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根据著名作家、编剧周梅森小说《人民的名义》改编的同名电视剧播出,这部描写中国政治和官场生态的反腐力剧因其“太过真实”被观众大呼过瘾,曾掀起一小波反腐题材影视作品热潮。

而同样出自周梅森之手,于近日完播的反腐剧《突围》(又名《人民的财产》)却高开低走,豆瓣评分5.3。究其原因,与其剧情拖沓、人物设定等不无关系。由此看出,反腐作品拍好不容易,写好也不容易,尺度把握很关键。既要直面黑暗不能隔靴搔痒,又要人物立得住让人信服。

反腐经典书单(肖仁福历时五年写就)(1)

相比之下,团结出版社于近期出版的反腐小说《阳光之下》无论从内容的取材还是人物情节的设置都比较接地气。该书作者肖仁福坦言,“只因腐败现象时有发生,我曾产生过疑虑,担心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直到因创作《阳光之下》的需要,走进纪检部门,与纪检人零距离接触,还深入留置点见证反腐真实过程,至此对党和人民的崇高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

湖南省纪委监委主导

作家体验纪检干部工作和生活

2017年,中央着手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正风反腐工作进入崭新阶段。在湖南省纪委监委和长沙市纪委监委主导下,党员作家肖仁福深入反腐败斗争一线,接触留置对象,体验纪检干部工作和生活,且查阅大量案卷,在此基础上写出初稿,又经相关领导和一线办案人员反复审阅,几度修改,终成正式书稿,交由团结出版社出版发行。

该书以纪检监察机关案件线索侦办为脉络,从多视角和多层面,塑造了俞波涛、奚连江等纪检干部群像,全角展示了纪检监察机关肃贪反腐的全新实践和纪检监察干部的崭新风貌,同时刻画了曹寄青等腐败分子蜕化变质的心历路程和复杂多面人格。故事跌宕起伏,情节引人入胜,细节真实可信,从而以小见大,歌颂了真善美,鞭鞑了假恶丑,是十八大以来尤其是监察体制改革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和我党刀刃向内铁腕反腐的生动的文学表达,令人耳目一新。

《人民文学》杂志主编施战军曾提出,反腐题材写作,不仅仅是直面社会,更多还要指向人类的处境、人类的未来,这才是真正优秀的文学作品。

反腐经典书单(肖仁福历时五年写就)(2)

由肖仁福创作的这部小说《阳光之下》在涉及“反腐”、触及“官场”之余,同时做到了自出机杼。肖仁福认为,党组织如同生物肌体,不可能不受病毒和病菌侵蚀,纪检监察机关正是党组织肌体里的免疫细胞,随时察觉和发现腐败行为,进行不懈斗争,毫不留情将腐败分子清除出党,确保组织的纯洁性。这正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注重自我革命,不断清除自身病毒和病菌,以正义的力量战胜贪腐,以党性的光芒驱散黑暗。

名家力荐

“教科书式”反腐小说力作

反腐小说不容易写好,除了题材敏感、雷区多外,还有一点是因为它纪实色彩浓,稍有偏重就削弱了小说的艺术性。而《阳光之下》这部小说写“反腐”又不限于“反腐”,写“官场”又超越了“官场”,使作品具有更丰富的社会内容和人生内涵。

这部为纪检干部立传的反腐小说,以纪委监委一线审查调查人员为主角,通过对他们与腐败官员较量过程的逼真描写,展现纪检监察人的忠诚、担当、英勇和智慧。该书一经上市就收获诸多好评,入选中华读书报11月推荐榜,并得到众多名家认可。

反腐经典书单(肖仁福历时五年写就)(3)

《阳光之下》读者见面会

著名作家、湖南省作协主席王跃文表示:“从机关小说的政事人情,到历史小说的权谋角力,再到重大现实题材小说的波诡云谲,肖仁福近年的创作愈发走向多元、深邃与辽阔。《阳光之下》既为读者呈现出一幅腐败与反腐败的宏大叙事彩图,某种程度上也为广大创作者拓开了一片宽广的现实空间。”

著名作家、湖南省作协副主席、中南大学文学教授阎真认为:“向黑暗投射一抹光亮,为神秘揭开一层面纱,肖仁福新作《阳光之下》从反腐人的角度,透视和解剖腐败现象,是对十八大以来反腐全新现状的全景式文学表达,是一部难得的‘教科书式’的反腐败小说力作!”

