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这是奶奶说过的话。
爷爷说的是,“笑破不笑补!”
说的都是衣服。 穿破衣服会被人笑话,补好了就没有人笑话。
为什么不穿好衣服?
没钱,没有布票!
我给儿子讲这些的时候,他根本不信!不可思议地看着我, 怎么可能?
是啊!人都有羞耻感,蔽体的衣物都无法常换常新的不可思议,就发生在五十年前。
很远吗?其实很近!
在楼上晾晒的一件围裙罩衫
我懂事的那个年纪,就没有那么窘迫了。镇上赶集的时候,会有一个大货车,车厢里堆满了没有牌子,没有尺码,杂乱到五花八门的衣服,任人挑选。
奶奶给我买了两件的确能的衬衣,一件黄色,一件青色。买的时候我读小学三年级,那两件衣服很大,我一直穿到了初一,才刚好合身。
记得那一次,还给我爸爸卖了个假领子。白色衬衣领子,是的!就是单纯的领子,就想蝴蝶结一样,穿戴在脖子处。不过蝴蝶结是为了优雅,而假领子是为了面子!
为什么不直接买衬衣?
农村人人均四分地。柴米油盐酱醋茶衣着穿戴,都从那里出。对了,还要刨除公粮,口粮!
拿什么买?
每逢年底,总有很多同学朋友从各大城市回家过年,少不了安排接待,三五杯酒下肚,看着满桌子没动几筷子的美味佳肴,总是会笑谈起当年我们小时候一年只吃三次肉的话题。
确实是笑谈,曾经只有端午,中秋,过年才能吃上肉的我们,哪里想得到,后来会因为吃得太油腻,一个个挺着大肚子,不打胰岛素都不敢动筷子呢?
其实,偶尔要是家里来了重要的亲戚,奶奶总是会去街上割上半斤肉的。而且绝对挑的是大部分是肥肉,肥肉炼油以后还可以炒菜,瘦肉裹上淀粉,做汤,就面条招呼客人。
哪怕我是她最疼爱的孙子,也就能吃点油渣。总记得我的大奶奶也很疼我,每次来我家,招呼她的肉丝面,她就吃上两口,然后就说吃饱了吃饱了,然后就都给我吃了。
而我那些表叔们就一点也不疼我,一碗肉丝面吃完,还问我奶奶有没有,根本就没有想过让我吃点........
那个时候是真馋。和同学朋友喝多了的时候,总会互相揭短, 而那些短处都无一例外的来自我们的童年,且都是些偷鸡摸狗解馋的烂事。
村头家院子的橘子树,河对岸地头的李子树,河滩地里的西瓜,东贩的红薯花生,还有周恶霸家的鸡,刘大头家的狗,甚至高达十几米树杈上的鸟窝里的蛋,没有我们不敢偷的.......
儿子有一段时间有厌食症。专门放零食的柜子里琳琅满目的各种零食,还有过了保质期的。
我的技艺里,我在他那么大的时候,唯一的零食只有糖块。一分钱一个,一次买一毛钱的还会多给你一个。对,只有供销社里有,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高大的柜台,还有墙上挂着的牌牌上, 醒目的“不得辱骂殴打顾客!”的条款。
如今有如上帝一样的顾客,你敢想那是真的吗?
依旧是贫穷作祟,并没有钱去那买糖。
那就只能盼着喜事了,哪家结婚了,大概是我最高兴的时候了。按照奶奶的吩咐,拿好硕大的陶瓷缸,边吃边装。不能吃了这一顿好的,得想着晚上还得吃好点。
后来参加过很多次婚礼,喜宴上的菜肴最多吃得了三分之一,哪里像当年,上来一个菜,就干净一个。菜上完,桌子上就剩下十八个空碗,喜宴也就结束了........
喜糖是个好东西。因为都归小孩。因为害怕叔叔找我讨要, 总是拿到糖块的第一时间,飞奔到一个叔叔找不到我的地方,小心翼翼的打开红纸包,剥开一颗糖块,塞进嘴里就大口咀嚼,真的很甜!连咀了两颗,会意识到这么吃,会很快吃完。于是,第三颗糖块,告诉自己要慢慢的嘬。可是嘬起来真的没有大口咀甜。
不管三七二十一,又大口咀嚼掉。然后,十分钟后,叔叔找到了我,喜糖呢?吃完了啊!怎么可能?你搜啊!
