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密集东西心里就不舒服(为什么看到密集)(1)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朋友,每当看到草莓籽、莲蓬头、芝麻粒等等“密集”的图案就会发出强烈抗议,这群人称自己有「密集恐惧症」。

怎么判断一个人有没有“密恐”,看看这些图片,简单测试一下↓↓

看密集东西心里就不舒服(为什么看到密集)(2)

看密集东西心里就不舒服(为什么看到密集)(3)

当看到这些图片的人,感到汗毛颤栗,头皮发麻,恶心反感,浑身难受,没错,那就是密恐人群了。

“密集恐惧症”是一种病吗?人为什么会对密集的事物反感?这种症状能缓解吗?《生命时报》采访专家,为你一一解答。

受访专家

北京回龙观医院临床心理科副主任医师 彭旭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张敏婷

密集恐惧症到底是什么

“密集恐惧症”这个词,是近些年才被创造出来。在2005年,一些社交媒体上博主想用简单的词语表示“对孔洞的恐惧”,便有了这个词。

它常被简称为“密恐”,英文名Trypophobia,由两个希腊单词组成:trypo和phobia。Trypo的意思是“洞”,phobia即是“恐惧”,因此这个名词最早描述的是对各种孔、洞的恐惧。

其主要表现为,看到密密麻麻物体如蜂窝、莲蓬、海绵后,出现焦虑、恐惧、紧张、厌恶等,还会感到头晕、恶心、出汗、头皮发麻、手脚麻木、起鸡皮疙瘩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昏厥。

这种现象在人群中很普遍,2013年,英国埃塞克斯大学人脑科学中心的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调查,其中有16%的参与者表示对莲蓬头感到不适和厌恶。

看密集东西心里就不舒服(为什么看到密集)(4)

其实,对于密集恐惧症是否能被称为“恐惧症”存在着争议。

恐惧症是指患者对外界某些处境、物体、或与人交往时,产生异乎寻常的恐惧与紧张不安,可致脸红、气促、出汗、心悸、血压变化、恶心、无力甚至昏厥等症状,因而出现回避反应。

看密集东西心里就不舒服(为什么看到密集)(5)

在最新的《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中,并不存在“密集恐惧症”这个诊断。

并且,大部分自称有“密恐”的人,在看到密密麻麻的孔洞图片时,更多地感受到的可能是恶心或厌恶,而不是恐惧,因此称为“密集厌恶反应”更合适。

人为什么会对密集物体反感?

有学者认为,对密集的恐惧是一种本能,也叫“趋避效应”。因为密密麻麻的、有高对比度的视觉刺激,会被大脑处理为 “很危险”,而其源头,有两种说法:

1对寄生虫和传染病的厌恶

有研究者认为,许多致命的传染病如天花、风疹、斑疹伤寒、猩红热和麻风病等,都会在患者皮肤上形成不规则或大致呈圆形的脓疱团。

当人类或动物皮肤出现这类圆形簇集图案时,极有可能意味着病原体的出现。那些能发现此类线索的人就会主动逃离,降低感染疾病的风险。

因此,人类在进化上就对簇集图像感觉厌恶,避而远之,这是正常适应性反应的一种夸大和泛化。

2避免受有毒动物侵害

有研究发现,那些可引起密集恐惧的物体,具有相对高的对比度,如一些剧毒生物(蛇、蟾蜍等)的花纹。

这些花纹图案可引起一些人的偏头痛。同样根据进化论,那些能够发现有毒生物体的人类更有生存优势。

密集恐惧是为了对那些进化过程中伤害过我们的事物保持警惕,帮助我们远离可能导致感染、传播疾病、腐烂或有毒的东西。从这个角度看,对密集的反感是“自我保护”的一种机制。

“密恐”需不需要治疗?

如果对密集事物和图像的恐惧,已经严重影响到生活了,比如,看到草莓上的籽就无法下咽,看到泡沫会感到恶心,看到莲蓬会浑身起鸡皮疙瘩……可以到正规机构治疗一下。

看密集东西心里就不舒服(为什么看到密集)(6)

很多临床医生可能会首先尝试行为疗法,以减轻紧张、焦虑或惊恐发作,仅在需要时借助一些药物。

“暴露疗法”就是行为疗法之一,在治疗师的引导下,让患者逐步直面引起恐惧或厌恶的物体或情境。

换句话说,就是你越怕什么,就越要直面什么。比如,看到密集图片时会感到不适,那就一直看这些图片,直到脱敏为止。

生活中,要缓解密集恐惧,首先可以心理暗示自己不要回避,不要形成条件反射的逃跑行为,要主动面对,经过长时间锻炼就有了面对的能力。

如果生理反应较严重的,可以用“系统脱敏法”治疗:先从所怕之物的一个局部开始适应,再慢慢增加量,鼓励自己逐渐接近所恐惧事物的全部,直到消除对该刺激的恐惧感。▲

本期编辑:王晓晴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