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有一段关于古代女子外貌特点的描写,经常被古代文人士子用来夸赞女子的美丽,这段话是《卫风•硕人》中的“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即便到了今天,夸赞女子美丽也有人用“手如柔荑,肤如凝脂”来形容。手指芊芊如嫩荑,皮肤如凝脂一样白皙细腻,这是对女子皮肤最大的赞美。

一、古代如何洗澡的?

在现代科学技术非常发达的今天,各种护肤品、沐浴露等共同配合使用,也很少有女子的皮肤能达到这句诗中所形容的样子。那么在古代,古人没有肤护品,连洗澡的沐浴露都没有,按理说皮肤应该是暗黄粗糙,如何会有凝脂白玉这样精致的皮肤呢?关于这一问题,本文从古人洗澡当时来探究结论。

自古女子与男子不同,在《红楼梦》中贾宝玉认为男人是泥做的,女人是水做的。除了王公贵族之外,男人多是“粗糙汉子”,对于洗澡没有太大的追求,而女人不同,护肤这个观点自古有之,古代女子最重要的护肤方法就是洗澡,所以古代把洗澡称为“沐浴”。“沐浴更衣”、“斋戒沐浴”等等,都是古人对洗澡的最高礼仪。

古代泡温泉(温泉水滑洗凝脂)(1)

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写道“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这是对唐朝时唐玄宗对杨贵妃宠到极度的表现,同时也能看出杨贵妃对于洗澡礼仪的重视。史料记载华清池温泉以玉石铺满池底,杨贵妃沐浴之时,有十数个宫女在旁边伺候,且温泉之中添加大量增香的花瓣。

这些花瓣就相当于现代沐浴露中的清香之味的作用,因为野史记载,杨贵妃有“狐臭”,为了掩盖异味,杨贵妃每天在华清池用大量花瓣洗澡,所以说这里的花瓣主要作用是增香。那么现代沐浴露中所含有的去污成份是如何体现的呢?与普通女子不同,杨贵妃沐浴池水称为“海棠”,用的是皇宫中太医专门配置的中草药浴汤。从杨贵妃也可以折射出古代贵族女子沐浴的特点,正如经常在影视剧中看到的,某大户人家小姐洗澡,总会有几个丫鬟在旁伺候,并且沐浴的浴汤都是以特殊物质制成,一般都是中草药。

古代泡温泉(温泉水滑洗凝脂)(2)

古代女子地位偏低,自尊崇儒家开始就有了男尊女卑的思想,所以除了贵族女子,普通百姓家庭的女子是没有太大的社会地位的,他们的洗澡方式则偏向于普通化。在南北朝之前,人们发现淘米水去污效果较好,所以普通女子一般洗澡使用的多少淘米水。但是淘米水存在的弊端时间久了就让人无法接受,首先淘米水本身就脏,这让女子无法接受,其次洗澡所用淘米水的量需要大量淘米才能获得。到了南北朝时期,百姓发现一种叫做皂荚的植物,皂荚的果实碾磨出的液体涂抹在身上具有非常强的去污效果,并且很容易清洗。除了缺少香味,这与现代沐浴露非常相似。

二、古代沐浴礼仪是怎样的?

从母系氏族结束之后,在历史上女人的地位一直都不如男人,所以周朝礼制中很少有关于女子的记载,却有大量男子礼制与礼法。《礼记》中就有记载:“五日则汤请浴,三日具沐。其间面垢,潘请;足垢,汤请洗”,所以说,周朝礼制对于洗澡沐浴非常重视,并非现代一样,随意而为。有典故“孔子沐浴而朝”,孔子朝见各国国君之前,要先行沐浴礼再入朝拜见,春秋之前,人们把沐浴礼当作非常高的礼仪。

古代泡温泉(温泉水滑洗凝脂)(3)

那么贵族男子如何沐浴呢?一般而言,男子沐浴有两种,一是平时正常沐浴,二是有大事需要斋戒沐浴。《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齐人徐巿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请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秦始皇晚年妄图长生,一直致力于寻找仙三,在寻找队伍出发之前,为决虔诚之心,队伍所有人需要斋戒沐浴一个月。

这里的沐浴与平时沐浴不同,并非仅仅为清洗身上污垢,更是洗涤心灵,以表内心的虔诚。所以在斋戒沐浴时,更多的是偏向于沐浴礼仪,而非沐浴。史料记载,秦始皇泰山封禅之前,也曾斋戒沐浴三天,所以说,古代沐浴礼仪中,把沐浴看做是对心灵的洗涤,祭祀或者做其他大事之前,都要进行沐浴礼仪。

古代泡温泉(温泉水滑洗凝脂)(4)

三、古代“沐浴露”

上述讲到古人沐浴礼仪以及沐浴方法,那么古代没有现代这么这么先进的科学技术,洗澡时有没有沐浴露呢?答案是有的,只是这种“沐浴露”并非我们现在所理解的沐浴露。现代人理解的沐浴露一般拥有曾香、去污等作用,在古代,正如上述提到的花瓣沐浴,这是古代“沐浴露”中的一部分,当然多是贵族才能享受到的待遇。

古代泡温泉(温泉水滑洗凝脂)(5)

普通人家的“沐浴露”的主要作用还是体现在去污,随着古代医学的发展,更多的物质被挖掘出了不同的作用,据中医巨著《本草纲目》和《千金要方》记载,肥珠子、皂荚、澡豆等都是古代普通百姓用来洗澡的物质,这些物质本身不能去身体污垢,通过不同的方式加工之后,获得类似于现代“沐浴露”的提取物,然后用来沐浴。因为这些物质很常见,再加上中医技术的发展,所以普通百姓也能用的起这些“沐浴露”。

总得来说,古人洗澡比起现代人繁杂太多,其中所蕴含的礼仪在不同朝代也各有不同,而古代“沐浴露”虽然与现代有很大出入,但就作用而言,也能称为“沐浴露”。

参考文献:

《礼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