结果当然搜不着,因为确实吃完了........
记得有一次儿童节,很清晰的画面,小镇上开起了第一家卤肉店,炉子上的瓦罐里咕嘟出来的肉香,真的是让人垂涎欲滴,我生平第一次大着胆子让我父亲买点我吃。我父亲当然不肯,我就抱住他的腿,不买不让走。他直接暴揍了我一顿.......
后来,有一次我跟他喝酒,说起这件事,他直接矢口否认,说我造谣.........
我并不是怪他。
那个时候的父母,总是在忙。田间地头,屋前屋后,每一天似乎都有忙不完的活计,可是每一年都只能混个温饱!根本没有余钱给我乱花。
不久后的学校里,一次上劳动课,老师敦敦教导我们劳动最光荣,勤劳会致富!
我生平第一次勇敢的站起来,问老师我的爸爸妈妈那么的勤劳,为什么我家还是那么穷,一年到头只能吃三次肉呢?而我同学某某的父亲每天都是屁股上挂着一串钥匙到处闲逛,什么活也不干,每个星期都可以吃肉呢?
我确地我不记得老师是怎么回答我的。但是我可以确定她并没有告诉我真实的答案。因为真实的答案是我爸爸告诉我的,我同学某某的父亲是粮店的仓管员,吃商品粮........
然后 又告诉我,只有好好读书考上大学或者中专,就可以挂上商品粮户口,每个星期都吃肉。
土砖房冬暖夏凉。我老家的旁边还有一栋。从我记事起,那栋土砖房就在。 我家是土砖房,村里大部分人都是土砖房。有那么两家是大瓦房,一家是村长,一家是会计家的。
小时候每一年的双枪结束后,乡亲们都会拿出四四方方的木磨具,趁着秧田里的泥巴还软和,搅拌了稻草,填进了模具里,等她晒干,就变成了土砖,然后堆放在屋后,等到农闲了,换掉被风雨侵蚀得不成样子的坏砖,那么来年这个家也就不会漏风了。
我家离镇上不远,镇上有两栋三层楼房。一家是供销社,一家是粮店。钢筋水泥红砖砌筑的。 不惧风雨,无畏冰霜。
供销社的楼顶,承载了我许多的记忆。
因为电视机那个稀罕玩意,只有供销社的那些干部家才有。
炎热的夏日,楼房很热。但是楼顶凉快,晚上都搬到了楼顶去睡觉。顺便也把那台十四寸黑白电视也带了上去,也为我们打开了一个新世界。
《射雕英雄传》《上海滩》就是在供销社楼顶看的,但是看得并不连贯。因为我们那里的夏天,经常会下雨。下雨了就不那么热了,就躲在家里看。每天两集的连续剧,错过了就不完整个了。
有的时候 是因为那个干部觉得人太多了,太吵。就直接关掉电视,说不看了不看了,你们回家吧!
我们只好依依不舍的下楼, 刚走到楼下,又听到楼顶传来了,“靖哥哥,你怎么这么傻.......” 台词声。又赶紧往上跑,到了楼顶,却发现楼梯门已经关闭,只能泱泱的回家........
好多人都在那里气愤的说,将来有钱,一定买个十八寸的,不受这冤枉气.........
好在有几个供销社的孩子跟我是同学,她们会在第二天绘声绘色的讲解漏掉的剧情.......
那个年纪的我们似乎根本就不知道热是什么感觉,三伏天的正午,依旧可以在田间地头奔走如飞,惹得满头大汗,不过就是跳进冰凉的河水中,一个猛子扎进去,然后又快速的冲上岸,追着已经跑远的伙伴........
电灯是装了。只是几乎每天都在停电。
就着煤油灯袅袅的黑烟和习惯的味道,一头大汗的吃完晚饭,急不可耐的又是冲进河里,又不觉得热了。
有那么一段时间,河里相继淹死了好几个小孩。于是,大人们就开始禁止我们去河里游泳。
但是河里长大的孩子根本就禁止不了,野孩子之所以顽劣,自然是敢把父母的话当作耳旁风的!
于是偷偷的跑到下游去游。哪怕是被村里人看见,好心告诉了我的父亲,回到家里面对父亲的询问,确实丝毫不惊慌的抵赖!
