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乐寒山僧踪水月镜(尚谷手卷澄怀观道)(1)

尚谷澄怀观道手卷

一年前,同学的朋友诚心向我订山水手卷,没有其它特别的要求。

多半年过去了,还没有动笔。朋友要付订金。第二天就到账。我很感动,思考了一周。然后决定在绢上,变临古画。

绢画不好画,要心静。所以初步想好了画卷的名称:澄怀观道。取“静以求之”的意思。心静了、虚了,感受力明锐,才可能究物之微妙。另外,取“澄怀观道,卧以游之”。希望观者,足不出户,展开画卷,就游情在林泉山水之间,涤去世间尘劳。

禅乐寒山僧踪水月镜(尚谷手卷澄怀观道)(2)

澄怀观道

变临古画,首先要意在笔先。然后借鉴相似的临本,最终完成自己心目中的那幅画。由于六年前通临了《江山秋色》,最打动我的是山巅的云海。先后参考了几幅宋画小品。画好了第一幅《春山远眺》。

禅乐寒山僧踪水月镜(尚谷手卷澄怀观道)(3)

春山远眺

喜欢听古琴曲《平沙落雁》,所以我对《江山秋色》中的平沙落雁,一直念念不忘。当时要在画的显著位置,画一群很小的大雁。我一直不敢动笔,是在三年之间,不断静心,水平提高后,聚精会神,在放大镜下,才添上去的。后来也想创作一幅类似的小品。想过好几次,都没有开始。

这次按照原画沙洲的形状,参考了几幅古画,以柳树为背景,就有了现在的样子。初步完成后,把画板靠在墙上,反复看,思考。后来,不断渲染出淡远的意境。

禅乐寒山僧踪水月镜(尚谷手卷澄怀观道)(4)

平沙落雁

再就是想画松树。松树很见功夫,要画出松树卓尔不群的特质不容易。思考了几天,没有面面俱到的周全,就不敢动笔。想起今年初,把几年前画不下去的画完成了。心里很高兴。其中的一幅上只画了两棵树,太大了,顶天立地,不容易构图。后来借鉴了一幅宋画小品。完成后,很满意。

想起了这样的经验,轻松了许多。心里有了初步的意境,就大胆落墨画松树,然后逐步生发。

这幅画,我学会了生发。刚开始学画时,有好几位老师都讲到“生发”,那时就是不明白怎样才能生发。现在终于会了!会生发,是创作的开始。

禅乐寒山僧踪水月镜(尚谷手卷澄怀观道)(5)

一叶扁舟

画的每一幅画,都不计成本,认真画好。“此未终,彼未起”。兰强老师常常这样告诫我们。所以心里没有着急。

这次,画手卷里每一幅画时,常提醒自己:画要有所值,要对得起订画人的信任。所以尽量画一些不同类型、难度大的作品。

画到冬天的柏树时,就想到曾临过的一幅古画,当时想创新、变化,最终没成。这次在画面的右边,画了水、渔船、芦苇荡和远山,把画面层层推远。在其上方,有一行行大雁飞过。画面有了生机,映出更加寒冷的意境。

禅乐寒山僧踪水月镜(尚谷手卷澄怀观道)(6)

衡门之下

在宋画小品中看到一幅《秋堂客话》:两个人物特别传神,深秋漫山红遍,与多年不见的朋友在客堂深谈,不知不觉一天就过去了。傍晚时分,朋友点上灯烛后,屈手一算,三十多年没见了。时光荏苒!都到了人生的秋天,感慨万千……

身临其境,自然就想到铺小桥,画了中景的山石,展开远处的河岸,画面顿时开阔了。

禅乐寒山僧踪水月镜(尚谷手卷澄怀观道)(7)

寤寐交挥

这一幅中想画一片竹林,很费功夫,画的不好,就会乱。脑海里浮出了几幅宋画的场景:幽篁茂密、清凉适意。对着大片荷塘,田田莲叶,菡萏初放……

荷花让人遐想,特别是消夏的人,对着荷塘,清风徐来……会冒出一些佳句,十分惬意。

禅乐寒山僧踪水月镜(尚谷手卷澄怀观道)(8)

竹深留客处

是在几年前听老师弹古琴曲《双鹤听泉》,当时就想画成山水画,一直没有构思成熟。后来看到沈铨的《双鹤听泉》,那是一幅花鸟画,暂时借鉴不上。

这次愿望很强烈:在苍翠的松崖边,瀑布飞泻。两只仙鹤在浓密的草地上悠然自得。

……去年在梦中和一只仙鹤对话。

我问:“一天吃几斤鱼?”