人物丰盈立体

突破“脸谱化”设计

但凡称之为“好”的小说,在获取生活素材和塑造人物上,多少都会有新的视野、新的角度或新的手法。不过大多数作家在这一方面还陈陈相因,少有突破。尤其是在流行于网络的类型小说写作中,内容同质化、艺术粗放化的倾向更为严重。

《阳光之下》除了在内容取材上深入反腐败斗争一线,在人物设计与情节构思上,也作出了新的探索,力求写出丰富而可信的正面人物,真实展现人性的变化特点。

主人公俞波涛,工作和晋级受挫,会灰心丧气,准备放弃原来的追求,后在亲情和组织感召下,翻然觉悟,重回正轨。与大学初恋同学相遇,也怦然动心,却能抗拒诱惑,没有背叛妻子,越雷池一步。在与留置审查对象斗智斗勇过程中,也有疑惑和犹豫,但还是坚持原则,没有退缩。

反腐经典书单(肖仁福历时五年写就)(4)

《阳光之下》作者肖仁福与读者合影留念。

其他如奚连江等正面人物,也尽量避免简单化处理,纪检监察人群像因而显得丰满立体。还有众多女性人物,包括女干部、女医生、女商人以及处于社会底层渴望寻找上升通道的各色女性,也写出了她们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诗经》有言,靡不有初,鲜克为终。现实里的每一个出事官员,并非出道就是坏人,往往是随着职务提升,权力增大,变得不知天高地厚,最后走向党和人民的反面。书中的落马官员也非天生的坏人,也曾有理想有抱负有作为,只是随着地位的提升,手中权力的加大,忘记初心使命,拜权拜金,甘受围猎,直至进入留置室,在组织教育和帮助下,脱胎换骨,重新做人。

《阳光之下》的主要人物曹寄青,敢闯敢干,贡献越来越大,政治地位越来越高,渐渐膨胀起来,一边捞好处,一边寻求靠山,以期爬到更高位置。如此一来,不能自持,犯下大错。另一个人物周俊才是个实干型官员,因政绩观出现偏差,一味强求地方经济效益,忽视人民群众诉求,被唯利是图的开发商及其背后势力所左右,惹下群体事件,差点酿成大祸。

社会反响热烈

“中国机关小说第一人”

由于取材于湖南当地纪检反腐素材,该书一经出版,就在湖南引起了不小轰动,先后举办了两场新书分享活动。一是由邵阳市新华书店主办的“向黑暗投射一抹光亮,为神秘揭开一层面纱”——肖仁福《阳光之下》新书见面会;二是由大祥区纪委监委与新华书店联合开展的《阳光之下》读书会。

之所以能获得如此高的关注,与作者的影响力密不可分。作为一名湖南籍作家,本书作者肖仁福,20世纪80年代初做过中学教师,后一直在党政部门工作,业余从事文学创作和历史文化研究,出版长篇小说《官运》《位置》《心腹》《仕途》和历史小说《大汉辅国:霍光传》《苏东坡传》等十多部,以及小说集和随笔集三十多种,被读者誉为“中国机关小说第一人”。

谈及本书的创作心得,肖仁福表示,“《阳光之下》的主人公叫俞波涛,古字‘俞’是只独木舟。人生如舟,航行波涛之上,需要修心正身,沉得住气,方可自渡。自渡然后渡人,每个党员干部都是一只小舟,千万只小舟扎在一起,即可成为巨舟,载上亿万人民,渡往共产主义彼岸。”

反腐经典书单(肖仁福历时五年写就)(5)

肖仁福为读者签售新书《阳光之下》

“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非常能够感同身受,也深感使命在心、重任在肩,要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饱满的精神、更加充足的干劲,积极投身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在《阳光之下》读书会上,一名纪检监察干部如是说。

读者闫小军评价:“《阳光之下》虽然描写的人物众多,从副国级到普通干部,从官员到商人,从医生到艺术家,从既得利益集团到底层群众,各色人物粉墨登场,但各具特色,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作者人情炼达,知识面广,能驾轻就熟运用历史、官场和市井文化,典故、俗语、民谚信手拈来,颇符合人物身份特征。一些惟妙惟肖的议论借小说人物之口道出来,增加了作品色彩,读来颇有意趣。”

美国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在《如果我不曾见过太阳》中写道:“我本可以忍受黑暗,如果我不曾见过太阳,然而阳光已使我的荒凉成为更新的荒凉。”

正如本书封面语所言,“贪腐如同黑色的蝙蝠,在黑暗里翩翩起舞;正义则如灿烂的鲜花,在阳光之下绚然绽放”。希望这部小说也能像阳光一样,照亮每一处黑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