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于元

作者简介:

于元 笔名,草根,中学教师,毕业于曲阜师范学院(今曲阜师大)中文系本科。从教一生,曾任中学教导主任,高级教师。现为青岛市作家协会会员,青岛当代文学研究会会员。

著有散文诗集《曙光》,正式出版。近年,许多抒情散文、诗歌、随笔和征文,在报刊、网络公众号上刊登。

风云急雨中,我神州“山河一片红”!雀跃欢呼里,我的校园,匆匆赶时,拾起当年磅礴八方的京剧《红灯记》。

最烂校园风景 这盏红灯千载高举吧(1)

故事取材于电影《自有后来人》,后又改编成小人书连环画,交响曲等。这是一支讴歌抗日时期,中国万众与日寇不屈不挠斗争的颂歌,一首民族史诗!

千载难逢,校园中,红旗下长大的青年后生,多想扛起前辈手擎的猎猎红旗,举着他们与倭寇血战沙场的红灯,传承我大中华民族的铮铮风骨,于是,我同仁们磋商、掂量,凭我侪的心红志坚,凭我园师生高强的智慧,可否也演几场京剧《红灯记》?一表我们这所高中雄厚的人文势头,让阳春白雪,高雅不可及的京剧神韵、唱腔,在师生中,初露锋芒!

夜灯下,教研组通明如昼,几位热心京剧文艺的同事、爱生,在遴选《红灯记》中的人物了!

先选角色的台柱子,这是《红灯记》主场中戏份最多的角儿,演的是他(她),唱的是他(她),感染、陶冶观众心灵冷暖、戚苦、哀怨的革命人,更是他(她)!

那位“老荣城”先生,身形魁伟,神容傲岸,且炯目烁亮,生气蓬勃,他担纲李玉和,是天定的角色!他曾原装素颜上场,几段戏曲,不是赢得掌声连连吗?他清唱的京剧《打虎上山》,不是一次次谢幕,方得下场吗?据说,他是戏曲世家,和农村夫人联袂演出,村妇、野老谁人不夸啊!李玉和,就是他!

李奶奶,校园熟悉的面孔,过目一圈,她,心红眼亮,屡览世故,几经风险的老妈妈!那个丰盈、亮美,又有些文水的医生,不是夭然的角色吗?!

这百载传承的红灯,从爹爹手中接过,举灯人李铁梅由谁扮演呢?明眸又扫了一圈 ……,为师者,有,可芳龄稍大了,不适宜!忽而,先生们眼下的几位校花,不是天生的吗?可也!看芳容,看气质,看风采,看唱腔!浮来想去,就选高中的学子婧吧?!她窈窕、高挑,瓜籽脸蛋,大眼忽闪,很有灵气!她多似《红灯记》里的李铁梅!几眼瞄中,就选她!

反派主角,是那个狡诈的老牌日医、特务课长鸠山!他,刁钻,狡猾,老谋深算,狠毒蛇蝎!选谁?方能全尽倭寇的毒枭之最呢?有人抿嘴笑了,我中华儿女里,可有鸠山先生吗?有了,今日赴会拜上座的他,就在眼前,非他莫属!他,五短身材,头型圆溜,平时,举止言谈,幽幽默默,噱头多多,就选他吧?!

其它陪角,磨刀人,卖梳人,粥掤喝粥人,一一选定!

戏班乐队、操琴,也选齐了;京剧服装,一箱箱借来了。

那个“清红”无二的年月,做事雷厉风行,几多共趣人,相约成行了!演出京剧《红灯记》全场的重任,就历史地降生在公园旁的那所中学师生的头上了!

光荣,时尚,锣鼓喧天,消息不胫而走,我的校园沸腾了!戏曲的高端艺术,在我校立碑了!

最烂校园风景 这盏红灯千载高举吧(2)

《大刀进行曲》,凌厉、奋壮的乐音声中,李玉和(祥瑞饰)出场了!他手提红灯,四下瞭望,警觉地巡察周边可疑的动静,他在用火眼金睛,和磨刀人接头,秘送密电码!

望着风尘中的女儿铁梅,李玉和满脸光辉,激情四射,唱出:

提篮小卖,拾煤渣,担水劈柴也靠她,里里外外一把手,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叛徒出卖,李玉和被日寇宪兵包围了,他被捕了!面对狼犬成群,饰演李玉和的祥瑞老师,浓黑的剑眉一挑,窥白了狼犬宪兵一眼,悲壮地唱出:

临行喝妈一碗酒,浑身是胆雄赳赳!鸠山设宴和我交朋友,千杯万盏会应酬!

他叮嘱女儿:

小铁梅出门卖货看气候,来往账目要记熟,困倦时,留心门户防野狗;烦闷时,等候喜鹊唱枝头!

他告诫女儿,以乐观、旷达的态度,去生活,去应酬,想方设法把密电码送达柏山游击队!

台下的观众,齐唰唰地为演员祥瑞鸣掌欢呼:演得好,唱得真,你是大家心目中的李玉和!

