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电视剧人世间的文案(收官剧评人世间)(1)

艺术创作夯实现实底色,精神高洁交织生活苦厄,《人世间》中的人世感悟。

文 | 任鹏飞

一部《人世间》把不少观众整“破防”了。

怀旧风的年代质感,纯粹朴实的深情友谊,柴米油盐的家庭百味,风起云涌的时代大潮……《人世间》从知青岁月的东北普通一家讲起,几乎浓缩了当代中国几次潮起潮落的现实篇章,让不少观众从中看到了自己的某个侧面。

真实度、现实质感,这是《人世间》被赋予的最多的评价,而作为一部现实题材影视剧,这恐怕也是观众赋予的最佳口碑。佛家讲“无常”,《人世间》所呈现的周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伤痛经历,或许就是“无常”的上等诠释,也是故事真实感的根底来源。

关于电视剧人世间的文案(收官剧评人世间)(2)

以艺术修辞夯实现实底色

修辞是文艺创作的基本手法,好的修辞会为剧集的现实基调增色。很显然地,《人世间》之所以能够在波澜不惊的生活流里催人泪下,修辞方法的准确运用功不可没。

令笔者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剧集使用了大量异文重复,通过戏剧结构上相似但表达意境不同的场景来表现变化,凸显角色心境之变、人物关系之变、时代洪流之变。

关于电视剧人世间的文案(收官剧评人世间)(3)

周秉昆在失去木材厂工作前后各有一场从家门走出的戏,每一次,周母都会说追出门来送帽子,还要说:“又忘戴帽子了。”母亲的行为动作并无二致,但周秉昆的心情早已不同往日,借这场重复的对比,天下母亲都一样的关怀和母爱跃然眼前。

周父支援三线登上火车前,和周母、周蓉分别道别,唯独与周秉昆含情深望、未发一言;周父退休回家后,和大家分别表达惊喜和想念,唯独和周秉昆大吵一架。一来一回、一别一复,两个男人的相处方式再度形成了大结构上的异文重复。离别时羞赧表达的父子情深,重逢时的各不下台阶的面红耳赤,父与子的面子、情分、品评都在这些反复的异文重复间闪转而过。

关于电视剧人世间的文案(收官剧评人世间)(4)

周秉义当上副市长解决拆迁问题,对区长提出的方案不满意,怒道:“我不是来吃饭的!”刚出会议室就碰到来替秉昆找他办事的邵主编,由于帮不上忙也被邵主编呵斥:“我不是来吃饭的!”话是重复的,但言说者是异质的,短促的异文重复突出领导干部和退休职工的话语身份转变,也证明着领导干部的生活同样是一本难念的经。

关于电视剧人世间的文案(收官剧评人世间)(5)

诸如此类的修辞虽然称不上复杂,却用艺术化的手法让所有观者足够能解其意。某种程度上说,剧集反映的深刻思想才是真实感的根本来源,也是创作者埋伏的动人之处,而这些修辞恰恰就是展示意义和价值的小心思,也是以艺术手法夯实现实底色的良方。

关于电视剧人世间的文案(收官剧评人世间)(6)

借书文戏理表达生活哲学

如果说玄妙的修辞学是表达现实底色的艺术手段,那么从台词到人物的创作塑造就是对现实生活的直观投射。创作是门技术活,用创作准确传情更是不易的大工程,《人世间》让人煽人泪下的不少细节,都蕴含在缓缓而出的生活化台词和现实感故事之内。

一方面,剧中颇有一些台词金句,传达朴素又恒久的生活哲学。诸如“走一步看一步,走一步走好一步,苦吗,嚼嚼咽了。”“都当爸了,还有爸揍你,那不就是幸福嘛。”“人呐,总是记住愿意记住的,忘记不愿意记住的。”……这些金句的可贵之处在于它们都并非华丽对偶,而是能将无穷的韵味蕴含在生活化的白话之中,如此才能带给人直通心底的精神冲击。

关于电视剧人世间的文案(收官剧评人世间)(7)

另一方面,剧作也在对话的空隙之处留下意味深长的留白。周秉昆、吕川、孙赶超三人过年看望“曲老太太”,曲问三人是否听了收音机里的英语讲座。吕川当场说了一段英语,赶超表示自己住在老丈人家没条件,周秉昆则沉吟半晌反问道:“您呢?”

