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以对越自卫反击战为故事背景的军事题材电影《高山下的花环》一经播出在全国范围内引起巨大轰动,电影中的动人情节让许多观众不禁潸然泪下。

电影主人公梁三喜为救战友不幸壮烈牺牲,留下孤儿寡母艰难度日,梁三喜在寄给妻子的最后一封信中交待,若是自己牺牲了,一定要想办法将欠下的钱全部还清。

蔡永祥牺牲时木头哪里来的(王发坤牺牲28年后)(1)

为了完成梁三喜的遗愿,本就一贫如洗的妻子与老母亲硬是咬紧牙关,拿出抚恤金将欠款还清。

电影《高山下的花环》剧情并非虚构,1979年2月17日,主人公“梁三喜”的原型王发坤为掩护战友罗顺良不幸牺牲。

他牺牲的时候,遗孀李金花才26岁,正值芳华,村里许多人都劝她改嫁他人。

李金花毫不犹豫地谢绝了他们的好意,瘦小的她用自己赢弱的肩膀扛起了家庭的重担,为年迈的婆婆养老送终,将两个嗷嗷待哺的孩子抚养成人,起早贪黑11年,将丈夫生前欠下的债务一一还清。

丈夫牺牲后的二十多年时间里,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李金花:“丈夫牺牲后究竟葬在哪里?”

直到2007年时,这个问题终于有了答案,王发坤当年的营长李金明托人写信将王发坤葬在云南省烈士陵园的消息告诉了李金花。

蔡永祥牺牲时木头哪里来的(王发坤牺牲28年后)(2)

听闻此消息后,李金花赶忙让儿子去信用社贷款2000元,一家人东凑西凑终于踏上了前往云南的路途。

时隔28年,这个分别已久的家庭终于再次“团圆”了。

遗孀李金花的故事引起了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在政府的帮助下一家人脱了贫,住进了新房。

如今的烈士遗孀李金花,过得如何?

01 祖国危难之际,舍小家为大家

1946年9月,王发坤出生于贵州省威宁县海拉镇新村,妻子李金花比他小7岁,自幼也在海拉镇长大。

作为一个村子里一同长大的玩伴,青梅竹马的两个人感情很好,自然而然地走在了一起。

蔡永祥牺牲时木头哪里来的(王发坤牺牲28年后)(3)

1968年,从小怀有保卫祖国梦想的王发坤决定参军入伍,他将这个消息告诉了恋人李金花。李金花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明事理的她十分支持王发坤的决定,她深知若是没有战士们保卫祖国,百姓怎能过得上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

同年4月,王发坤踏上前往四川内江的征程,开始了崭新的军旅生活。

临行前,王发坤与李金花在家门口栽下了一颗梨花树,他深情地望着恋人,向她许诺:“金花,你一定要好好照顾自己,好好照顾父母。等到梨花树盛开的时候,我就回来娶你!”

进入部队服役后,王发坤各方面都表现得很是出色,不到半年时间就通过了入党申请,正式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

入伍第二年,王发坤凭借优异的表现获得了宝贵的提干机会,担任副班长一职,得知这一喜讯后,王发坤第一时间写信告诉了李金花。

李金花收到信后,一方面她很替替王坤发高兴,另一方面,她不由得有些自卑,她觉得如今的自己配不上王坤发,于是乎,她找来村里识字的人替她写了封信:“王哥,如今你终于熬出头了,应该好好找一个城里头的姑娘结婚,过上好日子。若是继续和我在一起,肯定会耽误你的前程,我们分手吧!”

蔡永祥牺牲时木头哪里来的(王发坤牺牲28年后)(4)

王发坤收到信后很是慌张,他赶忙给李金花回信说,他这辈子就认准她了,一定会回来娶她的。

1974年年初,已经入伍六年之久的王发坤第一次休假回家。

休假期间,他与李金花举办了婚礼,这对相恋近十年的恋人终于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婚后不久,两人的大儿子王远碧与小儿子王远苍相继出生。

王发坤告诉妻子,等自己服役满15年的时候就可以将她和孩子接来部队团聚,沉浸在幸福之中的小夫妻俩对于未来充满了无限的期望。

1978年4月,考虑到家中父母身体每况愈下加上两个年幼的孩子需要照顾,妻子李金花一个人实在难以应付,再三思量之下,王发坤决定转业回家,并在家乡威宁联系好了一份新的工作。

