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后80后的人,都属于从小看港剧长大。经典的港片,塑造了很多成功的角色,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快乐,也影响了一代人。

我们回忆一下,有多少经典

从金庸名著《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鹿鼎记》等,还有《绝代双骄》《七侠五义》《包青天》《封神榜》《上海滩》《霍元甲》等经典电视剧,到《冷血十三鹰》《十兄弟》《英雄本色》《李小龙》系列,《赌神》系列,《逃学威龙》系列,《古惑仔》系列,《大话西游》系列,《黄飞鸿》系列,《东成西就》《唐伯虎点秋香》《白面包青天》等太多太多经典电影,这里无论是电视剧,还是电影,经典的港片太多了,一时回忆汇总不全。

为什么现在港剧这么少(我们曾经热爱的港剧)(1)

为什么现在港剧这么少(我们曾经热爱的港剧)(2)

为什么现在港剧这么少(我们曾经热爱的港剧)(3)

为什么现在港剧这么少(我们曾经热爱的港剧)(4)

拍出经典剧的同时,也呈现了很多有演技,有人品的演员,李小龙,周润发,周星驰,刘德华,成龙,李连杰,张学友,黎明,梁家辉,张家辉,陈小春,郑伊健,邹兆龙,吴孟达,林志颖,林青霞,张曼玉,关之琳,张敏,朱茵,张柏芝,莫文蔚等等太多太多,他们的电影陪伴我们成长,给我们增添了无数快乐。

那个年代,先是露天荧幕,录像带,后是VCD,DVD,从录像厅,到家里影碟机,我们走过了各个阶段,也见证了港片的发展变化。

那个年代,我们刚刚开放,电视剧,电影属于空白,而且素材大多正能量,港片的流入,让我们大开眼界,看片的同时,也学会了认星追星,粘贴画,挂历,海报,都学会了,港片文化,可以说充实了我们整个年轻时代。

但是,近几年,港片越来越没有影响力,电影也好,TVB电视剧也罢,在大陆引起不了多大轰动,比起当年的万人空巷,相差太远。很多人都会问,为什么?

当年的火,源于我们的空档期

当年,改革开放刚起步,港台剧顺利引进。之前的“靡靡之音”,成了能公开放映,公开销售的文化产品。面对国内市场空档期,港台资本找准时机,集中力量,洪水般输入大量港台文化,电视剧,电影,音乐,书籍,层出不穷。

国内,因为特殊十年,刚刚开放,文化领域处于空挡,除了正统的宣传文化,生活的,休闲的,消遣的,全都没有。所以,港台顺利进入,占领了大量市场,电视,广播,电影铺天盖地,也确实给我们打开了一扇窗户。

香港回归以后,资本和演员发生深刻变化

97年香港回归以后,很多国外资本不放心,逐渐流出香港市场,失去了财力支持,电影和电视剧,就像失去了后援,逐渐失去了动力。还有一部分资本直接冲入国内市场,建立公司,招收演员编剧,开始抢占市场,出品的电视剧和电影,就改头换面,以国内名字发布了。

再说演员,主要分为四类。一类留在港台,继续发展,利用大牌和资本出走的空挡,有了很多机会,快速发展,快去出名。一类出国,跟着资本流向国外,导演,演员,编剧,组团出走,在国外另谋出路,其实这部分人,已经闯出名堂,国外吸收比较快。还有一部分,涌入国内。国内正值空档期,很多港台明星都是这时候,涌入国内,寻求合作伙伴,寻找机会,也确实有一大部分人,尝到了国内改革和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红利,名声事业双丰收。最后一类,就是留在港台转行,一边拍戏,一边转做导演,武术指导,也迅速做出了成绩。

日韩文化的侵蚀,抢占了一部分市场

在国内市场打开的同时,日韩文化也同样找准了时机,韩剧,日漫红极一时,大量低成本,低制作影视作品涌入,还有一大批日韩演员歌手,在国内疯狂圈粉,圈钱,很大程度影响了港台明星的收成。

说到这里,就要提一提某果卫视,作为伟人故乡台,在文化领先和改革方面迈出了很大步伐,引进了大量妖魔鬼怪,举办了很多影响一代人的节目,成了日韩文化侵蚀的主阵地和先头兵,极大影响了国内文化氛围和年轻一代价值取向。

改革开放以后,国内行业迅速崛起

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近二十年,国内电视剧,电影,音乐等文化娱乐行业迅速崛起,国家采取系列措施弘扬中华文化,巩固人民价值观。

这中间先后经历了精心历史剧,翻拍武侠剧,弘扬主旋律,疯狂抗日剧,竞赛穿越剧,青春偶像剧,偶像古装剧,反腐扫黑剧,战争激战剧,悬疑惊悚剧,怀旧年代剧等阶段,多元化,国际化,品质化越来越明显,市场竞争力也越来越强。

另外国内影视院线,网络已逐渐形成垄断趋势,港台剧进入较难,且宣传,定价,排片都受到较大影响,所以市场占有力急剧下滑,所以逐渐不被关注,没了流量。

港台剧,伴我们成长,期待与国内影视剧一样越来越好,好作品越来越多。

#影视杂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