李奶奶,由校园职工婷婷扮演,她呀,浓眉俊眼,丰满白净,可谓亭亭玉立正当时!这是一位几经风霜凄雨的老妈妈,忠心赤胆,刚毅不凋的铁娘子!有谋略,敢担当,是当年巾帼英雄的典型代表!

她向孙女铁梅说红灯,讲家史,一幕幕悲怆的血泪场景,感染着孙女年幼的心灵,直击着革命后来人的心弦:

听罢奶奶说红灯,言语不多道理深,为什么?爹爹、表叔不怕担风险,为的是救中国,救穷人,打败鬼子兵!

我想到,做事要做这样的事,做人要做这样的人!

最烂校园风景 这盏红灯千载高举吧(3)

扮演铁梅的是我高中的一学子,她长辫甩肩,丰腴高挑的腰肢,水灵的双目,她一出场,可把她的同窗、闺蜜、乃至邻里惊呆了!她的唱腔细腻、清亮,浓情有味。她深情地凝望着奶奶,泪花腮边滾动,刚强不折地表答着自己的心迹。她真的进入了戏剧的角色中了!

此刻,观众席上,一片寂静,台上,悲壮地涌泪;台下,众人潸然心动!

那个年月,《红灯记》最精彩的一幕是《赴宴斗鸠山》了!

鸠山,日本关东军的特务课长,他清楚地知道李玉和的来龙去脉,他曾是铁路医院的一名医生,跟铁路工人,有一面之识。

鸠山的扮演者,是校园里的家福老师,那晚,他身披日本和服登场了,白色的胶皮套罩着他的头颅,白光油亮闪烁,小巧的鬼子个儿,一脸阴森,满眼狡黠,凶光咄咄逼人。

鸠山:老朋友,你好啊!……

李玉和:鸠山先生,你好吗?!

鸠山:李玉和,常言说,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啊!

李玉和:鸠山先生,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啊!

他们反目以怼,玉和、鸠山,刀枪相向,刺刀见红啊!

观众席上,一黑汉学子,“我的两位高师呀,您把一红、一黑的俩角色推高了,入木三分!”!

另一观众,说,“咱的那个鸠山,和袁世海,不差上下啊!”。

“我真想登台,和李叔叔一起,猛揍小日本一顿!”。

李玉和斗倒贼鸠山,搞得鸠山青筋道道,暴跳如雷……

狱警传,似狼嚎,我迈步出监……

悲壮凌霄的唱腔,浓缩出我中华儿女,浴血奋斗的酷烈,戏剧的高潮,是《刑场斗争》,国际歌豪迈声中,李玉和伴他的母亲要赴难了!他要和女儿诀別了!

他气宇轩昂,抬眼远望,革命的红旗高举起,松柏青青挺立!他笑容光灿,信念铁坚:

待到百花吐艳,新中国,如朝阳,光照人间!

到那时,全中国,红旗插遍!

李玉和牺牲了,李奶奶牺牲了,红旗下,李铁梅和众乡亲一起,挑起革命的千斤重担!

出演《红灯记》,也有不少小人物,他们在全剧中,跑龙套,却也永远活在观众、校园师生心目中!……

扮演磨刀人的“猎猎”老师,他呀,头戴当年盛行的带耳小毡帽,扛着磨刀道具,走小巷,过短桥,风雪奔忙,短歌浩浩中,他长嗓呼喊:

我吆喝一声,炝刀磨剪子来!……他为英雄李玉和的密电码,安全送抵柏山游击队,立下汗马功劳!这位磨刀人,形影纵贯全剧,给观众印象是,几近和李玉和同列!他炯目圆亮,身型胖硕,特别是字正腔圆的唱腔,给观众留下难忘、特殊的印象!猎猎先生,数学教得漂亮有韵,曾赢得不少赞誉!他为师谦和,厚道,我在举笔为他画像时,抬头望远,深深地怀念他!

在我亲睹《红灯记》诞生之时,不能不铭记剧中粥棚喝粥人!他们之中,有教学大纳,一位江浙人老李;还有教生物的、风趣、风情多多,备受尊崇的马君先生!是他们这族小角色,构成日寇侵华时的中国社会背影!

我是剧中跑龙套的喝粥人,和穷朋友一伙,蹲在粥棚里吃稀喝粥,我怨声载道:这粥什么味啊?都发霉了!

那晚,我从部队演出归来,顶着一身舞台行头,毡帽,布衫,满脸油彩呢,回到家,我和出生九个月的小儿邂逅了!我两手扯着他的小脚牙,亲他,逗他,孩儿惊异地朝我咯咯笑起来,这老爹是从哪儿回来的?……

再举灯,切切不可遗忘在京都、在东瀛、在富士山下,在靖国神社门前,鸠山先生笑影里的阴魂,仍未匿迹、消散,枭鸟在子夜中,凄厉哀鸣……

举红灯,擎紅旗,千载无尽头啊!

于 元 写在静思回念中

2O22年2月27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