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5G冲浪小能手们发现了吗?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写小作文,标点符号都没几个安分的。

有乱用标点的,有只用一种标点的,更有甚者,千字长文没一个标点,需要停顿的地方全部用空格表示。难怪有人评论说,这种标点乱来的小长文,能把语文老师气死。

经过小编分析,主要存在以下几种境界:

1一逗到底

常见标点符号误用(那些乱来的标点符号)(1)

逗号作为使用率最高的标点,乱用的现象最为普遍,代表着入门境界——一逗到底。无论句子意思是否表达完整,或者前后句子之间是否需要句号断开,一概使用“一逗到底”

2万标归一

常见标点符号误用(那些乱来的标点符号)(2)

有人一逗到底,但有人更进一步,“万物皆可顿”,用顿号代替了逗号、句号、省略号,像极了我踩点上班时的大喘气,做到了“万标归一”。如果要表达强烈情绪怎么办?加个顿号呗。

3四大皆空

常见标点符号误用(那些乱来的标点符号)(3)

到了“四大皆空”这个境界,所有符号在作者眼中都化为虚无,各句之间仅用空格隔开,观看文字对看客的视力提出的极高的要求,代表人物——战神李荣浩。

4一切皆可省

常见标点符号误用(那些乱来的标点符号)(4)

如果说标点误用还能勉强自行脑补,用了空格还能喘口气,那丹哥这省略一切,已入无我之境的小作文就是令人无法呼吸级别的。只需要几行字,就让小编体会到了深深地绝望。

常见标点符号误用(那些乱来的标点符号)(5)

你是不是认为只是部分人才有?那可就大错特错了,这个现象其实不是个案,想想看,我们在发微信消息、发朋友圈的时候,有几个人会在打字时循规蹈矩地打上标点?不打标点、乱打标点、重复标点的情况比比皆是。

不过也有专家认为,这种“乱打标点”的现象不是不守规矩,而是当代年轻人针对现在的沟通特点发明出了一套新的“社交标点规范”。在以前的沟通过程中,标点符号的主要作用是断句;而到了现在,标点符号承担起了表达情绪的作用。

先说句号,原先它表示的意思是一句话到此结束,但在现在,句号的含义得到了大大丰富。举个例子,如果一个人打字的时候每句话都加了句号,你可能会觉得这个人做事非常认真。如果对方只给你发一个句号,那就是好的、行了、收到的意思,并且还带有一丝对话到此为止的意味。这里强调一点,不管什么回复,只要带上句号,都会让人感觉更难受,句号所表达的是一种强烈的语气与态度。一般情况下,它是雷区。不到万不得已,一定要谨慎使用!!!

贴张图你们感受下。

常见标点符号误用(那些乱来的标点符号)(6)

接下来是括号,现在的用法不再是以前的补充说明,而是将不敢说、不好意思说、不方便说的话放在括号里,表达出此时自己的想法而不是你真的要说出的话,这样能够大大减轻说实话的尴尬,耿直而不失可爱。要我说,括号前面是泼出去的水,后面就是你给自己留的退路。比如,当你觉得自己提出的要求有点过分,就在括号里补上”(跪求)”;不知道自己的玩笑是不是有点过火,就在括号里打上“(划掉)”。

常见标点符号误用(那些乱来的标点符号)(7)

再说问号。号如其名,常常让人莫名其妙,摸不着头脑。比如,领导(或者女朋友[狗头])给你发个问号,可能让你心惊胆战不知道哪里做错了什么;游戏里对手秀翻全场后公屏发一个问号,可能让你血压升高,怒摔键盘。

常见标点符号误用(那些乱来的标点符号)(8)

最后是波浪号,现在它变成了“软萌可爱”的代名词,在女生群体中非常受欢迎,经常和“嗯哪”、“好的”或者对方称呼连用,多用于女生卖萌。

常见标点符号误用(那些乱来的标点符号)(9)

看到这,你是不是有点头大,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

信息学中用一个规律来总结人们交流沟通过程中信息传递的效果:

常见标点符号误用(那些乱来的标点符号)(10)

在人们的沟通交流中,绝大部分信息是要靠语气、语调、表情来传递表达的,然后这一代的年轻人面对着大量的线上交流场景,很难只靠7%的语言文字来传递所有的信息,而标点符号的新寓意,刚好可以弥补网络文字缺失的情感,丰富完善语言的表达内容。

由此可见,现在年轻人对标点符号的各种新奇用法,并不是语言的衰败,恰恰相反,这体现了语言在互联网环境下迸发出的充满活力、自我更新的特点。小编我在日常聊天中就极喜爱用“。。。”来表示无奈、妥协、无语或者是有苦说不(看来我也是个老阴阳了),各位在日常聊天中都喜欢用什么标点符号呢?欢迎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