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五千多年的历史积淀,传承了许许多多的优秀文化,而与我们普通人最贴近的就是乡俗文化,虽说乡俗乡俗,入乡随俗,不同的地域文化习惯也会有所不同,但大同小异,都有一定共通点,就是真挚。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优秀文化的传承稍稍有些变味,曾今众人皆知的五大地区陋习,你的家乡还有吗?

第一点 攀比成风

适当的竞争可以提高人们的创造力,但过分的竞争则变成一种攀比。什么样的一个现象呢?最直白的一点,比财富,你可以到处听到一句话,哪家哪家有房有车,日子好过得很,这样说好像没啥问题,顶多就是羡慕。但实际情况就是,大家都开始建更高的房间,更大的房间,为了看起来更有面子!以至于大半甚至全部的积蓄就为了建一套房,还要欠一屁股外债,逐渐大家好像就觉得只有大房子,好车才能在村里立足,后面欠债了家庭条件不是那么好,给孩子灌输一种思想,家里条件不好,要节俭?

实拍农村传统风俗还能流传下去吗(农村地区曾今五大陋习)(1)

大家看出什么问题,首先建房买车这个思想并没有错,甚至在现在来看这是一个生活比较标配,但大家把成本投放在了一个不必要的时间,农村不同于城市就是存在宅基地,简单来说有地方建,那我们可以慢慢建,一点一点来,我们先把所有积蓄都拿来用完,告诉孩子我们穷?有句话就说,再穷不能穷教育,好多农村的孩子缺少自信,有一部分原因来源于这里。

但在这里不是叫大家埋汰自己家乡,父母大多这样做是为你以后做打算,这里这是做一个说明,不必要的时间,不必投入全部的能力。可以多跟你父母商量,而且孩子就是父母的颜面,大家要自强,当你在低谷时,大家都会看不上你,这是人性。

第二点 铺张浪费

以前红事白事叫村里人帮忙,这是没有办法也是道德层面的基准,谁家都要有这么一件事,帮别人也是帮自己。但是,随着物质生活提高,建个房请客、搬个家请客、买个车请客!这是在干什么?而且是广泛请客,首先我觉得请亲朋好友庆祝没有问题,但所有宴席都按照红白两件事的规格真的没必要,大家会发现真的能挣到钱都不会来这种局,浪费自己时间不说,主人家还忙到飞起。

实拍农村传统风俗还能流传下去吗(农村地区曾今五大陋习)(2)

第三点 “国粹精华,张口就来”

年轻的这一辈可能已经见不到了,但老一辈的人大家可能可能都听到他们说过。曾老说的“他妈的”也只能算是很礼貌的方式了。举个例子,骂孩子咋骂呢!“砍头的”“滚崖子的”“老鹰啄的”还有最常见的“杂种”,我不说了大家看,这些是个什么意思,几乎没有一个词语有好的寓意,其他暂且不说,就这个口语习惯,必须得改,希望年轻一代不要学到这些乱七八糟的口语,我么?已经学到了我很抱歉!

第四点 爱看热闹不嫌事大

什么情况呢?人家闹个嘴皮子,本来没事的就吵个嘴,就爱管闲事去插个嘴,好吧本来没事的,听风就是雨,他啥都不知道就去说人家这不对了哪里错了,被一搞事大了,很多的纷争其实多半都是外人引起的,这也是很多人讨厌村里和事佬的原因,不懂就别插嘴,有困难或纷争帮忙解决制止才是硬道理。

实拍农村传统风俗还能流传下去吗(农村地区曾今五大陋习)(3)

第五点 碎嘴壳子

这一点不止农村吧!可能全国都有这么一个事,你也可以说是八卦,但性质不一样啊,有的八卦只是当时聊聊没啥记忆,过了就忘没啥大不了。但农村大爷大妈可是闲聊好手,抓把瓜子找凳子一座,从你小到大一一给你抖清楚,是不是有内味了,现在人最注重的一点——隐私。顺便还能给你来个加工,就像前不久的谐音梗“我说我快饿昏了,你说我快二婚了”,初看好笑,再看害怕,不知不觉你就成了什么道德沦丧之人,或者有人见到还会说句“我听别人说你死了”,请问你作何感想!

实拍农村传统风俗还能流传下去吗(农村地区曾今五大陋习)(4)

好了今天就跟大家分享这么点了,无论乡村还是国家,建设始终是年青一代主力军,大家要用行动去改变不好的地方,欢迎留言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