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取而代之 《史记·卷七·项羽本纪》:“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跟项羽有关的成语有多少个?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跟项羽有关的成语有多少个(与项羽有关的成语汇总)

跟项羽有关的成语有多少个

一、取而代之 《史记·卷七·项羽本纪》:“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二、破釜沉舟 《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意思 是说把渡河的船(古代称舟)凿穿沉入河里,把做饭用的锅(古代称釜)砸个粉碎,把附近的房屋放把火统统烧毁。这就叫破釜沉舟。项羽用这办法来表示他有进无退、一定要夺取胜利的决心。

三、衣锦还乡 史记记载,楚霸王项羽攻占咸阳后,有人劝他定都关中,但项羽乡土观念很浓厚。说:‘富贵不归故乡,如 衣绣夜行,谁知之者!’后人便延伸出了‘锦衣夜行’,慢慢就有了衣锦当还乡的说法。 四、拔山盖世 《史记·项羽本纪》:“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五、四面楚歌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 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六、十面埋伏 楚汉相争时期,汉王刘邦重用淮阴人韩信,先后活捉魏王豹、赵王歇、燕王臧荼、齐王田广。他被刘邦封为 齐王后率 30 万大军和彭越的军队会师,把项羽围困在垓下(今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东南),他采取十面埋伏的战 术,逼使项羽在乌江自刎,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七、霸王别姬 《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霸王项羽在和刘邦夺封建统治权的战争中,最后兵败,自知大势已去,在突围前 夕,不得不和虞姬决别。

【知识练习】 1.(多选)下列典故或成语与刘邦、项羽无关的是( )。 A.楚河汉界 B.马革裹尸 C.风声鹤唳 D.四面楚歌

【解析】BC。A 项正确,楚河汉界说的是,秦末楚汉争霸时 期,项羽在彭城大败汉军,刘邦退到黄河南岸重镇荥阳,楚军乘胜追击,在荥阳带互相攻伐长达两年之久。 B 项错误,东汉名将马援,认为有志的男儿应该战死在边疆荒野的战场上,不用棺材敛尸,而只用马的皮革 裹着尸体回来埋葬。现多指军人战死于沙场,形容为国作战,决心为国捐躯的意志。 C 项错误,风声鹤唳,是指淝水之战中,苻坚率领的前秦军队听闻风声鸣,都以为是谢安率领的东晋大军到 来,吓得惊慌失措。 D 项正确,四面楚歌,是指项羽军队驻扎在垓下,兵少食尽,刘邦与诸侯大军重重包围。夜晚,汉军四面都 唱楚歌,项羽大惊以为刘邦已经得到了楚地,心里已丧失了斗志。

2.(多选)项羽是我国历史上极富传奇色彩的英雄人物,下列成语中,( )均由与他相关的事迹逐渐演化 而来。 A.十面埋伏 B.拔山盖世 C.破釜沉舟 D.三顾茅庐

【解析】ABC。:A 项正确,楚汉相争时期,韩信被刘邦封为 齐王后率 30 万大军和彭越的军队会师,把项羽围困在垓下,他采取十面埋伏的战术,逼使项羽在乌江自刎,取 得决定性的胜利。 B 项正确,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拔山盖世意思是力能拔掉大 山,形容力大勇猛,当代无比。 C 项正确,破釜沉舟意思是把饭锅打破,把渡船凿沉,表示下定心,为取得胜利准备牺牲一切。该成语出自 项羽带领的巨鹿之战。 D 项错误,三顾茅庐是刘备,三次到南阳郡邓县隆中请诸葛亮辅佐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