可是父亲的经验老道,伸手在我的胳臂上用指甲一划拉,一道微红的印子赫然出现。然后告诉我说没有游泳的人胳臂上,这么划下去,是白印!
我还是抵赖,没有抓到现行,一律不承认。但是农民父亲可不是讲证据的汉子,一顿胖揍,打得我哭天喊地.......
后来我还做了实验,确实是泡水里的手臂上指甲一划,就是红印子,而没有玩水的手是干燥的,就只能划出白印........
但是这里面有个漏洞,玩水以后上岸玩个半个小时,手臂就干燥了,划出的自然是白印。于是,再玩水,就不再直接回家,而是玩个半个小时以后,再回家,也就再也没有因为玩水挨过打........
我很喜欢我们家那条河,还把那条河写进了我的小说。因为那条河几乎就是我童年的全部。
在河边放牛,在河提割草,在河里摸鱼,在桥上练胆........
哪怕是做错事怕挨打回家,也会不由自主的去河边晃悠!
不像现在的孩子, 手机就是他们的全部。
那个时候什么都匮乏,无论是物质还是娱乐,哪怕是文化,在我们那里看到的日报,都是三天前的。
小镇上没有书店,大人们一天到晚都在伺候那一亩三分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就那么简单枯燥的 活着!
最大的舆论阵地,就是傍晚的村头,或者某个人缘比较好的叔叔家门口,人们聚集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热烈的讨论着。
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个爷爷和一个叔叔争论得为了地球是圆的,还是方的争得面红耳赤。谁也说服不了谁。
那个说是方的爷爷,用我们村中间那个鱼塘作证,如果地球是圆的,那鱼塘的水不早就流干了?
那个说圆的叔叔说 那是地球有引力........
可是引力是个什么东东?
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那个叔叔后来成为了我们村第一个大学生.......
记得很清楚,他父亲骑着二八大扛送他去汽车站。我一路跟随,考上大学,意味着他就可以什么都不用干,天天吃肉,可以住在楼房里,翘着二郎腿看《射雕英雄传》,不用担心下雨,被嫌弃,被驱赶.......
汽车站里没有汽车,都是路过的大巴车路过停下,带走了那个我羡慕的叔叔。
大巴车是红白相间的,只是年月久了,白色油漆被晒成了黄色,嘶吼的柴油机,巨大的轰鸣声,晃晃悠悠的消失在漫天的烟尘里.......
拖拉机很常见!
小车似乎就看到过 一次,某个大领导来视察的时候,开来了,无数的孩子看着那个神奇的自行玩具,充满了好奇!
大巴车想要看到,只需要守在那条唯一通往县城,坑洼的机耕路上,喝一肚子灰,也是可以看到的。
很羡慕那些可以坐大巴车的人,村里绝大多数人那个时候连县城都没有去过。
大巴车意味着远方,意味着不一样的世界,甚至不一样的生活.......
似乎就是一转眼,有一次父亲病了,回家住了一晚上,村头村尾,哪怕是镇上的街道上,再也看不到当初那样的人群密集,你一言我一语的高谈阔论的热闹景象了.......
哪怕是大白天,小镇的街道上,都看不到几个人.......
而我清楚的十岁那年,狭窄的街道上,只要是早上,那人可是接踵摩肩,密密麻麻的.......
从什么时候开始人都走了呢?
哦,是从93年开始的。
也是从那一年开始,家里的环境变得好了一些,父亲是个木匠。结婚的人也开始打起家具来,白事也用得起棺材来。父亲的手艺还不错,赚了些钱。盖起了红砖大瓦房。一个月也可以吃上几次肉了。变得也不是那么馋!
村里的年轻人们,过年回家,一个个兴高采烈的,村头的讨论会,不再是过去的各种道听途说,抬杠拌嘴。
谈的都是今年挣了多少钱 ,台资厂规矩多,港资厂伙食差,小作坊工钱压得太狠。要是被联防抓住,一个月就白干了.......
那一年,村里大部分人家都盖起了两层楼。电视电扇也走进了千家万户,空调冰箱依旧稀罕,但是有两家人有, 不是村长家,也不是会计家........
那个年是怎么过的没有印象,但是开年以后,更多的叔叔阿姨们背起了行囊,加入了那浩浩荡荡的南下大军.......
