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会权衡利弊的人(做人会权衡最重要)(1)

壹.人生本是无常水

同事S因为家人病故导致过度悲伤已经快两周没上班了,出于关心,前不久我们去他家看望他。

敲开门,看到了S勉强挤出的微笑,门一打开,地上四处摆放的大小东西似乎预示着主人虽然走了,但记忆仍旧以人们看得到的形式保存下来。

S的父亲走的很匆忙,匆忙到来不及告别。

痛苦和悲伤,像是那种后劲很足的酒,一口下去只有微微灼意,多喝几杯似乎并无大碍。

过不了多时,那种晕晕乎乎的感觉便如同洪峰赤潮一般席卷而来,容不得半点犹豫,你的思绪便被瞬间吞没,任由侵袭。

我经历过失去亲人的痛苦,我懂。

C为我倒了一杯红茶,我们相视而坐,我静静的听她讲述那个男人的一生,客厅内隐隐传出的“滴答”声响仿佛时光流逝的脚步,缓缓而来,却匆匆而去。

谈到深情处,泪光遮眼芒。

话说简短,叙意悠长,一杯红茶已经见了底,C问我是不是觉得自己很脆弱。

我说不是你脆弱,而是现实太残酷。

后来我顿了顿,又补充说道,其实也不是现实太残酷,而是时间太匆忙,没有给你和现实磨合的机会。

我跟C说,人生就是在失去中成长,但是这种成长并不值得庆祝,因为我们会越来越孤单,越来越变得难以解释,越来越会感到自己的独执和寂苦是一种万劫不复的现状。

C笑了,说听你这么一说,你比我还悲观啊。

我说没错,向来如此。

但是我的悲观并不是那种因为某种事情的发展而突然爆发出来,我的悲观是对现实的正确看待,我本身是一个积极的人,不厌世俗,不反夸迷,对于世间的种种不公并不会反对,但是有我有反抗的办法。

我告诉C,这种反抗,就是好好活下去。

只会权衡利弊的人(做人会权衡最重要)(2)

贰.顺势而为便成渠

人生就像是那些你不得不点击同意的服务条款,既然活着,你看的再多再详细,不点同意你过不下去,就算你心有不甘,你反抗你叫屈,但你要想继续,就不得不点击同意。

我这个比喻可能会被杠精挑出不少刺出来,但明事理的人一眼就会明白我在说什么:在生活面前,妥协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不妥协也并非是死路一条,关键在于你不妥协能改变什么,你妥协了能得到什么。

我见过改变规则的人,我也见过利用规则改变自己的人,更见过嘴上“不依不饶”但是行动上无限妥协的人。

顺势的势,并非一种妥协,而是借势而行:

是改变还是利用,借势而行的结果就是你站在了时代的肩膀上,眺望你难以想象的远方。

没有谁规定了你这辈子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你要屈服谁,亦或是征服谁。

你行走在属于你生命的音律之外,你跟随的节拍,是你生活的步调。

人,要跳要舞,不得停歇,这不是说鼓励你要珍惜生命不要浪费时间,而是你的存在,就是证明了你不断选择的结果。

有人坚持锻炼,认真塑身,日复一日,半年之后一副好身材横空出世,有人羡慕有人嫉妒,大家都说你真厉害。

你告诉大家,你其实没什么了不起,只是愿意为了改变,吃了点苦头而已。

你放下了欲望,坚持了选择,你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顺势而为的你,顺的是自己的意志,为的是自己的想法。

这不简单,而且,这只是一个开始。

只会权衡利弊的人(做人会权衡最重要)(3)

叁.当你不会选的时候

当你不知道该选什么的时候,不要选你怕的那个答案,要选你不怕的那个答案。

输得起,才能有本事去赢。

那怎么做才能让自己输得起呢?

答案也是三个字:看得开。

很多人执着于胜负,胜了有面子,输了丢人现眼。

也有些人把成败看作是与他人博弈的筹码,强者恒强,弱者别说话。

因此人们容易执着于胜,而惧怕失败,担心被比下去。

看得开,不是看破胜败,而是看懂生死。

人这辈子,很多事情是避不开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生老病死。

从你进入社会打拼,过度到即将退休的年龄,除了工作狂和那些特别成功的人物之外,前前后后算个三十年,不亏不赚。

这三十年里你可以倾尽所能做你认为对的事,做你认为对你未来特别重要的事,你做的这些事都是为了成功。

但是别忘了,疾病,天灾,不可抗拒因素一直会影响着你。

在这里我并不是要让大家去害怕这些事,而是希望大家明白一个道理,你需要敬畏这些你无法控制的状况。

看得开的前提,就是知道人这辈子尽力而为,而后的定数自有其道。

坚持还是放下,都是在看得开这个过程中,反复提炼,反复考究,而后用最恰当的方法,去印证你付出的努力究竟有何效果。

然后呢?等待,并期待着,这就够了。

很多读者朋友都知道,我身体不好,以前得过重疾,我在经历过病痛打击之后才发现,人这辈子到最后一刻,没什么痛苦,安安心心的走,就是幸福。

有多少人因为早年的积怨让自己患上严重的疾病,最后在折磨中沆然离世?

又有多少人在不甘中过了一生,到最后拿不起也放不下,成了一具没有希望的空壳?

看得开这三个字,并不是这篇文章的核心,但却是贯穿一个人生老病死,历经起伏盛衰之后的感悟。

人本身,并不复杂,

复杂的,只是人心。

只会权衡利弊的人(做人会权衡最重要)(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