均势),是有条件的、一时的、暂存的、相对的。互相排斥的对立的斗争则是绝对的,正如发展、运动是绝对的一样。
列宁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
一切过程都有始有终,一切过程都转化为他们的对立物,一切过程的常住性是相对的,但是一种过程转化为他种过程的这种变动性则是绝对的。
事物总是由相对的静止状态,转化为显著的变动的状态。矛盾的斗争性贯穿于两种状态之中,并且经过第二种状态而达到矛盾的解决。
所以说,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是绝对的。
矛盾的斗争性同样形象地“无处不在、无处不有”。
关于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
从矛盾斗争性的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倾向来看,不能片面地将斗争等同于对抗。
对抗是矛盾斗争的一种形式。而不是矛盾斗争的一切形式。
…但是我们必须具体的研究各种矛盾斗争的情况,不应当将上面所说的公式不适当地套在一切事物的身上。
矛盾和斗争是普遍的、绝对的,但是解决矛盾的方法,其斗争的形式,则因矛盾的性质不同而不相同。
有些矛盾具有公开的对抗性,有些矛盾则不是这样。根据事物的具体发展,有些矛盾是由原来还非对抗性的,而发展成为对抗性的;有些矛盾则由原来是对抗性的,而发展成为非对抗性的。
毛主席在谈到共产党内正确思想和错误思想的矛盾时指出:过火的斗争显然是不适当的。但是如果犯错误的人坚持错误,并扩大下去,这种矛盾也就存在着发展成为对抗性的东西的可能性。
毛主席同时还列举了经济上城市和乡村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里不同的对抗和非对抗形式。
在看待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时,我们要站在时间、空间、地点和过程的基础上,既要看清矛盾中的非对抗性可能向对抗性发展的情形,又要看清对抗性可能向非对抗性转变的情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