“两斤。”

刚想到以后每天要去菜市场给仙鹤买鱼。

这时,仙鹤善解人意地说:“吃草也可以。”

……

想到这儿,我特意把地面上的草添得浓密些。

禅乐寒山僧踪水月镜(尚谷手卷澄怀观道)(9)

双鹤听泉

初春,垂柳将要发芽却还没有芽尖的时候,近看没有颜色,远看一团绿云。就是“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感觉。那时红杏含苞待放。初春,那生机勃勃的感受很美好。就把记忆中的感受画了下来。

一条条柳枝很难画。很少看到古画中有将要发芽的垂柳。要是画好了,很见功夫。所以,就挑战了一下自己。

禅乐寒山僧踪水月镜(尚谷手卷澄怀观道)(10)

卉木再荣

爱人说:“不能总画茅屋,需要有一幅亭台楼阁。站在上面,会令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

去年在铁山写生,山頂上有回廊、亭子。在返回的途中,夕阳映着山巅。真想画下来。后来看到马远的一幅画,太完美了。就是当时景色的精炼。

亭台楼阁,以前画过不少。心静、心稳,就可以画好。画到长线条时,线条由直变曲,笔锋由顺笔变成逆笔。中间没有停顿,一气呵成。这次感觉手上有了功夫。体会到“如锥画沙”,“积点成线”。这是意外的收获。

点远树时,清楚笔尖墨色的浓淡,知道画面的疏密,一层层,一遍遍,清楚地点,绝不含糊。最后很明白地把远树再罩染模糊,这样茂密葱茏的意境就出来了。

禅乐寒山僧踪水月镜(尚谷手卷澄怀观道)(11)

山涤餘霭

在作画的过程中,就留有落款的位置。喜欢陶渊明的田园诗,那样自然、淳朴。

有些画,画之前就想好名字了。比如:《平沙落雁》,《双鹤听泉》。

原定为《春山远眺》这一幅,在落款前,又读陶诗,发现能点睛。于是就提为《凤隐于林,幽人在丘》。

“衡门卧雪”,太直白了。换成“衡门之下,有琴有书。岂无他好,乐是幽居。”精神追求一下子就彰显出来。

落款前,先认真练字。在纸上把要写的内容反复练到纯熟。写好后,贴在画上看效果,再调整。然后在画上写。第一次发现,在绢上写字的感觉很舒服。绢的质地细腻,纤毫毕现。

禅乐寒山僧踪水月镜(尚谷手卷澄怀观道)(12)

双鹤听泉(局部)

从构思、绘画、点景的小鸟,到画名的选择,一处也不含糊。燕子是在绢上反复练习后,画上去的。落雁、仙鹤,也是在绢上先练习了很多遍到手熟。

我心里充满了感激:订画的朋友很明白,对画卷没有太多的要求。让我能够自由自在地发挥。画每一幅,都很有动力!

禅乐寒山僧踪水月镜(尚谷手卷澄怀观道)(13)

澄怀观道

画卷是由裱画技术很高的西安怡君堂主薛老板亲自手工装裱。绢画,在装裱以后,容易少色。薛师傅经验丰富,细心刷了胶矾水,然后通过蒸,来固定颜色。完成后,画面光鲜如初。画卷古香古色。

(完)


尚 谷 (原名 尚洁珺) 陕西 武功人 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师从李玉田老师、兰强老师。1993年7月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东校区)。2007年9月至2011年12月 在西安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学习中国画。

人生座右铭: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