然而,就在王发坤即将脱下军装回归家庭之时,新的情况出现了。

自20世纪50年代末期开始,我国同曾经给予我们许多援助的苏联“老大哥”之间的分歧日益加剧,逐渐走向了断交的地步。

随着中苏两国关系的不断恶化,越南抗美战争结束后,奉行实用主义的新一任越南领导人黎笋决定投靠苏联,一面公开自己的反华立场,一面派遣武装人员在中越边境挑起武装冲突,造成十分恶劣的影响。

蔡永祥牺牲时木头哪里来的(王发坤牺牲28年后)(5)

为了维护边境人民人身财产安全,向来秉持“我们不惹事、也绝不怕事”原则的中国政府决定全面开展对越自卫反击战。

看到中国陷入如此水深火热的危难时刻,立志报效祖国的王发坤毅然决然地放弃了转业回家一事,主动跟随部队前往边境前线作战。

02 守望丈夫数十载,拼尽全力完成遗愿

1979年2月17日下午,王发坤所在的第13军39师115团2营炮兵连接到攻打251高地的作战任务。

下午17时左右,当部队经过一块开阔的稻田时,王发坤的左腿不幸被敌人的炮弹击中,鲜血直流,伤势严重的他瞬间倒在了田地之中。

见此状况,四班新兵罗顺良赶忙掏出纱布为其包扎受伤的左腿。

突然间,敌人的炮弹又打了过来,就在炮弹即将落下的那一瞬间,王发坤用尽全身力气将罗顺良护在身下,他身下的罗顺良安然无恙,而自己却被炸了个血肉模糊。

等待战友们再次来到王发坤身边时,发现他早已没了呼吸。

蔡永祥牺牲时木头哪里来的(王发坤牺牲28年后)(6)

这一年王发坤年仅33岁,留下结婚不到5年的妻子李金花,年迈的老母亲以及两个嗷嗷待哺的幼子艰难度日。

1983年10月30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批准,王发坤被追认为烈士。

此时,远在千里之外贵州老家的李金花对于丈夫壮烈牺牲的消息一无所知,她还像平日那般,每天带着两个孩子到村口等待丈夫的归来。

李金花等啊等,等来的却不是丈夫凯旋归来的身影,而是丈夫的一纸烈士证明书。

1979年5月,李金花正在地里干农活,突然听到邻居在喊:“金花,你们家来了一位军官,你快回家看看!”

李金花听到这个消息十分欣喜,这下终于有丈夫的消息了。

可当她高高兴兴回到家里时,军官手中拿着的那张烈士证明书让她瞬间傻了眼,李金花不敢相信丈夫真的牺牲了。

她固执地认为丈夫一定没有牺牲,只是和部队失去联系罢了,总有一天会回来的。

蔡永祥牺牲时木头哪里来的(王发坤牺牲28年后)(7)

直到第二年的一天下午,海拉镇邮电局的工作人员送来的一个包裹,彻底击碎了李金花残存的希望。

当她看到包裹里那只丈夫生前一直佩戴的手表等遗物时,李金花明白丈夫真的牺牲了,事到如今,李金花总会拿出这块手表看一看,以此缓解对于逝去丈夫的思念之情。

除了遗物之外,包裹还有一封王发坤临上战场前写给她的一封信,信中写道:“金花,如果这次我没能回来,你就带着孩子们改嫁吧。还有一件事需要你帮忙,之前父亲病重的时候我向部队与战友们借了2000块钱,你一定要信守承诺,帮我把这些欠款还清。”

这一年李金花刚刚26岁,正值花样年华,照顾一家老小的责任全都落在了这个柔弱的女人身上。

看到她如此辛苦,村里的街坊邻居纷纷劝她改嫁,就连婆婆也劝她趁着年轻再找个好人家。

李金花谢绝了周围人的好意,她坚强地回应:“我这辈子生是王家的人,死是王家的鬼,无论如何,我都不会改嫁的。我会好好完成王哥的遗愿,将2000元欠款还清,为婆婆养老送终,将两个孩子抚养成人。”

蔡永祥牺牲时木头哪里来的(王发坤牺牲28年后)(8)

李金花明白,丈夫虽然已经不在了,但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再没有钱也要想办法把债还清,人再穷也不能没有信用。

在这之后,李金花拿出部队先前发放的500元烈士抚恤金与300元慰问金还了债。

为了将剩下的1200元欠款还清,李金花开始没日没夜干活,可家里头这两亩薄地辛辛苦苦劳作一年也只是勉强可以解决温饱问题,很难存下什么钱,直到1990年年底,李金花终于将这笔1200元的欠款还清了,完成丈夫王发坤生前最大的心愿,这下她始终悬着的一颗心终于能够放了下来。

