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赵国实力及其地位一落千丈。

庞煖在廉颇出走后,面对秦国、燕国的进攻毅然挑起了赵国的大梁。赵悼襄王三年,燕国进攻赵国,庞煖率军抵。于常山东垣战燕军。此战,赵兵多用强弓劲弩,其伤亡甚重。燕军皆不利。后撤,遇​李牧。又撤,遇庞煖。大败。此战死燕兵二万余人,其余的奔溃或投降了赵军。其后与李牧合兵下燕,武遂、方城。赵王赞其曰:“将军武勇,廉颇还赵”。

赵悼襄王四年,庞煖统率赵、楚、魏、燕之锐师五十万攻秦。赵悼襄王六年秦长安君及大将军蒙骜率军十万攻赵,庞煖领军十万御之,杀秦军三万,射杀蒙骜。赵国顿时国威大震。

长平之战后赵国还能打败燕国(长平之战后的赵国也曾中兴)(1)

赵幽缪王三年,秦将桓齮率军东出上党,深入赵国后方,攻占了赤丽、宜安,对赵都邯郸构成严重威胁。李牧率所部南下,指挥全部赵军抗击秦军。李牧率边防军主力与邯郸派出的赵军会合后,在宜安附近与秦军对峙。

他认为秦军连续获胜,士气甚高,如仓促迎战,势难取胜。遂采取筑垒固守,避免决战,​俟​敌疲惫,伺机反攻的方针,拒不出战。桓齮认为,过去廉颇以坚垒拒王龁,今天李牧亦用此计;秦军远出,不利持久。

他率主力进攻肥下,企图诱使赵军往援,俟其脱离营垒后,将其击歼于运动之中。李牧洞悉敌情,不为所动。当赵将赵葱建议救援肥下时,他说“敌攻而我救,是​致​于人”,乃“兵家所忌”。

长平之战后赵国还能打败燕国(长平之战后的赵国也曾中兴)(2)

秦军主力去肥后,营中留守兵力薄弱;又由于多日来赵军采取守势,拒不出战,秦军习以为常,疏于戒备。李牧遂乘机一举袭占秦军大营,俘获全部留守秦军及辎重。李牧判断桓齮必将回救,遂部署一部兵力由正面阻击敌人,将主力配置于两翼。当正面赵军与撤回秦军接触时,立即指挥两翼赵军实施钳攻。经激烈战斗,10万余秦军,全部被歼。桓齮仅率少量亲兵冲出重围,畏罪逃奔燕国。

前247年魏信陵君率五国联军大破秦国于河外,赵也有参与。其后,燕国派遣当年与乐毅攻齐的剧辛为帅,率军攻赵,赵将李牧、庞暖抵抗,大破燕军,剧辛自杀而死。

长平之战后赵国还能打败燕国(长平之战后的赵国也曾中兴)(3)

庞暖击败燕后,组织联军攻秦,举春申君为帅。五国联军与秦军于潼关附近与吕不韦决战,秦将王翦建议先袭最远来的楚军,楚军闻知而逃,四国联军也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