答非所问的对白,让笔者忆起《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的最后一幕,小树问大民:“爸,人为什么会死呢?”大民不答,反道:“问你妈去。”同样是答非所问的生活化对白,让这个颇具哲学意义的命题之艰深感顿然而失,反而增加了生活化的烟火气,也为剧末提供了隽永悠长的意境。如果说《张大民》的答非所问是将复杂问题的简单化,那么《人世间》的这一场答非所问,就更像是为一个朴素直白的家常注入极为丰富的情感意涵。曲对三小的期待,三小对曲的关心,两个跨越年龄、阶层的主体之间的浓浓人情味儿,皆被一句简单的反问所深深包含。

关于电视剧人世间的文案(收官剧评人世间)(8)

对于故事来说更为重要的是“事”,《人世间》的全剧都在描绘家长里短的鸡毛蒜皮,却在这些小事之间找到了生活的奥义与人生的价值。周秉昆的童年是无忧而幸福的,青年时期经历下岗、重新找到工作,人到中年终于在时代浪潮的推动下小富即安,却突然遭遇中年丧子和身陷囹圄的飞来横祸。跌跌撞撞,一波三折,光鲜与背运共在,失意与欢笑交叠,《人世间》试图用以周秉昆为代表的底层劳动人民的半辈子来反映“无常”的生活本义。

关于电视剧人世间的文案(收官剧评人世间)(9)

周秉义入赘高干子弟家最终步入仕途,周蓉青年时期深入大山追求爱情反而遭到浪漫的反噬,周秉昆没有走南闯北最终成了周家三兄弟中经济最不富裕的一个。

关于电视剧人世间的文案(收官剧评人世间)(10)

《人世间》通过对小人物生活的深描,用事件串联起他们的命运,带给观者从影视剧中获得生活经验和人生智慧的机会。哪有什么命中注定,人生的走向更多是在一个个机缘与选择之间碰撞而成,这不正是“无常”这个深奥哲理的浅表解释吗?

关于电视剧人世间的文案(收官剧评人世间)(11)

在一众鸡毛蒜皮的生活故事中,郑娟的弟弟郑光明反而成了一个带有隐喻和神话性质的符号。身是盲童却名曰“光明”,小时候的名字是他在身体意象上的期盼和愿望,但这个名字最终却应在出家当和尚的命运上。

命运昏暗,但智慧光明,法号“荧心”也暗合他眼盲却心亮的命运。他作为象征符号代表的恐怕是全剧描写的大家族中唯一一个脱离尘苦的人,但寺庙着火,拨款甚微,精神的高洁和现实的困窘再度交织在一起,出家也不能完全免俗,这种现实带来的悲悯感才是剧集要表现得无常的真意。

关于电视剧人世间的文案(收官剧评人世间)(12)

可以说,《人世间》中对白的精巧、人物的成长、情节的跌宕,都是在用专业创作和打磨带给观众无尽真实生活的影像投射。也就难怪,《人世间》能让那么多人涕泪两行。

鸿篇巨著的影视改编苦楚

第43集的周楠之死,可以说是剧集标志性的转折点。在此之前,颇具年代感的美术做工、细腻扎实的表演层次、娓娓道来的节奏把握似乎都恰到好处,故事表达的深意与情感都如涓涓细流,淌入观众内心。但自此以后的几集,便有时代飞速前进的跳跃感。周楠、骆士宾、曲秀珍、金月姬、孙赶超等角色相继下线,一方面收割观众的眼泪,另一方面也让人稍有抽离感。

关于电视剧人世间的文案(收官剧评人世间)(13)

习惯了20集左右的短剧,笔者在观看“长达”58集的《人世间》之前颇下了一些决心,但总体看下来才觉得如此体量的剧作恐怕也不足够真正进行展开叙事。当代作家梁晓声所著、获得过茅盾文学奖的原著《人世间》共115万字,对如此鸿篇巨著进行影视化改编必然面临情节取舍。而或许,剧中改革开放后的情节之跳跃感,也是大部头严肃文学影视化改编的自知苦楚。

关于电视剧人世间的文案(收官剧评人世间)(14)

不少观众看到周楠离世之处,都感到剧集的悲情色彩有些过浓了。笔者观之,同样有如此感触。某种意义上说,周楠替外国同学挡枪这个稍微有些戏剧夸张的场景,以及此事之后角色集中下线的高密度悲情戏,皆是对原著过度压缩的无奈之举。如此说,对于长篇文学的影视化改编,除了在情节选取上困难重重,对于叙事节奏的把握、悲喜情绪的交替平衡皆有大学问。

关于电视剧人世间的文案(收官剧评人世间)(15)

不过,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影视内容,作为文艺作品的根本任务便是照进现实。从这个角度上讲,电视剧《人世间》确实做得出色。用东北一家人的小人物生活变迁,反映自上山下乡的知青年代起,至棚户区改造的新世纪止之大时代沧海桑田,剧集成为当代中国发展史的艺术化记录,也成为形塑几代人集体记忆的共享文本。

关照现实是对过往的回溯,高于现实是对现实困境的解决。理想浪漫,现实薄凉。恰如一条弹幕中所写,“我要以周秉昆的态度来度过我眼下的难关”,剧集并未仅仅展示生活与命运带来的创伤,更为观众带来现实意义中的希望,也为青年朋友们提供一次文本层面的人生经验参考。

好的现实题材作品定是兼顾了现实性与艺术性。艺术性表达与现实感如何相得益彰?笔者看来,《人世间》大概提供了一个还不错的参考样本。

无论如何,《人世间》都堪称近年来现实题材剧中的一部佳作,也终会成为启迪一代人的文艺经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