我的父亲也不满足家里的零碎活,去了天津的一家家具厂。
我就这么成为了第一代的留守儿童.,......
只是没有当几个月的留守儿童,我就上了初中,不再是儿童........
回忆里的片段,如今想起来,自己似乎都不敢相信,但是那就是我们这一代,出身在农村的孩子的真实回忆。
如果听起来不真实,甚至荒诞!
1994年的春晚, 出来了一首歌!
然后大街小巷,那首歌开始广泛传唱。
这激荡的三十年,怎么都回避不了这首歌。
那个时候十四岁的我,只是觉得旋律很好听,歌词写得很抒情。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春雷啊,唤醒了长城内外!春晖啊暖透了大江两岸!啊中国,啊中国,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
........
熟悉的旋律的响起的时候,不再懵懂的我,居然听得眼眶湿润........
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明白这首歌的赞美,是由衷的,是发自肺腑的!
如果没有那位老人,我这个农民的儿子,只能一辈子呆在那个穷山村里,勤扒苦做,浑浑噩噩的一辈子,只是为了填饱肚子........
他是当之无愧的伟人! 他开创了一个盛世!且空前!
纵观几千年的历史,这样的盛世,从未有过!偶尔畅想的未来,这样的盛世,我希望永不落幕!
.........
八零后生在乱末,成长在改开,哪怕我们生来浅薄,少年无知,懵懂成年, 但是就是这么稀里糊涂的 ,就欣逢盛世!
所以,八零后是天选一代。上下几千年以来,最幸运的那一代!
而后的那十年,是这个国家飞速发展,一天一个模样的火热年代。
小镇上的各种商铺开始纷纷开业,物资开始丰盈,再也不用买个东西看人脸色,甚至担心挨打。再也不用端午盼中秋,中秋盼过年,才可以吃得上肉。 生活开始变好!
而在我看来,最最重要的,是 农村孩子除了考大学以外, 还有出路。还有向上突破的际遇,远离贫瘠的机会........
水往地处流,人往高处走。
那十年里每个人的眼里都有光,每一次的聚会都是高谈阔论,充满了希望。
那十年里,我们努力的释放着自己的能量,拼尽全力的挣钱。
我和我 的初中同学们走得很近。
上了大学的都过得不差,要么是医生,要么是公务员,最牛的一个已经某211的院长。
那样的标本的没有代表性。因为绝大数 人都是初中毕业以后,就直接去了南下打工。
我并没有经历过,但是我听他们聊起来的时候,都是各种埋怨,埋怨着在外的不容易。
可是第二年他们依旧毅然的南下,毕竟故乡人均四分地,养活自己都难。而外出打工一年省吃俭用总是可以剩个几千块钱的。
要知道,在几年前,万元户我们一个镇上才三个........
打工是没有前途的。
我们那一代人醒悟得很快,也正是这种意识 在那十年的末期,他们又毅然的投身商海,奠定了自己的事业基础。
那真的是一个百废待举的年代,稍微有点超前眼光的人,都可以轻易的在往后的十年里衣食无忧。
一个朋友先是在瓷砖厂做装修工,2000年的时候,回到了老家地级市, 开起了一家品牌瓷砖的专卖店。那个时候的品牌也许没有那么深入人心。但是当他熬了五年后,又 是一个五年,身家千万。
但他是个妻管严。有一次我们一起唱歌,她老婆带了一帮娘们,把满屋子人都揍了一遍,从那以后,我们有任何活动都不叫他了。
一个同学最早是在一家生产园林机械的厂里打工,那个时候的城市绿化才刚刚开始,回到了省会,不过三年,赶上了城市爆炸性的扩张,满大街的绿树草坪,也造就了他的财富神话。
他是最憨厚的那一个,跟每一个同学关系都 很好,几乎每个人都有找他接过钱。出了名的人缘好,但是结婚多年没有孩子,最后花了十几万做了个双胞胎......
有一个女同学,因为学历低,体弱多病,适应不了工厂的强度,只好找了个跑业务的工作,很拼!如今已经做到销售副总,落户深圳,房产两套。
她长得并不漂亮。有一次我去深圳,她知道以后非要 请我吃饭,我很好奇的问她那么拼的动力是什么?她说她讨厌双抢(夏天抢收抢种).......
