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书法史上,也许苏东坡是将书法分为"雅"和"俗"来解读的第一个人,人们常说的"雅俗共赏"是指对书法欣赏的两个层面。北宋时期的大文豪苏东坡对书法有很高的艺术造诣,他认为,书法在欣赏时,应当从"雅"和"俗"两个层面上来欣赏,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什么是"雅"和"雅书"?

"雅"是文雅、高雅的意思,《论语·述而》中说:"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就有高雅、文雅之意。

书法中的"雅书",也是指书法中具有高贵、文雅、俊秀的艺术性,人们在欣赏"雅书"时,往往都是从作品所散发出来的艺术气息上来感觉的,读到的是它的气质和精神。

写苏东坡书法的要领(苏东坡书法中的)(1)

什么是"俗"和"俗书"?

"俗"是俗气、粗俗、庸俗的意思,与"雅"正好意思相对。人们对于俗的东西往往是比较反对的讨厌的,是不被提倡的。

"俗书"就是书法中那些品格不高的作品,缺少格调、涵养,当然,这也是从书法的艺术性和境界层面上来解读而来的。清代学者王士禛在《香祖笔记》中说"元章论唐人书,最不喜柳,云柳出欧阳,而为怪丑恶札之祖。自此世人始有俗书也。"

写苏东坡书法的要领(苏东坡书法中的)(2)

苏东坡对"雅俗书法"的看法

苏东坡一生饱读诗书,对书法的喜好也是不拘一格,审美趋向的跨度也很大,早岁时喜爱唐人的丰腴骨气,到了晚年阅尽繁华,又服膺魏晋书法的平淡天成。他在《书黄子思诗集后》中说了这么一段话,也算是对魏晋书法的个人主张:

予尝论书,以谓锺、王之迹,萧散简远,妙在笔画之外。至唐颜、柳,始集古今笔法而尽发之,极书之变,天下翕然以为宗师,而锺、王之法益微。

写苏东坡书法的要领(苏东坡书法中的)(3)

苏东坡将唐人颜真卿、柳公权书法与魏晋锺繇、王羲之书法进行了一个比较,认为魏晋书法的优势和长处在于它的"萧散简远",妙处也在于"笔画之外",意思是这种妙处不在于笔画。当然,书法是由汉字组成的一个书写,风格是由字形来体现的,是不可或缺的。苏东坡在这里是用一个比喻的形式,说明书法的另一种意境的表达,这就是空灵萧散。

苏东坡是一位文人,从他的论书思想中可以看出,在他的晚年书法审美思想中,更多地是提倡艺术美的人文思想,这也是他平生审美理想的一个分化点。"萧散简远"将书法划分为"雅"和"俗",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书法也就有了"雅书"和"俗书"之别。

写苏东坡书法的要领(苏东坡书法中的)(4)

"萧散简远"的书法自然是指"雅书",它是提供给有一定涵养水平的人来欣赏的,并非是让普通大众来欣赏的。与此相反,"俗书"则是指那些缺乏艺术修养的作品,它的受众对象也并非是高雅之人。

书法中如何表现"高雅"之境?

苏东坡是一位儒雅之士,一生喜爱结交各方人士,并与他们探讨时政、文化、书画之事,著有很多的文著,在对书法"萧散简远"的审美思想指导下,在晚年时期他的书法作品也是最具代表性的,这既是它的成熟期,也是艺术性的归旨时期。

按照苏东坡对"雅书"的解读来看,他认为在书法中想要表现出"萧散简远"的雅境,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写苏东坡书法的要领(苏东坡书法中的)(5)

一是饱读诗书。书法本来就是文化的最高表现形式,它通过一点一画,字形结构为载体,在书写中传递出自己的学养,自然就要求艺术品要具备简隐深淳,这样的作品才会引发出欣赏者的深入思考和联想。如若学养浅薄了,只能在点画和字形上去表现,这是无法体现出书法中的韵致的。正如他所说:"退笔成山未珍足,读书万卷始通神。"

二是要无欲淡泊。"空"、"静"都是老庄思想,书法在艺术表现中就是通过创作者的内心活动来实现,如果欲望太多,心静不下来,想法太多,作品也就会受到牵绊。苏东坡认为空静之心更具有容纳万境的包容性,相对静态的作品则会让人产生更多的回味感。

写苏东坡书法的要领(苏东坡书法中的)(6)

三是要修造人格。这是苏东坡一直所为重视和提倡的,他对雅书还称作为"君子之书"。所谓君子就是指具备较好人格品质的人。他说:"人貌有好丑,而君子小人之态,不可掩饰;言有辩讷,而君子小人之气,不可欺也;书有工拙,而君子小人之心不可乱也。"由此可见,他对雅书的重视还表现在人格上。

总之,苏东坡是北宋时期在书坛上是一位很有地位和影响的人,甚至对后世学习书法也影响深远。"宋尚意"在很大程度上与苏东坡所提倡的"萧散简远"的"雅书"关系密切。书法中虽然有"雅俗共赏"之说,但作为文人来说,甚至作为高雅文化来说,人们对"雅"的追求是永远没有停止过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