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3日,一个震惊国人消息燃爆互联网,长江白鲟被宣告灭绝。除此之外,中国特有的中华鲟和长江鲟也被评估为“极危”等级物种。很多人将白鲟的灭绝,归罪于三峡水电站的修建,那么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三峡水库蓄水20年,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得不偿失?今天我们就以长江鱼类生长状况来一起看看三峡水库给我们带来的生态与效益的博弈。

三峡水库有效蓄水量(三峡水库蓄水20年)(1)

三峡水电站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也是中国有史以来建设的最大型的工程项目。坝顶总长3035米,坝高185米,正常蓄水水位枯水期为145米,丰水期为175米,总库容393亿立方米,其中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2009年完工,工程投资达2000亿元。

三峡工程自修建以来就受到广泛的关注,关于它的利弊,众说纷纭。反对的人说,三峡库区按计划蓄水175m后,重庆和湖北境内129座城镇将永久淹没在了长江江水中,其中包括万州、涪陵两座中等城市和十多座小城市,还有113万三峡库区人民需要背井离乡。而且水库还会引起地震等自然灾害,并且万一将来发生战争,三峡水库毕竟受到敌方首要攻击目标,万一三峡溃坝,那下游上亿百姓将受到灭顶之灾。

三峡水库有效蓄水量(三峡水库蓄水20年)(2)

有以上言论的人都是对未来做的预测,我们不可否认的是,像三峡这样大体量的水库,势必会影响身边的生态环境,但是像地震等自然灾害是可以有提前预测的,更别提战争会受到攻击导致三峡溃坝这种危言耸听的言论了。你们知道三峡布局了多少防空武器吗,再退一万步而言,要是哪个国家敢打击这样大的民生工程,导致上亿人民受灾,那无异于是要我们发动核战争,要打击我们的三峡大坝前,得先问问我们的东风快递答不答应。

当然,相对于以上言论遥远的预测,现存的问题也是我们不容回避的。就比如现在长江流域显著的生态问题,长江白鲟被宣告灭绝,中国特有的中华鲟和长江鲟也被评估为“极危”等级物种等,这些都是我们目前遇到的问题,不可回避。有的人就把这些物种的灭绝和濒危归于三峡水库的修建,真的是这样的吗?

三峡水库有效蓄水量(三峡水库蓄水20年)(3)

长江流域的鱼类丰富,包括亚种在内共有400多种鱼类,其中出名的就有中华鲟、达氏鲟等,还有常见的鲤鱼和草鱼等。

已经灭绝的长江白鲟体长可达3米多,体重高达300多公斤,是最大的淡水鱼之一,所以还被人冠以水中老虎的称号。据历史记载,在缺少食物的上世纪70年代左右,每年都能从长江中捕获25吨的白鲟,但是随着葛洲坝的建成,白鲟的数量急剧下降,在1981年到1990年的调查中,每年可捕获到的白鲟只有10头左右,2005年之后就再也没有见到过白鲟的踪影,所以科学家估计,早在1993年,长江白鲟就已经功能性灭绝,而彻底灭绝的时间大概在2005-2010年间。

三峡水库有效蓄水量(三峡水库蓄水20年)(4)

跟白鲟一样,中华鲟也是一种江海洄游性鱼类,它们虽然生长速度较快,但是性成熟时间较晚,需要在海洋中生活9-18年左右,沿着长江洄游到长江上游四川宜宾以及金沙江下段繁殖。每年夏秋季节时,它们会溯游到长江上游金沙江一带产卵,然后再和幼小的鲟鱼一起前往海洋生活,等到下一次繁殖期到来。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鱼之一,中华鲟体长可达5米,体重500多千克。但长江上修建的大坝导致水温升高,使得中华鲟的繁殖出现抑制,再加上1981年的葛洲坝截流后,中华鲟的数量急剧下降,直到2013年,中华鲟最后一处产卵场消失,目前已经观测不到野生幼鱼。上世纪70年代,中华鲟长江里的繁殖群体能达到1万余尾,葛洲坝截流的80年代,骤减到2176尾,2000年仅有363尾,2010年估算只剩57尾。现如今的三峡大坝里没有中华鲟的存在。

三峡水库有效蓄水量(三峡水库蓄水20年)(5)

每一项大的工程背后都牵扯着方方面面的东西,就像人无完人一样,三峡工程的修建,截至今年7月份,发电量已经突破2万亿千瓦时,其中,清洁能源发电量占全部电量的99.3%,相当于减少燃烧标准煤6.3亿吨,减少碳排放16.2亿吨。在防洪方面更是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不过科学家们在纵横大局的同时,也意识到了生态问题,为了保护长江流域的鱼类和物种资源,一直在努力地进行人工繁殖,目前每年都会向长江投放中华鲟鱼苗,确保该种群基因延续性得到保障。还有一大批科学家们正在努力地为它们重建栖息地,还增加了鱼梯、休息池、保育区与繁衍中心等加以应对受到冲击的族群,希望能提高存活数量。毕竟中华鲟的减少以及白鲟的灭绝的教训不能够忘记。而且从2021年1月1日零时起,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开始实行10年禁渔。

三峡水库有效蓄水量(三峡水库蓄水20年)(6)

所以作为平常百姓的我们,很难看得出在这样的大项目面前,效益和生态孰轻孰重,国家层面更多考虑的是大局观和未来发展方向。你们觉得呢,三峡水库蓄水20年来,是利大于弊还是得不偿失,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