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字的双耳旁原来是一座山坡?

大家好,欢迎来到汉字解密,我是谭飞。今天我们讲“降”字。

“降”的甲骨文是这样写的。

降字甲骨文(汉字解密降降字的双耳旁原来是一座山坡)(1)

左边是阜,像有石阶的山坡,所以你看它画的一级一级的。《诗·小雅·天保》里有:“如山如阜,如冈如陵。”山和阜是并列的,说明它们的意思差不多。右边是两只脚,脚掌和脚趾都画得很清楚。大家看看,两只脚是朝向那里的?

降字甲骨文(汉字解密降降字的双耳旁原来是一座山坡)(2)

脚趾在下面,所以是朝下的。降的甲骨文字形画的就是两只脚沿着山坡的石阶朝下走,也就是下山。脚只要是朝下的,在左边还是在右边都没有关系,所以也有把山坡和两脚左右互换的写法。

但是,如果把两只脚改成朝上的,那就是另外一个字了。

降字甲骨文(汉字解密降降字的双耳旁原来是一座山坡)(3)

这个字念“陟”,和降的意思刚好是反的,降是下山,“陟”则是上山的意思。

《诗·周南·卷耳》里面有:“陟彼崔嵬,我马虺颓。”崔嵬指高山,虺颓就是累病了,诗句是说骑着马上了山,马儿累得不行了。

“陟”是登上的意思。有了这个认识,我们再来看诸葛亮《出师表》里的:“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就很好理解了,诸葛亮是说奖赏与惩罚的标准要一致,不能因人而异。陟表示的是由登高引申出的晋升、提拔的意思,与“罚”是相对的,臧否是褒贬的意思。看着挺难的一句话,把字义弄清楚就很简单了,对吧?准确分析字形对准确理解字义进而把握句意是很有帮助的。

到了隶书,左边象山坡的阜被写作了阝,因为它象耳朵的形状,人们一般称之为左耳旁,但它原本是山坡的意思,和耳朵一点关系都没有,这种叫法其实不科学。

降字甲骨文(汉字解密降降字的双耳旁原来是一座山坡)(4)

城邑的邑在作偏旁的时候,字形发展到隶书也变了阝。比如邦的金文,右边原本很清楚是个邑,到了隶书就成了右耳旁:

降字甲骨文(汉字解密降降字的双耳旁原来是一座山坡)(5)

但是在隶书之前,阜和邑字形一点都不像,意思也毫无关系。

降字甲骨文(汉字解密降降字的双耳旁原来是一座山坡)(6)

因为有了两个“阝”,为了避免汉字体系的混乱,从隶书开始,人们把由变成的“阝”写在左边,把由邑变来的“阝”写在字形的右边,这就文字学上所说的“左阜右邑”,也就是说,左耳旁应该叫阜字旁,右耳旁应该叫邑字边。于是当我们看到一个字左边为“阝”就知道它可能与山陵有关,一个字的右边为“阝”则它多与城邑有关。比如陪与部都是以咅为声符的,区别就在于部件“阝”所处的位置,陪本来指的是重叠的土堆,而部本来是汉代的一个地名。

降字甲骨文(汉字解密降降字的双耳旁原来是一座山坡)(7)

降还有另外一个读音xiáng,投降、降服,这是怎么来的呢?投降就是向敌人屈服,也就是降低自己屈居于人下,这个意思出现的很早,《左传·庄公八年》就有:“郕降于齐师。”就是郕国降服于齐军的意思。汉代以前,下降和降伏读音是一样的,后来为了分化字义才改变了读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