03 烈士遗孀贷款2000元为丈夫扫墓

对于李金花自己而言除了还债,她还有一个心愿,就是能够到丈夫的墓前看一看。

可惜的是,由于种种原因,李金花只知道丈夫是在1979年2月17日牺牲的,至于丈夫牺牲被埋在哪里,她一无所知。

为此,李金花只好四处托人打听,可打听了十多年一点儿收获也没有。

蔡永祥牺牲时木头哪里来的(王发坤牺牲28年后)(9)

直到2007年4月份,王发坤当年所在的炮兵营营长李金明托人捎了一封信给李金花,他在信中,将王发坤烈士的牺牲经过以及埋葬在云南省红河州屏边县烈士陵园的消息和盘托出。

得到消息后,李金花欣喜万分,这下她终于可以去见见丈夫了。

但高兴之余,李金花又开始为前往云南的路费发愁,这几年因为治病,家里早已捉襟见肘,再三思虑之下,李金花和两个儿子决定向信用社贷款2000元,再苦再难也得到王发坤的墓前看一看。

从贵州威宁大山深处出发,辗转换乘摩托车、汽车、火车等交通工具,李金花与两个儿子终于到达了位于红河州屏边县的烈士陵园。

来到丈夫王发坤墓碑前,李金花早已泣不成声,她抱着墓碑哭喊着:“王哥,我终于带着孩子们来看你了!”

这一刻,已经分别28年之久的李金花一家人终于“团圆”。

蔡永祥牺牲时木头哪里来的(王发坤牺牲28年后)(10)

几十年间,烈士遗孀李金花的感人故事一直不为世人所知,直到2015年10月,一篇名为《梨花树下,她守望丈夫“梁三喜”36年》的报道一经刊发后,在全社会引起了剧烈反响。

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纷纷表示希望能对李金花老人提出帮扶,希望烈士英雄的家人们能够早日脱贫致富,过上好日子。

看到这篇报道过后,深圳市宝安区社会拥军联谊会决定出资10万元,不久后,深圳市龙岗区的一位村支书书记决定从社区基金之中拿出5万元钱,他们希望这些善款能够资助王发坤烈士的两位儿子搞一搞养殖业,早日脱贫致富。

与此同时,北京一家企业在得知李金花老人由于家庭贫困,已经有11年之久都未能去过云南烈士陵园看望丈夫了的消息后,2016年清明节,在这家爱心企业的帮扶下,李金花老人与两个儿子终于再次来到王发坤烈士墓前,一家人再度“团圆”。

蔡永祥牺牲时木头哪里来的(王发坤牺牲28年后)(11)

考虑到母亲李金花年事已高,身体又不好,以后很难再奔波前往云南看望丈夫,于是乎,王发坤烈士的两个儿子决定拿出部分善款,在村里头为父亲修建一座烈士纪念碑,这是李金花老人一直以来的心愿。

修建烈士纪念碑,既可以方便母亲祭拜,又可以发扬父亲的烈士精神。

《梨花树下,她守望丈夫“梁三喜”36年》这篇报道不仅在全社会引起巨大反响,还引起了贵州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

在毕节市军分区、威宁县人民政府等多个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李金花老人一家终于搬离了破旧不堪的老房子,住进了新修建的两层小楼里。

在修建新房的同时,当地政府还在李金花老人的家门口修建了一条宽敞的水泥路,这下子一家人出门难的问题终于得到了妥善解决。

蔡永祥牺牲时木头哪里来的(王发坤牺牲28年后)(12)

为了更好地发挥丈夫王发坤的伟大精神,李金花将家中最大的一间屋子腾了出来,将其改造“王发坤烈士纪念馆”

2020年8月,王发坤烈士正在贵州工贸职业学院读书的孙子王明建报名应征入伍,如今的他作为军人的后代接过爷爷王发坤的钢枪,扛起保家卫国的使命。

参考资料

1、人民网:《守望丈夫“梁三喜”36年》大结局:最美军嫂李金花要进新房

2、中华人民共和国退役军人事务部:电影《高山下的花环》梁三喜的原型遗孀近况

3、晶报:梨花树下,她守望丈夫“梁三喜”36年

4、人民网:“梁三喜”后人:烈士精神在传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