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老师,今天又是您值班啊?”,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无死角抵御病毒?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无死角抵御病毒(就能让病毒少找)

无死角抵御病毒

“刘老师,今天又是您值班啊?”

“是啊,社区工作人员太辛苦了,我过来帮帮忙。”

鲜艳的党旗迎风飘扬,卡口集装箱一侧的红色“防疫墙”上,防疫要求一目了然……昨日上午11点,在江北新区葛塘街道中山社区防疫登记站,扬子石化退休工人刘憬头戴小红帽,身穿红马甲,在耀眼的阳光下,与她身后的红色背景融为一体。

“虽然设卡给大家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不便,但是我告诉他们,病毒来了更加麻烦,我们不怕麻烦,就能让病毒少找‘麻烦’,大家也都很理解,配合我们的工作。”刘憬说。

这样的卡口在葛塘街道共有71处。白天的卡口烈日难当,到了晚上,蚊虫又成了困扰值守人员的另一个问题。了解到这些情况后,街道购买了风油精、花露水等防蚊用品发放至各卡口。考虑到很多一线人员在前三轮的核酸检测中,由于讲话过多嗓子不舒服的情况,街道还专门配发了清热药品和饮品。

“像我从早上8点来,到下午5点回去,中午还能回家休息一会儿。”刘憬介绍,社区根据卡口实际情况,合理调配力量,及时轮换身体不适的一线人员,安排长时间超负荷工作的一线人员强制休息,避免将“防疫战”打成“疲劳战”。

防疫关键时刻,街道以人性化的关爱帮扶行动,努力降低一线“战士”的“压力系数”、提升居民的“幸福指数”。

“一线人员是最辛苦的,除了医护人员,还有本地大量的网格员、社工、志愿者,他们不畏困难,帮我们做了核酸采样、入户排查和重点人员关爱等方面的工作,街道对他们也提供生理和心理上的关心。”葛塘街道办事处主任吕岑说,除了针对一线工作者,街道还关注重点人员及特殊群体,为不同群体采取人性化的关爱帮扶行动,营造出平安和谐的防疫环境。

今年6月,居民宋兵迁入了位于葛塘街道的新家,“我7月13号出差途经了禄口机场,因为刚搬过来,很多东西没有配齐,23日转为黄码后,社区通知我要居家隔离,当时,我心里很忐忑。”

让宋兵没想到的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他与社区网格员杨芝东迅速熟络了起来,连日来,杨芝东更成了他的“专属管家”。7月27日上午10点,杨芝东收到宋兵发来的微信,由于他贪凉开空调,导致痛风突然发作。收到信息后,杨芝东立即处理好手上的工作,赶去药店自费购买了宋兵所需的几盒秋水仙碱片上门。

为更好服务居家隔离的群众,街道采取“五包一”模式,即街道干部、网格员、医生、警察、物业负责人5个人结成一组,除了要负责居家隔离人员的日常生活,还要负责医疗健康指导、心理疏导服务和关怀关爱等工作。

“像这次,宋兵有了突发情况需要我及时上门,他会感到不好意思,认为麻烦到我了,我自己不觉得麻烦,服务好他们就是我的工作,让他们的日常生活尽量舒适便捷是我应该做的。”杨芝东说。

今年68岁的郑德金独自居住在长城村,身患二级残疾。当被问及疫情期间有没有什么不方便的地方时,他肯定地表示,没有!“比如我菜需要浇,地需要锄,或者药吃完需要买了,村里组里的志愿者都会上门,所以我没什么好担心的。”老爷子乐呵呵地说。

通讯员 吴婷 南报融媒体记者 夏思宇

来源: 南京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