还有一个最调皮的家伙,当兵退伍之后,在东莞从保安做起,抱紧了一个老板大腿,转行做营销,早些年专门操盘大型商业体的招商出售,如今已经是我们这个圈子里最有钱的。
这个家伙外面有 个家, 多少个女人我不知道,我见过一个网红,他居然跟着那个网红去她家,那个网红的爸爸跟他同龄.........
第二有钱的在上海,也是当兵退役的,从司机做起,现在已经是上海某家投资公司的合伙人,经常给我拍些打高尔夫的照片,还有和一些三流明星的露骨聊天记录。
........
他们并不完美。但是他们的故事很精彩。他们的故事是一个缩影。是那些没有文化,没有背景的农村人成功跨越阶层的代表!
我们都来自一个地方,出色的人还很多,如果有机会,我真的很想把他们的故事变成文字。可以这么说,我们那一批五十多个初中同学,都已经逃离了农村,最差的也在黄州这个地级市的首府安了家。
有开出租车的,有卖早点的,有开修车厂的,当然也还有打工的。但是我们在一起的时候,谈论的都是忆苦思甜,谈论的都是孩子教育。没有人抱怨这个社会。所有人都认为自己赶上了好时代!
我突然想起我那过世很久的爷爷,他在世的时候总爱说一句话,要是再年青十岁,他可以赚几个好钱!
偶然,一次回家路过镇上,一个叔叔辈的老者安慰另外一个得病的老者,“这么好的社会,你怎么舍得死?”
.........
那个年代的机会很多很多。只要够敏锐,且我们这一代从不怕吃苦。生活就不会差.......
写这篇文字用了点时间, 我下意识的问过,你们愿意回到那个年代吗?
只有一个人愿意,就是 我那个父亲是粮店保管员的同学。
后来,听说他被狗咬了.......
习惯了物资丰盈,你愿意回到那个买个东西都要凭票,好东西还要走后门的年代吗?
享受到了随意迁徙的洒脱,你愿意回到那个到哪里都要介绍信的年代吗?
物质和自由,也许决定不了美好!但是可以衡量美好!
说白了,好日子过久,没有人愿意过苦日子的!
人心即大势,大势不可逆!
我们这一代人是改开的既得利益者。我们必须承认,没有改开,就没有今天的好日子。。。。。。
“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这也是歌词,也是真实的写照........
————————
这是还有一条后续的分割线。
三十年的激荡,不是这几千字可以详细叙述的。
我想用文字去叙述我们这平凡又不平凡的三十年。我将挑选我身边十个人的故事,去描述那不堪回首的过往,以及他们对未来的担忧!
命题很大,但是秉持见微知著的自以为,如实的叙述我们这一代人,从那个小镇走出来的八零后农民们,平凡又不平凡的三十年中的琐事,现状,以及展望。
可以像缩影一样,立体的展现 前所未有的盛世到底是如何来的,而我们这些最底层的草民们又是如何在这一场有着深远意义的变革中,如何受益,如何百花齐放,而不是仅仅只靠读书这一条路实现阶层跃升的!
这,很有意思,也很有意义!
虽然他们 都很平凡,虽然历史总是容易记住改变或者创造历史的人。
平凡的人其实就是那些承受历史的人,有史以来,没有人去记述。
现在有了条件,也意识到了承受历史的人更应该去铭记!
我不知道多少人想过,那些回不去的曾经,到底赋予了我们什么样的能量,让我们在这个最尴尬的年纪,还得以保持清醒,总是可以总那些回忆的琐碎中,找到依旧足以警醒我们的事实!
是的!我们这一代人过得好的人很多。
过得不好的人也不少。
我们也许会为了生活的压力弯腰,也许为了孩子的学习焦灼,也许还有房贷要还,也许父母的身体不好。
但是我们是 听着《水手》长大的,还记得那曾经的嚎叫吗?
“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怕,至少我们还有梦..........”
时代的风潮,如果歪了,那就会埋没一整代 人。比如我们的父辈!
可是风向要是正了,那受益的就是整个国家和民族!
那位伟大的老人曾经说过: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我没有那么崇高的觉悟,但是我深爱这片土地。 我当然希望这片土地富足,这个国家昌盛,这个民族强大!
所以————————历史只能回忆,不能回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