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18岁的李冬梅从永州江华的一个小山村出发,独自南下打工,直到后来创立了华讯电子科技初期的华讯电子科技团队成员只有几名员工,渠道资源也寥寥可数,面对接二连三的失败,普通人早已萌生退意,李冬梅却越挫越勇,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李喜梅轮椅上的创业女人怎么了?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李喜梅轮椅上的创业女人怎么了(创业者说李冬梅)

李喜梅轮椅上的创业女人怎么了

1997年,18岁的李冬梅从永州江华的一个小山村出发,独自南下打工,直到后来创立了华讯电子科技。初期的华讯电子科技团队成员只有几名员工,渠道资源也寥寥可数,面对接二连三的失败,普通人早已萌生退意,李冬梅却越挫越勇。

用一个“诚”字书写逐梦之路

初闯广东,李冬梅不懂粤语,学历也不够高,找工作处处碰壁。最后,在朋友的帮助下,她去到一家电子厂当了生产线流水工,仅用一个月就摸清了产品的生产原理。一年后,凭着出色的表现,她晋升为车间负责人,成为技术骨干。

“一个人出发点不同,做事的方法和效果就不同。我离家打工时,就下决心将来要自己创业,让家庭经济变得宽裕,让父母看到我有所成就。”虽然并不确定自己会在哪个行业创业,但当时的李冬梅已坚定地认为无论干什么工作,只要足够的努力,精于钻研,肯定就有发展的机会。

每天下班后,李冬梅便静下心来自学电子、电器及计算机等相关知识。为了进一步拓宽视野,她同时兼任多家电子企业的市场营销工作。

经过几年的打拼,李冬梅不但精通了手机外屏的生产工艺流程,还积累了一些资金。2006年,她与姐姐李洪梅、哥哥李谋财、弟弟李谋瑞一起在广州市白云区租了一间80平方米的厂房,办起了第一家公司,主要研发、生产手机钢化膜。

从打工仔到老板,李冬梅实现华丽转身。之后,他们四兄妹又到深圳办起了第二家电子公司。

说起在外创业的艰辛,很多事情仍让李冬梅记忆犹新。2007年,到北京推销产品,途中突发高烧,孤身一人的她哭了。“要是有亲人在身边照顾该多好啊!”可是没有,李冬梅最终拖着病体,如期见到了客商,签订了订购合同。

兄妹同心,其利断金。在不到5年时间里,李冬梅兄妹创办的公司规模及主要经济指标均取得爆发式增长,成为了全国手机钢化膜行业标杆企业。公司生产的手机配件和电子产品,销售到国内20多个省、市、自治区,并在巴西、马来西亚、俄罗斯等地建起销售网点。

对于公司的跨越,李冬梅总结了一个“诚”字。“电子行业竞争激烈,但是公司自创建伊始一直没有设过专门的业务部。因为不论业务大小,只要接下的,我们就要一起努力做到最好。”

回乡打造全球最大手机钢化膜集群

乡情最是难忘。2014年,因家乡招商引资召唤,李冬梅决定回永州进行二次创业,在江华高新区投资1.2亿元,建起占地70亩的华讯电子科技公司,拟年产12000万片手机钢化膜和电脑钢化膜,年营业收入达8000万元,年利税3000万元。

当年投资,当年投产,“江华速度”让李冬梅出乎意外,欣喜不已。

2017年4月,李冬梅兄妹4人又将自己在广州的企业搬回江华高新区,建立江华明意湖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公司当年被确定为省里100个“重大产品创新项目”之一。项目总投资1.35亿元,占地100亩。公司生产的5G钢化玻璃膜、3D曲面玻璃膜等产品,90%出口销往国外。

李冬梅希望利用自己企业在手机钢化膜行业内的优势,吸引更多的行业企业到江华投资,把江华打造成全球最大的钢化膜产业链集群。

2018年,她把引资的第一个目标放在了自己的姐夫王永红身上,此时的王永红是广东一家知名电子公司的董事长。在李冬梅和姐姐李洪梅的软磨硬泡和感召下,2019年王永红所在的公司出资近2亿元,正式在江华开工建厂。

同年,李冬梅姐弟4人协助江华高新区,邀请了38家钢化膜行业企业到江华考察,了解当地的招商引资政策和营商环境,不少企业当场完成了签约合作。

“李冬梅是我们行业公认的优秀企业家,她和她的企业在行业里面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这些切切实实感染了我,让我们有信心来湖南发展。”东莞市中田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马俊成说。

李冬梅告诉记者,在江华2020年到2023年的总体规划里,就是引进50家同行、上下游企业,一起打造全球最大手机钢化膜集群基地,希望实现愿景“全球钢化膜玻璃看中国,中国钢化膜玻璃看江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