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五回中:后面便是一片冰山,上面有一只雌凤.其判曰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 哭向金陵事更哀。

王熙凤判词分析(王熙凤判词中三人木)(1)

这是王熙凤的判词。画中冰山是说贾府势力就如冰山,太阳一出就要消融,雌凤就是指王熙凤。诗中“凡鸟”二字合起来就是“凤”字的繁体(鳯),“一从二令三人木”可能是指贾琏对其的态度转变(“人木”就是“休”)。

但是书中,王熙凤并没有被休这个内容。该如何解释?

甲戌本、戚序本在“一从二令三人木”句下,有小字批注曰:“拆字法”。

可是这七个字,该如何理解,“拆字法”怎么拆?至今没有一个圆满答案。

周春在《阅红楼梦随笔》一书中,说:“案诗中‘一从二令三人木’句,盖‘二令’冷也,‘人木’休也,‘一从’月(目)从也,‘三’字借用成句而已。”

太平闲人张新之的妙复轩评本,在此句下注曰:“王熙凤终局。‘二令三人木’,冷来也。

王梦阮、沈瓶庵在《红楼梦索隐》说:“末世”就是“明之末世”,“冷来”,“言北方苦寒之族来居中国也,又由北京来定江南也。”

化蝶《金陵十二钗册》一文中说,合在一处是‘从冷来’三个字”。还说:“这个谜语实在难猜”!

徐高阮《读〈红楼梦〉杂记二则》中说:“以我看来,‘从’就是三从四德的从,‘一从’是指熙凤闺中和初嫁守其妇道的时代。‘令’就是发号施令的令,‘二令’是指王熙凤执掌家政操纵一切的盛日。‘人木’就是休弃的休,‘三人木’是指凤姐时非事败致遭遣归的末路。”

赵常恂另有新解:“愚意以为‘一从’,是口,口内加一令字是囹字。‘三人木’是口内加人字木字,为囚字困字,疑凤姐结果或被罪困囚于囹圄,方与‘哭向金陵事更哀’意义相合。”

吴恩裕认为:“或解之曰:(大意)凤姐对贾琏最初是言听计‘从’,继则对贾琏可以发号施‘令’,最后事败终不免‘休’之,故曰:‘哭向金陵事更哀’云云。”

严明发表《凤姐的结局——‘一从二令三人木’》一文说,合起来便是“上下众人冷,夫休!”简单点说,就是“众冷夫休”,即众叛亲离和被夫休弃是凤姐的结局。

美国威士康辛大学的周策纵认为,这句话是“人上人众冷夫休”。

吴世昌英文版《红楼梦探源》中认为,“三休”是指第六十八回凤姐因贾琏偷娶尤二姐事跑到宁府大闹时说的三个“休”字。至于“二令”,他以为后来凤姐大约被命令降而为妾,这是第一道令;再被命令真正休弃,这是第二道令。所谓“二令”便是指的这“第二道令”。

周策纵《论关于凤姐的‘一从二令三人木’》一文,提出了“一个新解答”。他认为,“三人木”是指第六十八、六十九回凤姐口中所说的“要休我”、“给我休书”和“还不休了”这三句话。“‘一从二令三人木’实在包括了第六十八和六十九两回的全部回目,指出了凤姐害死尤二姐的整个故事”。

云南大学杨光汉《‘一从二令三人木’新解》一文认为,“一从”即“自从”之意,“二令”即“冷”字,“三人木”就是“人来”二字,合起来就是“自从冷人来”。

最近有人研究认为,一从二令三人木,是检的繁体字檢。就是上吊自杀的明朝崇祯皇帝朱由檢的檢。

这个说法可能有些道理。崇祯皇帝和王熙凤差不多,虽然辛苦持家,能力超群,但是却不能力挽狂澜,最终大势已去,最后都死了。

笔者最近研究朱文震和红楼梦、聊斋志异的关系,发现三人木,也可能隐藏崇祯皇帝朱由检的姓氏朱字,朱字可以分解为人木。这个可能是此诗的另外含义。

朱文震曾经跟随族叔祖朱令昭学习,朱令昭,还有一个名字朱冰壑,也是诗人。他和儿子孙子有一本诗集,《其顺堂三世遗诗》有问菊等诗歌。值得深入研究。

目前,“一从二令三人木”疑案,还需要令人信服的答案,请专家们继续深入探讨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