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书法教材还是一些书法老师,在刚开始教学生写毛笔字的时候,都会提到一个概念,叫做“永字八法”,这个永字八法究竟是哪八法?为什么初学书法要先练永字八法?真的是练好了永字八法就足够了么?今天整理的这篇文章主要讲的就是永字八法以及启功先生关于永字八法的一些看法。

永字八法是古人以永字为例,概括地阐述楷书八种基本点画用笔要点的方法。关于它的来像,历来说法不一,大约是在楷书盛行的隋唐之际,书家为指导初学者习书,便取被誉为“天下法书第一”的王羲之《兰亭序》的第一个字“永”为例,总结出一套欲以简驭繁、“以开字中眼目”的教学方法。在永字八法中,点叫作侧、横叫作勒、竖叫作弩、竖勾叫作趣、挑叫作策、竖撇叫作掠、横撇叫作啄、捺叫作碟(见下图)。点画的命名虽然很奇特,但寻其字义,皆暗含比喻,说明该点画应如何写才能得其骨力、神韵。下面我们顺次试作简要的说明。

永字书写技巧和讲解(书写永字八法)(1)

因此,八法作者的意图,是想通过一个字的剖析来说明基本点画的写法及其组合(即零件的制作与安装,零件作成什么样子必须服从安装的需要),使初学者能举一反三,掌握楷书(其实也包括行书)基本点画的用笔和间架结构的一般要求。

正因如此,永字八法行世之后,受到历代不少书家的推崇,有的甚至推崇得过了头。比如说王羲之“攻书多载,十五年偏攻永字,以其备八法之势,能通一切字也”。(《翰林禁经》引李阳冰语)我们今天对永字八法及前人对它的评价都应有所分析,不可迷信盲从。

倘若真以为永字八法“能通一切字”,也用十五年的时间去“偏攻永字”,别的字都不写,那结果恐怕是非但当不成“书圣”,连“书奴”也是作不成的。总之,永字八法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楷书的点画用笔与间架结构存在着辩证关系的道理,对练习用笔和结字有一定的启发作用,但它绝没有包括书法的全部内容和技巧。我们既不可否定它,也不必把它当作学书的“法宝”。

“永字八法”的这个“永”字,笔画并不多,大家看一看,实际上只有点、横、竖、钩、挑、长撇、短撇、捺。我们按现在的点画来说,它总共是五画,而五画当中包涵了八个法则。

因此,“永”字没有重复的地方,统共就这么几个过程(笔画),就有这么几个法则,象这样的字例并不那么多见。虽然它没有概括所有的笔法——但是我们可以说任何一个字都不可能概括所有的笔法,不可能——象“永”字这么简单几个的点画,就能包括这么多的法则在里面,已经是很难找到再能和它类比的字了。

所以说,学习“永字八法”,第一不像启功先生说的那样,是从王羲之的《兰亭序》开始的,不是。是在后汉就早已有之的了。崔子玉,一直到“钟王”,钟、王也是在后汉年间,(钟繇是)三国曹操手下的一位尉官。因此,到了王羲之这里,已是一百多年的事情了。因为王羲之写这个《兰亭序》是在公元353年,这中间隔了一百多年的时间。所以说,启功先生的这个说法是不准的。

综上,大家应该能够明白为什么永字八法这个概念如此风行,当然也明白了仅仅是练好永字八法是绝对不够的,在作者看来,永字八法给我们最大的启发在于,在学习书法时,尽可能地找一些有典型笔画的典型范字练习,这样可能会在较短时间内掌握一个笔画的书写技巧,从而达到快速提升的目的。

艺术来源于生活,更多交流请关注公众号:shuhua590 (还可以获取珍贵获奖作品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