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旰食宵衣 澹泊明志肥甘丧节(1)

泊明志,肥甘丧节(作者:冯少华)

  蔾口苋肠者,多冰清玉洁;衮衣玉食者,甘婢膝奴颜。盖志以澹泊明,而节从肥甘丧也。出自明代还初道人洪应明的《菜根谭》。能够习惯粗茶淡饭的人,其操守大多都像冰一般清,纯玉一般沌白;而讲求穿华美衣服、吃山珍海味的人,其大多都甘愿作出卑躬屈膝的奴才面孔。因为,人的志气要在清心寡欲的状态下,才能表现出来;而人的节操,都在贪图物欲享受中丧失殆尽。  澹泊:甘于寂寞清静无为的境界。蔾:藜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嫩苗可蒸煮吃。苋:属英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茎叶可食。冰清玉洁:形容人的品德像冰一样清明透澈,像玉一样纯洁无瑕。衮衣玉食:指权贵。衮衣是帝王的龙服,比喻华服。玉食是山珍海味。衮衣玉食,是华服美食的意思。婢膝奴颜:奴和婢是古代的罪人,比喻自甘堕落而没骨气的人。肥甘:美味,比喻物质享受。

七律旰食宵衣 澹泊明志肥甘丧节(2)

  澹泊明志,肥甘丧节。运用的是归纳法,把人的品行与物质生活直接挂钩。这并非是简单化的倾向和对财富的仇视,而是选择与取舍。倘物欲的满足,必须以降低人格为代价,那么宁可选择克制物欲、保持节操。只有甘于淡泊、清心寡欲,才能有足够力量抵制诱惑;只有内心清净,不迷失自己,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只有一切依靠自己,才能保持纯真的心性,提升个人的品行。  国人几千年来的处世经典与文献里,写满了博大精深的智慧,总结了前人的经验与教训。不义而富且贵,与我若浮云。这是古人的处世原则,更是今人的生活准则。在物质利益面前,最能够表现出人的情操气节。粗茶淡饭,茅屋破牖,虽然贫寒,却因其懂得节俭与节制,而彰显其高雅的志趣和淡泊的心境;见钱眼开,趋之若鹜,玩物丧志,却因其过于放纵与贪婪,而身受其害。

七律旰食宵衣 澹泊明志肥甘丧节(3)

  行为习惯,会影响身心健康;兴趣爱好,会左右人生发展;价值取向,会制约成长空间;认知维度,会决定境界高低。生活平实、淡泊名利者,多为品行高尚、情趣高雅之人,其必然会受到尊崇,其发展自然会顺畅、久远;追求灯红酒绿、锦衣玉食者,大多为品行不端、操守缺失之人,其情趣低下、灵魂不洁,虽当面受到吹捧,但背后却遭人鄙视,其发展空间自然会受到限制。  人在世上,每天都是忙忙碌碌,无非是为内心的快乐而已。但大多数人却总是沉迷于外在,一生都在向外找寻快乐。贪图物欲的人,为了得到更高层级的物质享受,不能守住自己的底线,不惜动用所有手段去四处钻营,以致于卑躬屈膝、人格丧失,导致个人精神空虚,情绪急躁,不停地在焦虑与抱怨之间反复徘徊。为满足物质需求,甚至还可能腐化堕落,以权谋私,贪赃枉法。

七律旰食宵衣 澹泊明志肥甘丧节(4)

  所谓焦虑,是源于自己能力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所谓抱怨,是源于结局与个人预期之间的落差。只有向内在不停地探索,才能以宁静淡泊的心态,客观而又深刻地剖析自己;只有战胜自我,升级境界,才能让自己逐渐收获、人格逐步完善;只有克制欲望,远离诱惑,才能甘于平凡的生活,并懂得知足。知足才能无忧,无忧才能心静,心静才能自在,自在才能有由内而外的快乐。  思维模式决定效益。简单,知足,才是人生最美好的状态。每个人都有追求物质生活的权力,每个人对于生活都有着不同的期待,也有着自己希望的生活方式。对物质要求越少,越容易快乐。懂得在诱惑面前不放低精神的标杆,自会在富有中活出淡泊;懂得在窘境的考验下注重心境和环境的调节,自会在穷困中觅得满足。较好的物质生活条件,必须要通过自己辛勤劳动来创造。

七律旰食宵衣 澹泊明志肥甘丧节(5)

  栖守宁静淡泊的心境,习惯粗茶淡饭的生活,立足长远和整体效益最大化,不被眼前偶尔的不顺与情绪的低落所牵引,才能以事为媒,随缘积德,悄然聚能,主动布场,逐渐增长自己的德性能量。任何成就和美好愿望的达成,都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得来的,都是通过坚持不懈得来的,都是通过突破重重困难得来的,都是通过一步一步积累得来的,没有速成方式,更没有捷径可走。  以出世之心行入世之事,放下功名利禄,精神上便没有枷锁,就能自得其乐地适应恶劣环境,就能坦承自己的过失,并在知过与改过的过程中修身养性。在现实生活里,尽量减少自己对外界的依赖,惟道是从地调适自己的禀性,以戒为师地规范个人的习惯,道法自然地升级思维的模式。认真生活,俭以养德,才能理解简朴是生活的常态,淡泊是明智的豁达,简单是心灵的释然。

,