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侯超君,喜欢研究国学和历史,点击右上方“关注”,每天为你分享【国学中的那些智慧】与【个人精进】干货。

做到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行有不得反求诸己)(1)

九五书画院院长刘忠先生为文章特写的书法

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心归之。《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孟子说:“当我们爱一个人,希望他来亲附我,可他却不跟我亲近,那我不应该怪他,而是要反省,是不是我对他的仁爱还不够?当我们管理别人,希望他听话,来顺从我,可他却不听,那我不能责怪他不听话,而是要反省,是不是我的智慧还不够?还没有找到更好的方式、方法,可能其他地方做得就不够好,对方心里还不服我;当我们礼貌地对待别人,他却不理我,我应该反省自己,是不是对他的礼数还是不够?我应该更加礼敬他。不仅在爱人、治人、礼人上,而且要将这自反之心推而广之,一定要做到每件事都尽善。这样严格修身克己,一生之中视听言动、好恶取舍,无不合乎天理、合乎人心,那么,天下都敬信而归服。《诗经》上说‘人如果能时刻想着一言一行都合乎天理,那么天心佑助,自然多福’。”

王阳明的一位弟子曾经经常动气指责他人,他就警告弟子:“做学问,要反思自己,反求诸己,如果一味去指责别人,只看到别人的不是,看不见自己的毛病。如果能反省自己,便看到自己很多不到位的地方,自己改进还顾不过来,哪里顾得上指责别人,哪有时间去帮他改正呢?舜能感化他的弟弟象(象是舜的后妈生的儿子,曾经和他母亲、父亲一起谋杀舜),关键在于他不去理会象的不是。如果舜要去规正象,那他就会看到象的很多不是,怎么感化得了他呢?”

这就是儒家仁义的修炼心法。具体怎么落地呢?举几个例子。

对家人。看到父母责怪小孩不如别人家小孩,不是立刻指正他们的教育方法不好,而是想想是不是自己没有引导好小孩,导致他身上还有诸多坏毛病;看到另一伴只顾忙自己的事,不愿意陪伴小孩,不是立刻要求他放下手机去带娃,而是自己马上主动去带娃;看到小孩不尊敬爷爷奶奶时,不是大吼大叫着要求他尊重,而是想想是不是自己就没有做好榜样,平时跟父母大声说话了?动不动对父母脸色难看了?

对朋友。看到朋友好久没有联系了,不是责怪他不来关心你,而是想想自己最近主动问问他现状了吗?生活、家庭、工作中有没有遇到困难?

对上下级。看到领导对你呼来喝去了,想想自己是否对领导忠诚、尽心、尽力了?看到下属不够尊敬自己,想想平时是不是对他们太严厉?忘记赞美他们的优点了?

如此一天天精益求精,把修养自己当成一生的追求,自然会有福气来到。

给读者的话:我们在生活、家庭、工作中遇到任何价值观的困惑,都可以在国学中、历史里找到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